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生植物栽植

水生植物栽植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水生植物是指以水为生境,在水中展叶、开花,结实,创造水上景观的绿色园林植物的总称。水生植物种植密度需根据水生植物种类及景观要求来决定。水生植物种植深度,即水深适应性,是指水生植物在一定水深范围内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和繁衍的生态学特性。挺水植物的种植深度与植株本身高度有较大关系,植株高大的水生植物比植株矮小的水生植物适应深水的能力要强。

5.6 水生植物栽植

水生植物是指以水为生境,在水中展叶、开花,结实,创造水上景观的绿色园林植物的总称。丰富的水生植物资源和良好的园林水体环境使水生园林植物在气侯湿润温暖的南方城市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图5.36)。

img95

图5.36 水生花卉及应用

5.6.1 水生植物的作用

水生植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在园林水池中常布置水生植物来美化水体、净化水质、减少水分的蒸发。如水葱、水葫芦、田蓟、水生薄荷,芦苇、泽泻等,可以吸收水中有机化合物,降低生化需氧量。

(2)还能吸收酚、吡啶、苯胺,杀死大肠杆菌等,消除污染,净化水源,提高水质。

(3)很多水生植物如槐叶萍、水浮莲、满江红、荷花、慈姑、菱、泽泻等,可供人们食用或作为牲畜饲料,因此在园林水体中大面积的布置水生植物还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4)由于水生植物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所以栽培管理方面节省人力、物力。要做好水生植物的造景,就应掌握水生植物在水中生长的生态特性和景观的需要进行选择,荷花、睡莲、玉蝉花等浮叶水生植物的根茎都着生在水池的泥土中,而叶浮在水面上。

5.6.2 水生植物的类型

根据水生植物在水中的生长状态及生态习性,分为以下4个类型:

(1)浮水植物。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生长,叫浮水植物。浮水植物又按植物根系着泥生长和不着泥生长,分为两个类型:一种叫根系着泥浮水植物,如睡莲、王莲等;另一种叫漂浮植物,如凤眼莲、大漂、青萍等。根系着泥浮水植物用于绿化较多,价值较高。而根系不着泥生长的漂浮植物,因无根系固着生长,植株漂浮不定,又不易限制在某一区域,在水体富营养化的条件下容易造成极性生长,覆盖全池塘,形成不良景观,一般不用于池塘绿化,应被视作水生杂草,一旦发现要及时清除掉。

(2)挺水植物。植物的叶片长出水面,如荷花、香蒲、芦苇、千屈菜、鸢尾、伞草、慈姑等。这类植物具有较高的绿化用途。

(3)沉水植物。全部植物生长在水中,在水中生长发育,如金鱼藻、眼子菜等。

(4)湿生植物。这类植物的根系和部分树干淹没在水中生长。有的树种,在整个生活周期,它的根系和树干基部浸泡在水中并生长良好,如池杉。池杉的适应性较强,不仅在水中生长良好,而且在陆地也生长极佳。有的树种,在水陆交替的生态条件下能良好生长,如水杉、柳树、杨树等。

5.6.3 水生植物种植设计要点

5.6.3.1 掌握种植密度

水生植物种植密度需根据水生植物种类及景观要求来决定。在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时,不宜满栽,一般的种植面积占水面总面积的50%~65%为宜。如果满栽将使水面看不到倒影,失去扩大空间作用和水面平静的感觉;水体沿岸也不要种满一圈,应有疏有密,有断有续。对于个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如千屈菜、美人蕉、荷花、王莲、红蓼等,种植密度不宜过大,若种植太密,不仅浪费植株,而且由于营养面积小、通风条件差、光照差,易导致植株长势不良、病虫害多,影响景观效果;对于个体较小的水生植物如灯芯草、旱伞草等,种植密度不宜过小,种植太稀,其群体种间竞争将处于不利地位,易被杂草侵占,给维护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水生植物种植密度还应考虑植株的分蘖性,对于如慈姑等不分蘖的水生植物或每年只分蘖1次的玉蝉花、黄菖蒲等则应种密些;再力花、水葱等生长期内不断分蘖的水生植物则应适当种得较稀些。

