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规划建设任务

规划建设任务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规划实施后,全县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37.8%。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县内东部六盘山核心区及外围沿线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得到加强,使县内中西部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进而使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规划建设任务已分解落实到各年度和有关乡镇。根据隆德县耕地资源及宜林地资源状况,规划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12 000公顷。

第三章 规划建设任务

一、规划编制的依据及参考资料

(一)宁林发(2002)145号文《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关于编制退耕还林工程规划的通知》;

(二)宁林办发(2002)22号文《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办公室关于统计上报退耕还林有关情况的紧急通知》;

(三)《隆德县“十五”林业发展规划》;

(四)《隆德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报告》;

(五)《隆德县“九五”森林资源清查报告》;

(六)《隆德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精神,以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为核心,以减少水土流失为重点,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坚持从隆德县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隆德县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科技为先导,以山区综合开发治理为突破口,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防治并举,因地制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与区域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紧密结合起来,尽快改善隆德县生态环境,逐步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促进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遵循原则

1.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农民吃饭、增收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

2.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

3.坚持政策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

4.坚持尊重自然规律,科学选择树种的原则。

5.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集中连片,突出重点,规模治理,注重实效的原则。

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原则。

7.坚持个体承包的机制,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三、建设目标

根据退耕还林工程规划,在2003~2005年的3年间,全县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2 000公顷,其中,退耕地还林6 333公顷,“退一还二”荒山造林5 667公顷。按照森林分类区划,其中,完成生态公益林11 368公顷,占工程规划总面积的94.7%,经济林632公顷,占工程规划总面积的5.3%。

规划实施后,全县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37.8%。加上2000~2002年先期试点和已实施完成的退耕还林,全县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47.3%。同2000年相比,森林覆盖率增加21.7个百分点,同规划实施前相比,森林覆盖率增加12.2个百分点。

总之,退耕还林工程规划实施后,全县新增林地面积12 000公顷,加上2000~ 2002年先期试点和已实施完成的退耕还林工程,全县退耕还林工程总面积将达到21 333公顷,其中,退耕地还林10 666公顷,“退一还二”荒山造林10 667公顷。按照森林分类区划,完成生态公益林20 101公顷,经济林1 232公顷。生态公益林占退耕还林工程总面积的94.2%,经济林占5.8%。经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县林业生态体系的框架将基本形成,林业产业体系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县国民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迈向小康。

四、建设范围及总体布局

(一)建设范围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范围涉及县内21个乡镇(不含隆湖经济开发区)。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县内东部六盘山核心区及外围沿线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得到加强,使县内中西部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进而使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规划年限

根据隆德县耕地资源、宜林荒山荒地资源状况,结合各乡镇劳力等情况,规划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在2003~2005年三年内完成。规划建设任务已分解落实到各年度和有关乡镇。

(三)总体布局及工程实施步骤

1.总体布局

根据隆德县实际情况,退耕还林工程规划在总体布局上分为两个大的建设重点:一是在县内东部的六盘山核心区及外围沿线的11个乡镇的土石山区,通过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使隆德县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增强水源涵养功能,为县内中西部乃至葫芦河下游的人畜饮水及工农业生产提供水源保证;二是在县内中西部各乡镇的黄土丘陵区,通过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使水土流失提到有效遏制,并通过农技等措施,使“三跑田”变为“三保田”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增加和提高粮食单产。

2.工程实施步骤

按照退耕还林工程总体规划、布局及建设重点,工程的实施步骤首先是从六盘山核心区及其外围展开,集中力量进行水源涵养林的营造。然后在全县范围内由东向西,以什字河、好水河、渝河、甘渭河、庄浪河5大流域为建设重点,根据各乡镇耕地资源现状及退耕规划、劳力资源等情况,相对集中连片,逐年稳步推进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至2005年,全面完成工程规划建设任务。

五、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一)造林规划及森林分类区划

1.造林规划

根据隆德县耕地资源及宜林地资源状况,规划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12 000公顷。按照造林类别划分,其中,退耕地还林6 333公顷,“退一还二”荒山造林5 667公顷。

按照森林分类区划,完成生态公益林11 368公顷,占工程规划总面积的94.7%。在完成的生态公益林中,重点公益林2 767公顷,一般公益林7 801公顷;退一还二面积中种草800公顷,经济林632公顷,占工程规划总面积的5.3%。

2.林种规划及间作配置模式

根据全县气候、土壤及规划治理重点的立地条件等实际情况,按林种划分,全县规划营造的一级林种为防护林和经济林两个林种,在防护林中规划的两个二级林种分别为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

(1)水源涵养林及配置模式:在六盘山核心区及外围11个乡镇,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无论是退耕地造林还是“退一还二”荒山造林,在二级林种规划上均为营造水源涵养林。在混交方式上,主要采取营造针灌和针阔混交林。主要造林树种有落叶松油松云杉、栎类、沙棘、山桃等。为提高退耕地利用率,退耕地还林后主要采取林草间作模式。

