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麦叶枯病

小麦叶枯病

时间:2022-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严重发生时叶片黄枯,不能正常灌浆结实,千粒重下降。病斑愈合后,叶片枯死。叶枯病菌喜低温、高湿气候,温湿度不仅影响分生孢子萌发、侵入和发病潜育期,也对孢子传播有一定影响。丙环唑残效期在1个月左右。

1.分布与为害 陕西、甘肃、青海、河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各冬春麦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引起小麦叶枯病的病害有10余种,其中重要的有由雪腐镰孢菌[Fusarium nivale (Fe.) Ces]引起的雪腐叶枯,小麦德氏霉菌Drechsler tritici-repentis (Di)Shoemaker=Helminthosporium tritici-vulgarisNis.]引起的黄斑叶枯,小麦壳针孢菌(Septoria nodorumBerk)引起的交孢叶枯,交链孢菌(Alternariasp.)引起的交孢叶枯等。严重发生时叶片黄枯,不能正常灌浆结实,千粒重下降。

2.症状 由于病原菌种类不同,表现症状也各不相同,差异十分明显。

①雪腐叶枯:叶上病斑较大,暗绿色,水浸状,近圆形或椭圆形,发生在叶片边缘的多为半圆形。病斑中央黄白色,常有不明显的轮纹和粉色霉层,即病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气候潮湿或早上露水未干时病斑边缘常生出白色呈辐射状菌丝层。后期病叶枯死。在穗上引起小穗轴变褐色腐烂,形成赤霉病。

②黄斑叶枯:叶上病斑大小次于雪腐叶枯病,黄褐色,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中部黑褐色,上有不明显同心轮纹和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边缘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愈合,叶片枯死。

③针孢叶枯:叶片的叶脉间最初出现淡绿色至黄色病斑,长椭圆形、梭形,后扩大至不规则形,呈淡褐色至红褐色大斑块,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后期叶片呈枯白色,提早枯死。病菌侵染穗部时,颖壳上产生深褐色斑点,后变枯白色,病斑上也生小黑点,引起颖枯病。

④交孢叶枯:叶上病斑小型、卵圆形、梭形、不规则形,初期淡黄色,后变黄褐色。气候潮湿时病斑上生浓厚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愈合后,叶片枯死。

3.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残体上或在种子上越夏、越冬。第二年春季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病菌在种子上越夏时,秋季初次侵染麦苗,以菌丝体在病株上越冬。病株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再侵染。叶枯病菌喜低温、高湿气候,温湿度不仅影响分生孢子萌发、侵入和发病潜育期,也对孢子传播有一定影响。如夜间温度在8~10℃以上、有小雨时,传播较快,容易发生和流行。偏施氮肥,植株茂密,通风透光不良,麦田发病重。一般高秆晚熟品种较矮秆早熟品种抗病。春性品种较冬性品种发病重。

4.防治药剂

作用特点:丙环唑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可被根、茎、叶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株体内向上传导。丙环唑可以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引起的病害,特别对小麦根腐病、白粉病水稻恶苗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对卵菌病害无效。丙环唑残效期在1个月左右。

制剂:25%乳油。

使用方法:小麦叶枯病,每亩用25%丙环唑乳油30毫升,兑水75~100千克,于小麦孕穗期喷药。

注意事项

①应该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眼睛,不要直接接触被药剂污染的衣物,不要吸入药剂气体和雾滴,在喷雾时不要吃东西、喝水和吸烟,在吃东西、喝水和吸烟前要洗手、洗脸。

②不要因处理废药液而污染水源和水系,注意不要污染食物和饲料。

③施药后剩余的药液和空容器要妥善处理,可烧毁或深埋,不得留作他用。

中毒急救:一般只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对症治疗,误食立即催吐、洗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