5.6.3.2 控制种植深度

水生植物种植深度,即水深适应性,是指水生植物在一定水深范围内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和繁衍的生态学特性。水生植物根据其类型不同,其种植深度亦有差异。挺水植物的种植深度与植株本身高度有较大关系,植株高大的水生植物比植株矮小的水生植物适应深水的能力要强。挺水植物的种植深度有较大差异,如玉蝉花、泽泻、香姑草、石菖蒲等的种植深度只有10~30cm,而深水荷花在水深150cm甚至200cm还能正常开花。浮叶植物的根部生于水域的底泥中,叶片浮于水面,其种植深度一般可达数米,有的甚至可达3m。漂浮植物由于其根系不固定在泥土里,植物体随水面漂流,因而不存在所谓种植深度的问题。沉水植物整个植株都在水面以下,其种植深度主要由其本身生态学特性决定,同时还受光照所能达到的深度和水的能见度影响,水的能见度越大,光照所能达到的深度也越大,沉水植物种植的深度也越深,有些沉水植物其种植深度是能见度的2倍以上,如狐尾藻,其种植深度可达水深6m处。

5.6.3.3 了解水生植物的生态习性

大部分水生植物喜阳光(除沉水植物外),如睡莲每天需6~7小时的直射光线,才能开花;荷花需8小时以上的直射光线才能生长良好等。要避免这类植物种植在大树下或遮阳处。

5.6.3.4 了解池塘水位及各个位置的水深情况

水生植物的适宜水深不能超过1.5m,大部分在0.5~1.0m的深度范围内生长良好。在浅水和池塘的边缘处,可适当地布置池杉、千屈菜、鸢尾、慈姑、伞草、珍珠菜等,在池塘溪旁可布置百合等。

5.6.3.5 了解水生植物的生长特性

选择水生植物时要充分了解各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特性,注意株型大小、色彩搭配与植株的观赏风格等协调一致,以及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可以是单纯一种,如在较大水面种植荷花等;也可以几种混植,混植时的植物搭配除了要考虑植物生态要求外,在美化效果上要考虑有主次之分,以形成一定的特色。

5.6.4 水生植物栽植

在种植水生植物前,要设计好各种植物所种植的位置、面积、高度,并设计好栽植方法。为便于栽植,种植水生植物,可以在未放水前,也可以在放水后进行。

5.6.4.1 栽植季节

1)生长期栽植

大部分水生植物可在4~10月的生长期栽植,但移植前要摘除一定量的叶片,不要失水时间过长。生长期中的水生植物如需长途运输,则宜存放在装有水的容器中。水生植物多为草本植物,在生长期新梢萌发速度快,根系活动旺盛,此时种植水生植物,一般经过10~30天,植株形态基本可以完全恢复。如慈姑在生长期种植后5~7天内可恢复得很好,海寿花在生长期种植1个月后就能开花。耐寒性差的品种需在生长期种植,如花叶水葱、纸莎草、旱伞草、水生美人蕉等;耐寒性强的品种可在休眠期种植,如再力花、芦苇、千屈菜、睡莲、黄菖蒲等。耐寒性差的植物必须在生长期种植。由于根系不能长期承受低温,伤口难以愈合,恢复极慢,易导致冻害。在华东地区,旱伞草、埃及莎草、纸莎草、花叶水葱、海寿花、水生美人蕉等,甚至在生长初期还易受冻害,这类水生植物应在生长期种植,此时正值高温季节,其根部土壤温度高,根系活动旺盛,植株恢复较快。另外,有些热带植物在低温地区需要在生长期种植。如原产我国华南、西南地区的姜花,在华东地区只能在生长期种植,否则易遭受冻害致死。