(2)水土保持林及配置模式:在县域中西部的黄土丘陵区,重点规划营造水土保持林,退耕地造林在二级林种规划上均为营造水土保持林。主要造林树种有山杏、山桃、刺槐、臭椿、河北杨、榆树、柳树类、沙棘、柠条等。为提高耕地利用率,退耕地还林后主要采取林药间作模式。

(3)经济林规划:在黄土丘陵区“退一还二”荒山造林中,根据气候、土壤等具体的立地条件,结合全县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规划营造以核桃、接杏、仁用杏、花椒等为主要树种的经济林。

除以上林草、林药两种主要的间作模式外,还可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并根据农民种植习惯及市场需求,灵活采用林果、林菜等间作模式。

另外,为解决舍饲圈养的饲草来源,缓解林牧矛盾,大力发展草产业和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可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荒山荒地种植紫花苜蓿红豆草等,共规划纯草种植面积800公顷,2003~2004年每年分别种植300公顷,2005年种植200公顷。

3.森林分类区划

森林分类区划是全面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有利于促进林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林业经营模式,以便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以及工程实施后的管理上实行分类指导因此,在退耕还林工程规划的同时,我们对其也进行了森林分类区划。

(1)重点公益林建设区划:隆德县六盘山核心区及外围沿线的土石山区,既是隆德县水源涵养林基地建设区、自然保护区,也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点实施区。因此,在该区域营造的水源涵养林均区划为重点生态公益林。规划面积2 76公顷,占退耕还林工程规划总面积的23.1%。

(2)一般公益林建设区划:在县域中西部营造的水土保持林均区划为一般公益林,规划面积7 801公顷,占退耕还林工程规划总面积的65.0%。

(3)商品林建设区划:根据隆德县“十五”林业发展规划及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为了更好地配合全县万亩核桃基地及万亩两杏基地建设,调整林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在“退一还二”荒山造林中,规划营造以核桃、接杏、仁用杏、花椒等为主的经济林632公顷,占“退一还二”荒山造林规划面积的11.2%,占退耕还林工程规划总面积的5.2%。

(二)种苗基地建设规划

种苗生产是造林的物质基础,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的相继启动和实施,种苗数量的缺口将愈来愈大。据测算,“十五”期间隆德县平均每年仅苗木的需求量在1 800万株以上。因此,为满足退耕还林工程中种苗的足量供给,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必须抓好种苗基地建设。按照工程建设规划,安排了以国有场圃为主要对象的采种基地及标准化骨干苗圃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同时,为适应市场需求,大力进行种苗产业化发展,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本着走“建基地、连市场、带农户”的路子,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期间,还对群众性社会育苗基地建设进行了规划。

1.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种苗需求预测

根据退耕还林工程规划建设任务,在工程实施期间,需各种苗木4 142万株其中,各种针叶树苗木530万株,阔叶树苗木1 704万株,经济林类苗木96万株灌木类苗木1 812万株。同时,需各类种子8万公斤。其中,灌木类种子3万公斤(不包括育苗所需种子),草籽5万公斤。

2.采种基地建设规划

在工程实施期间,规划改扩建采种基地1个,面积1 000公顷;新建采种基地2个,面积200公顷。规划实施后,采种基地总面积达1 200公顷,年平均提供各类种子13.68万公斤。

(1)大慢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的改扩建:根据宁夏林木种苗建设总体规划以及宁林发(2002)60号文《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关于隆德县大慢坡林场采种基地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的批复》,该建设项目已于2001年正式启动实施。项目设计总面积1 000.0公顷。其中,大慢坡中心基地(崇安乡)设计面积666.7公顷,桃华山子基地(桃山乡)设计面积138.3公顷,孟沟子基地(杨沟乡)设计面积195.0公顷。根据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将于2002年建成。因此,我们将其列入退耕还林工程中采种基地建设项目的改扩建项目。

在工程建设年度安排上,2004年完成工程量500公顷;2005年完成工程量500公顷。

(2)新建金华林场沙棘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期间,规划在金华林场(陈靳乡)新建沙棘及大果沙棘采种基地,规划面积100公顷。

工程建设任务规划在2003年完成。

(3)新建张程乡山毛桃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期间,规划在张程乡新建山毛桃采种基地,规划面积100公顷。

工程建设任务规划在2004年完成。

3.标准化骨干苗圃建设规划

在工程实施期间,规划改扩建标准化骨干苗圃1个,面积40公顷;新建标准化骨干苗圃1个,面积18公顷。规划实施后,标准化骨干苗圃总面积达58公顷,年平均提供各类优质苗木1 303.3万株。

(1)神林标准化骨干苗圃建设项目的改扩建: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种苗基地建设会议精神以及宁林发(2001)44号文《关于切实加强种苗工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通知》,县林业局已编制完成了《宁夏隆德县神林骨干苗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并以隆林发(2002)48号文上报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该建设项目设计面积40公顷。其中,神林中心基地面积10公顷,山河分圃面积8公顷,金华分圃(陈靳乡)面积22公顷。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对苗木数量的需求,我们将上述建设项目列为退耕还林工程中标准化骨干苗圃建设项目的改扩建项目。

