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以来是一传统优势马铃薯产区。总的来说我区马铃薯生产特色凸出,区位优势显现。多年来以淀粉为主的马铃薯加工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一直比较走俏,供不应求。种薯生产经营体系建设是推进马铃薯品种优质化、专用化、脱毒化的关键所在。马铃薯合理轮作是减轻病害、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一般来说,在一定区域内每年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不应超过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

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宁夏种子公司 宿文军

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陈彦云

1.现状

1.1 传统产区规模不断扩大,新产区发展迅速

由于山区(以西吉、原州、隆德、泾源、海原南部为主)农业资源的特点是光照充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一般在350mm以上,且70%集中在7、8、9三个月,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透性好,富含钾素。气候、生态特点与马铃薯生物学特性吻合较好,十分有利于干物质合成和积累,块茎淀粉含量高,品质优。而且相对其他作物高产稳产,经济效益好,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特别是降水集中期与马铃薯需水高峰期同步,使降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居当地各作物之首。长期以来是一传统优势马铃薯产区。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马铃薯淀粉加工业在我区的兴起和发展,进一步带动和促进了该区马铃薯生产的全面发展,种植面积由过去的不到百万亩增加到2005年的9.3万hm2,2006年的230多万亩,单产由“七五”的503.4kg提高到“八五”的586.1kg、“九五”的697.7kg、2005年的900多kg,依次提高16.4%、19.0%和29%。同时,近年来以同心、盐池、海原中北部、平罗等县为主的中早熟鲜食马铃薯生产发展迅速,种植面积达到约5.3万hm2。总的来说我区马铃薯生产特色凸出,区位优势显现。在面积上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作物。

1.2 品种专用化和种薯脱毒化工作取得很大进展

至目前生产上形成了占主导地位的两大类型专用品种——以宁薯8号、宁薯9号、中心24号、陇薯3号、青薯2号、晋薯7号等为主的高产高淀粉品种和以克新1号、虎头、青薯168等为主的菜用品种。先后在西吉县、原州区、泾源县、望远高新开发区等投资建设了4家马铃薯种薯脱毒中心,年脱毒原原种薯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粒以上,基本可满足我区马铃薯生产之需。

1.3 加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向多层次发展

马铃薯淀粉加工业从过去的以国营企业加工为主,发展为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农村作坊多层次加工的格局。已建成上规模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20多家,形成年生产淀粉及其衍生物10万t的能力,占全国同类产品总量的近1/3。北方淀粉集团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马铃薯精淀粉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淀粉6万t、全粉0.5万t、预糊化淀粉1.5万t,产品质量达到GB-8884-88特一级标准,其中预糊化淀粉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工业布局由过去的以西吉县为主,发展为以西吉、原州、隆德、海原、泾源等县(区)全面发展的格局。另有马铃薯加工专业村120多个,加工大户3100多家,年可加工粗淀粉、粉条、粉皮、粉丝等初级产品5万t。

1.4 产品畅销,市场前景看好

多年来以淀粉为主的马铃薯加工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一直比较走俏,供不应求。随着城市居民善食结构的改变,对马铃薯鲜薯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近年我区生产的鲜食马铃薯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区,尤其是广东等南方市场,同时出口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等国,形成了中早熟至中晚熟品种搭配,自当年6月底到来年5月几乎周年销售的格局,销售量呈逐年大幅增长的态势,2005-2006年度鲜薯外销量达到50万t以上。

1.5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成绩

近年来研究制定的《宁夏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规程》、《宁夏菜用型马铃薯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宁夏淀粉加工型马铃薯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宁夏马铃薯脱毒栽培技术规程》、《宁夏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规程》等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使我区马铃薯生产有了科学规范的技术规程和生产标准。

2.主要问题

2.1 新品种选(引)育工作相对落后

目前我区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主要马铃薯品种以引进的为主,自主选育的品种比较少。并且生产用品种基本上是菜用和淀粉加工两种类型,缺乏适宜大面积种植的炸片、炸条等专用型品种。

2.2 种薯繁殖推广体系不健全

由于马铃薯种薯贮藏难度大,加之用种量多,投入成本高,一直未能象其它农作物那样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种子生产经营体系,目前90%以上种薯由农民自繁自留自用,即使政府投资调入种薯,也只是一次性发给农民种植,后续的繁种留种和推广工作未能跟上。虽然近几年通过实施马铃薯“两化”(品种专用化、种薯脱毒化)项目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源”的问题,“流”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2.3 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形势严峻