2)休眠期栽植

耐寒性强的可在休眠期种植。有些水生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抗寒的形态结构,具备了抵抗低温的生理特征,如芦苇、芦竹、水葱、再力花、水毛花、千屈菜、睡莲、黄菖蒲等植物可在休眠期种植。

5.6.4.2 水生植物的传统种植方法

1)池底砌筑栽植槽种植法

在栽植前把池塘水抽干。池塘水抽干后,用石灰或绳画好要做围池(或种植池)的范围,在砌围池的位置挖一条下脚沟,下脚沟最好能挖到老底子处。先用砖砌好围池墙,再在围池墙两面砌贴2~3cm厚的水泥砂浆,阻止水生植物的根穿透围池墙。围池墙也可以使用各种塑料板,塑料板要进到泥的老底子处,塑料板之间要有0.3cm的重叠,防止水生植物根越过围池。围池墙做好后,再按水位标高添土或挖土。铺上至少15cm厚的培养土,用土最好是湖泥土、稻田土、黏性土,适量施放肥料,整平后即可种植水生植物。不同水生植物对栽培土壤的要求不同,需要进行选择。睡莲及藻类适合选用沙土作为栽培土;各种挺水植物如千屈菜、美人蕉、再力花、梭鱼草等宜选用塘泥等黏土作为栽培土;花菖蒲、紫芋、花叶芦竹等水缘和喜湿植物则宜选用壤土类。

种植水生植物一般0.5~1.0m2种植1蔸。栽植深度以不漂起为原则,压泥5~10cm厚。在种植时一定要用泥土压紧压好,以免风浪冲洗而把栽植的根茎漂出水面。根茎芽和节必须埋入泥内,防止抽芽后不入泥而在水中生长。

2)容器种植法

将水生植物先栽植在缸、桶、或金属做的容器中,再将容器沉入水中。这是绿地中最常用的水面绿化方法。因为它移动方便,例如北方冬季须把容器取出来收藏以防严寒;在春季换土、加肥、分株的时候,作业也比较灵活省工。而且,这种方法能保持池水的清澈,清理池底和换水也较方便。容器栽植水生植物还可避免疏松的土壤直接入池产生浑浊,增加养护过程中枯枝、残叶消除的难度与力度。此外,容器中使用水生植物专用土,上面加盖粗砂砾,防止鱼类的活动影响土壤。

不同水生植物对水深要求不同,容器放置的位置也不相同。一般是在水中砌砖石方台,将容器放在方台的顶托上,使其稳妥可靠。另一种方法是用2根耐水的绳索捆住容器,然后将绳索固定在岸边,压在石下。如水位距岸边很近,岸上又有假山石散点,要将绳索隐蔽起来,否则会影响景观效果。

一般深水植物多栽植于较小的容器中,将其分布于池底,栽植专用土上面加盖粗砂砾;浅水植物单株栽植于较小容器或几株栽植于较大容器,并放置于池底,容器下方加砖或其他支撑物使容器略露出水面;睡莲应使用较大容器栽植,而后置池底,种植时生长点稍微倾斜,不用粗砂砾覆盖;荷花种植时注意不要伤害生长点,用手将土轻轻压实,生长点稍露出即可。

5.6.4.3 水生植物种植的新方法

1)可调深度器皿种植法

在目前人工运河、水系中栽种浮叶型、挺水型植物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水体驳岸或堤岸大多陡直且多为水泥浇铸或石块(片)砌筑,没有类似自然湖岸条件的土壤坡面,其上植物植株体量较大,季相花色丰富,具有较高观赏性,使用可调深度器皿种植法解决了植物需要不断调节沉水部分的要求。可以将其灵活布置在岸边,形成类似自然堤岸的水景。此方法适用于对水位有一定要求的种类,如荷花、睡莲、香蒲等(图5.37(a))。

