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萝卜蚜虫治后几天能食用

萝卜蚜虫治后几天能食用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发病有关的蚜虫迁飞有两次高峰。因此,掌握蚜虫迁飞消长规律来预测病毒病的发生十分重要。降雨量大发病轻,降雨量小或干旱发病重。虽然没有对病毒病免疫的品种,但不同品种对病毒病抵抗力差异很大,同一品种不同个体发病程度也不一致。防治方法 防治病毒病应采取改进栽培管理和灭蚜防病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有抗病品种的地区应大力推广抗病品种。若播种过早,当时气温高,蚜虫发生多,病毒病严重。

萝卜病毒病

症 状 花叶型多整株发病,叶片出现叶绿素不均,深绿和浅绿相间,有时发生畸形,有的沿叶脉产生耳状突起。采种株受害则植株矮化,但很少出现畸形,结荚少而不饱满。

img63

萝卜病毒病

病 原 主要有三种病毒:芫菁花叶病毒(Tu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萝卜耳突花叶病毒(REMV)。

发生规律 三种病毒均可通过摩擦方式汁液传毒。此外,REMV可由黄曲条跳甲、黄瓜十一星叶甲传毒。CMV和TuMV由桃蚜、萝卜蚜传毒。田间管理粗放,或遇高温干旱年份,蚜虫、跳甲发生量大,抗病力差的植株发病重。

(1)萝卜发育阶段与发病的关系。萝卜苗期植株生长柔嫩,若遇蚜虫迁飞高峰,容易感染病毒病,且受害严重。

(2)有翅蚜迁飞活动与发病的关系。有翅蚜的活动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也受风速与光照的影响。气温在26~28 ℃,有翅蚜活动量大,18 ℃以下或32 ℃以上不活动;相对湿度在70%时适宜于有翅蚜活动,超过70%则活动少。同时蚜虫迁飞受日光和风速的影响,晴天起飞数量很多,阴天起飞数量少,风速超过1.87米/秒(2级风左右)时,迁飞数量很快下降。大雨对蚜虫有冲刷作用,所以在萝卜播种前后有大雨或阴雨连绵天气,病害较轻。

与发病有关的蚜虫迁飞有两次高峰。第一次是从夏菜往秋萝卜等菜上迁飞,迁到萝卜上的有翅蚜数量是决定当年萝卜发病并影响当年萝卜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次高峰是萝卜等秋菜上产生的有翅蚜扩散迁飞,增加为害株数,关系到病毒在本田扩散蔓延,较少影响当年产量,但可增加种株带毒量。因此,掌握蚜虫迁飞消长规律来预测病毒病的发生十分重要。

(3)气候与发病的关系。萝卜苗期高温干旱适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在有带毒的有翅蚜和大量毒源植物的地区,病毒病的发生取决于萝卜苗期的降雨量和气温。降雨量大发病轻,降雨量小或干旱发病重。降雨可以抑制有翅蚜的活动,有利于萝卜生长。高温干旱对蚜虫繁殖和活动有利,对萝卜生长不利,植株抗病力弱,因此发病常较严重。

(4)萝卜品种抗病性与发病关系。虽然没有对病毒病免疫的品种,但不同品种对病毒病抵抗力差异很大,同一品种不同个体发病程度也不一致。

(5)邻作与发病的关系。十字花科蔬菜互为邻作,病毒相互传染,发病重。

(6)不适当的早播也常易引起病毒病的流行。

防治方法 防治病毒病应采取改进栽培管理和灭蚜防病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有抗病品种的地区应大力推广抗病品种。

(1)选用抗病品种。如豫萝卜一号(791萝卜)。

(2)苗期用银灰膜或塑料反光膜、铝光纸反光避蚜。

(3)及时防治蚜虫和跳甲。

(4)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播种。常发病地区或秋季高温干旱年份,萝卜要适当晚播;反之,可适当早播。若播种过早,当时气温高,蚜虫发生多,病毒病严重。

(5)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0%盐酸吗啉胍(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或10%混合脂肪酸水乳剂(抑病灵)600~1 000克/亩,或3%甲酚·愈创木酚可溶性液剂(消毒立逃)110~160克/亩,或6.5%菌毒清水剂(博乐)150~200克/亩,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3~4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