在工程建设任务年度安排上,2004年完成工程量20公顷;2005年完成工程量20公顷。

(2)新建城关标准化骨干苗圃建设项目:为配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工程实施期间,规划新建城关标准化骨干苗圃,规划面积18公顷。其中,城关中心基地规划面积4公顷,观堡分圃规划面积4公顷,大庄分圃规划面积10公顷。

在工程建设任务年度安排上,2003年完成工程量9公顷;2004年完成工程量9公顷。

4.育苗规划

除上述标准化骨干苗圃新建及改扩建项目外,为满足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种苗的需求以及隆德县育苗产业化发展要求,我们还对新育苗面积进行了规划。按照全县育苗产业发展规划,在工程实施期间,共规划新育苗面积305公顷,以形成4个比较大的育苗产业布局。

(1)在六盘山外围的大庄、观堡、奠安、陈靳(金华林场)建立以培育针叶树苗木为主的苗木生产基地,规划面积90公顷,其中大庄乡30公顷,观堡乡20公顷,奠安乡30公顷,金华林场10公顷。

(2)在好水乡建立以培育河北杨苗木为主的苗木生产基地,规划面积30公顷。

(3)在渝河流域的沙塘镇、神林乡、联财镇建立以培育各类经济类苗木、绿化大苗及花卉苗木为主的苗木生产基地,规划面积155公顷,其中沙塘镇65公顷,神林乡40公顷,联财镇50公顷。

(4)为满足甘渭河及庄浪河下游造林对苗木的需要,在温堡乡规划育苗3公顷。

(三)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规划

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期间,高度重视先进适用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工作,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增加退耕还林工程中的科技含量我们将组织科技人员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的进行林业科研和技术攻关。根据全县近年来林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规划中,共安排了4个大项,16个小项的技术项目推广规划。推广范围涉及全县退耕各乡镇,推广规划总面积达12 06公顷(其中育苗技术推广68公顷)。科技推广面积在年度安排上与退耕规划面积相一致。

1.优良树种、品种推广规划

规划推广面积1 302公顷,其中:

(1)山西嫁接核桃的引进及栽植推广规划推广面积100公顷,涉及杨沟、奠安、温堡3个乡。

(2)接杏与仁用杏的引进及栽植推广规划推广面积299公顷,涉及沙塘、神林、联财、凤岭4个乡。

(3)大果沙棘的引进及栽植推广规划推广面积670公顷,涉及山河、陈靳、崇安、桃山、奠安、峰台、城郊、观堡、大庄9个乡。

(4)花椒新品种的引进及栽植推广规划推广面积233公顷,涉及张程、杨河2个乡。

2.育苗适用技术的引进与推广规划

规划推广面积68公顷,其中:

(1)容器育苗及喷、滴灌技术配套的引进与推广规划推广面积10公顷,推广地点为城关苗圃和神林苗圃。

(2)苗木培育新品种引进与推广规划推广面积4公顷,推广地点为城关苗圃和神林苗圃。

(3)容器苗造林技术中基质选择引进与推广规划推广面积40公顷,推广地点为山河苗圃和金华林场。

(4)旱地沟垄侧膜育苗中需水保墒及壮苗培育技术推广规划推广面积14公顷,推广地点为大庄苗圃和观堡苗圃。

3.工程造林技术的引进与推广规划

规划推广面积3 140公顷,其中:

(1)生根粉、保水剂在造林中的应用与推广规划推广面积632公顷,涉及杨河、张程、沙塘、神林、联财、凤岭、温堡、杨沟、奠安9个乡镇。

(2)节水抗旱造林技术中维持林地水分平衡技术推广规划推广面积1 217公顷,涉及杨河、张程、桃园、沙塘、神林、联财、凤岭、温堡8个乡镇。

(3)混交林营造技术推广规划推广面积1 291公顷,涉及好水、观堡、大庄、沙塘、神林、桃山6个乡镇。

4.综合配套技术推广规划

规划推广面积7 558公顷,其中:

(1)林草间作最佳配置模式推广规划推广面积1 070公顷,涉及城郊、峰台、观堡、大庄、上梁、桃山、奠安、崇安、山河、陈靳10个乡。

(2)林药间作最佳配置模式推广规划推广面积2 400公顷,涉及好水、观堡、杨河、张程、桃园、沙塘、神林、联财、凤岭、温堡10个乡镇。

(3)立体复合式造林技术推广规划推广面积1 440公顷,涉及好水、大庄、杨河、张程、沙塘、神林、联财、温堡8个乡镇。

(4)抗旱造林综合技术推广中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规划推广面积1 583公顷涉及杨河、张程、桃园、沙塘、神林、联财、温堡、杨沟8个乡镇。

(5)林木病虫鼠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规划推广面积1 065公顷,涉及城郊峰台、好水、观堡、大庄、上梁、桃山、奠安、崇安、山河、陈靳、城关12个乡镇。

六、移民搬迁

为了更好的配合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重点生态林业项目工程的实施,根据隆政协党组发(2001)2号文件《隆德县生态移民搬迁调查报告及建议方案》的精神,在“十五”期间,规划对六盘山外围水源涵养林区内的零星农户和个别自然组进行搬迁。规划移民搬迁共涉及12个乡镇、128个村民小组、3 943户17 730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