随着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劳动力转移的双重作用,相对而言单位劳动力承担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比过去大了许多,甚至是成倍的增加,使得有效的马铃薯先进栽培技术无力得到很好地更大面积的应用,耕作栽培还是较为粗放,影响着单产提高。

2.4 病害呈加重趋势

在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的县,如西吉等县,已出现了重茬或迎茬(顶茬)种植现象,轮作年限在3年以下的情况比较多见,使得马铃薯病害呈加重趋势,严重影响着产量和产品品质。

2.5 窖藏保鲜技术落后,损失率高

目前农户马铃薯的窖窖藏技术仍然是传统技术,先进的保鲜窖藏技术应用十分有限,历来损失严重,据调查研究一般年分损失率占贮藏量的15%~35%,按近年鲜薯窑藏量130万~140万t计,每年损失鲜薯20万t以上,相当于约1.33万hm2亩马铃薯面积的总产量。

2.6 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不强,产业化发展滞后

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管理水平低,进取意识差,自我发展能力低,某些骨干企业表现出维持现状,甚至于现状都难以维持的局面;二是企业的科技意识差,坐等原料上门,不思投入科研、产品开发和基地建设,缺乏发展后劲;三是企业为农民服务的意识淡薄。四是产业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在原料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没有形成有序的产业开发链和有效的服务机制。

2.7 鲜薯销售市场自我掌控能力低

目前我区鲜薯销售除同心、平罗外,山区大量的鲜薯销售基本上依靠外商,在当地很少有大的销售商进行从市场信息到定单生产、产品购销一体化的有组织的营销活动,主动性差,对市场的自我掌控能力低,对市场形势的变化反应不敏感,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风险性。

3.今后应加强的几个方面

3.1 加强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在加快固原市农科所马铃薯新品种选育步伐的同时,支持鼓励各级种子、农技等部门积极引进试验马铃薯新品种,种子管理部门要从总体上加强新品种试验审定推广工作。

3.2 种薯生产经营推广体系建设

种薯生产经营体系建设是推进马铃薯品种优质化、专用化、脱毒化的关键所在。由于马铃薯种薯生产、贮藏、经营、使用有其特殊性,在山区目前情况下,生产经营活动不应是纯企业性质的运作,在很大程度上应是公益性的,故应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点是贮藏设施建设和种薯价格补贴),建立以马铃薯种薯脱毒中心为龙头,种子、农技、龙头企业等多部门参与的种薯生产经营推广体系与机制。

3.3 科学布局,合理轮作

马铃薯合理轮作是减轻病害、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一般来说,在一定区域内每年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不应超过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即马铃薯的轮作周期不能少于三年。从目前情况看,在山区有些集中种植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农作物总种植面积三分之一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甚至超过二分之一。今后一定要从土地资源的实际出发,把马铃薯生产的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上来,摒弃一味靠扩大面积增加产量的不科学做法。

3.4 研制引进开发实用农机具

马铃薯播种、中耕培土、收获各个环节的劳动强度都很大,给大面积种植和栽培技术的应用造成较大困难。因此今后应加强适用于山区条件特点的机引和蓄力作业机具。

3.5 强化技术推广工作

一是高产优质新品种推广;二是高产高效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三是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四是贮藏保鲜技术推广。

3.6 加强生产基地建设

生产基地建设应在政府的引导、协调支持下,由加工企业和营销合作组织以及有实力的经纪人和农户进行定单组织生产,按照原料的不同用途进行专用化生产基地建设,实行定品种、定面积、定保护价格、定包销的合同式生产。改变过去科研推广部门提供什么品种,农民种什么品种,企业收什么品种的现状,要逐步形成科研看市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格局。

3.7 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马铃薯专业市场体系,解决目前马铃薯产品市场尤其是鲜薯和初级加工产品市场分散、规模小、不稳定、规范性差的现状。在固原市培育建立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马铃薯种薯、商品薯、加工产品专业定点批发销售的大型马铃薯产品市场,在产区各县都建立相应规模的批发销售市场,在中心集镇乡镇建立小型收购批发销售市场,行政村建立季节性的比较固定的交易网点。二是加强中介服务组织的建设、规范和管理,同时扶持培养高层次的营销领军人物和强有力的营销队伍。

3.8 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利用互联网等信息传递系统,建立健全我区马铃薯产区县(区)的信息服务网络,实现有关信息的连接畅通,并进而实现与全国马铃薯主产区及大市场,乃至国际马铃薯产品市场的有效对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