首页 百科知识 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

时间:2022-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使用方法:小麦条锈病流行年份,可在小麦拔节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50~75千克,铲除或封锁发病中心,可有效地控制病害扩散蔓延和流行。

1.分布与为害 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疽病,是我国华北、西北、西南等麦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历史上曾造成重大损失。由小麦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West.)引起,主要为害小麦,个别小种可侵染大麦、黑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

2.症状 小麦条锈病菌主要为害小麦的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小麦感病后,初呈退绿色的斑点,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疮(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在叶片上排列成条状,与叶脉平行。到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面的条状疮斑,即病菌的冬孢子。

3.发生规律 小麦条形柄锈菌在夏孢子世代为害麦株,夏孢子随气流传播。病菌在华北地区不能越夏。冬季小麦播种出土后的初侵染菌源主要来自陇东、陇南和西南等夏孢子可以越冬的麦区。小麦条锈菌的萌发和侵入都要求饱和湿度,因此结露、降雾、下雨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感病品种多、病菌量大、气候条件适宜都能促进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4.防治药剂

作用特点: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被植物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三唑酮的杀菌机制极为复杂,主要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因而抑制或干扰菌体附着胞及吸器的发育、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三唑酮对某些病菌在活体中活性很强,但离体效果很差,对菌丝的活性比对孢子强。

三唑酮可以与许多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等现混现用。

制剂:5%、15%、25%可湿性粉剂,20%乳油,50%悬浮剂。

使用方法:小麦条锈病流行年份,可在小麦拔节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50~75千克,铲除或封锁发病中心,可有效地控制病害扩散蔓延和流行。常发病田和易发病田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100克,兑水45~75千克,全田喷雾,铲除越冬菌源,控制穗期流行。偶发病田或晚发病田,穗期可采用每亩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0~60克,兑水50~60千克,叶面喷雾,保护顶部功能叶。

注意事项

①麦类、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上在收割前35天停止使用。

②可与代森锌、敌百虫、氧化乐果等多种农药混合使用。

③用于拌种时,应严格掌握用量和充分拌匀,以防药害。

中毒急救:一般只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对症治疗,误食立即催吐、洗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