2)漂浮坞组合种植法

按照设计的图形,以厚5~10cm的发泡塑料板置于水面,面上打大小不一的洞,洞底衬纱网,底铺陶粒或沙砾,加入少量种植土,根据设计需要植上湿生或沼生植物,拉锚固定(图5.37(b)),此方法适于种植挺水型(含湿生)植物。

3)多孔基质球种植法

在水体中栽植沉水植物,可有效地净化水质。硬质池底不能直接种植沉水植物,可采用固着种植球的方式种植,即制作一些种植球,在球上种植沉水植物,沉于水底,即可完成种植,球结构见图5.37(c)、图5.37(d)。

img96

图5.37 水生植物种植方法示意图

(a)可调浓度器皿种植法;(b)漂浮坞组合种植;(c)沉水植物种植球结构图;(d)硬质湖底河道沉水植物种植

以上几种水生植物种植新方法有许多优点:可根据植物生长的状况或造景变化和不同时期的观赏需要随时变化重新组合;应用在垂直型驳岸水体时,在对湖底(或河底)和驳岸不做任何工程改造的前提下,创造出丰富的自然地生态景观,以此方法可以对一些建成的水体进行实验性栽植;在水位变动较大或没有正常种植条件的情况下,可创造丰富的水生植物景观。这些新种植方法,不但使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稳定水体环境的作用得到体现,扩大了栽植水生植物的应用范围,这些人工结构的器具还具有遮蔽、保护、屏障等作用,为鱼类及鸟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条件。

5.6.4.4 水位调控

许多水生植物种植后大面积死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位控制得不好。一般水生植物种植施工时,由于项目尚未竣工水体往往没有完全蓄水或水位偏低,后期进行蓄水和水位调控时,往往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各种生活型的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出现挺水植物被“淹死”,浮叶植物叶子浮不出水面被“闷死”,沉水植物因水深光照过弱而“饿死”的情况。因此,施工种植时应严格确定正常水位线,将各种水深植物的水深适应性作为硬指标来考虑,以免后期水位调控时过深或过浅而导致植株不能正常生长。此外,水生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对水位的需求也有所不同,种植时一般保持5~10cm的水位,随着立叶或浮叶的生长,可根据植物的需要量相应提高水位,一般在30~80cm。这个过程的水位调节,应掌握由浅入深再由深到浅的原则。

5.6.4.5 日常管理

1)追肥

一般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中、后期进行追肥,可用浸泡腐熟后的人粪、鸡粪、饼类肥,每年追肥2~3次。在施追肥时,应用可分解的纸做袋装肥或用泥做成团施入泥中;也可用化肥代替有机肥,以避免污染水质,用量为一般植物的10%。

2)水体中植株残体的打捞

“花著鱼身鱼嚎花”的景观画面虽然优美,但毕竟凋落水中的多数还是枯枝落叶;且无论对于水质还是水体景观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故而,在多数景点都经常可见有园林工人拿着网兜或驾船水面,或沿路而行,颇为耐心地打捞着水面杂物。特别是在秋冬季节,沿岸落叶缤纷,任务甚是繁重。此外,对风景区内的水生植物进行长期监管,及时预防病虫害,并对局部区块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也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日常维护工作。

3)控制部分植物种类蔓延

部分水生植物无性繁殖能力或种子繁殖能力较强,如果超过设计需要的范围而不予控制,便会造成过度蔓延的状况,直接破坏原先的景观效果,不利于植物景观的长久维持;甚至通过侵占、挤压其他植物的生长空间而扩张,形成单一优势种,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造成生态群落的不稳定。原因在于这些植物大都是多年生植物,地下根茎较为发达,主要是通过分株等无性繁殖方式扩繁;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对较强,或种植区的生境条件比较适合其生长,且采用了自然式种植方式。因此在每年早春就应进行观察,根据对比结果及时采用人工手段来控制和限定水生植物的种植范围。如在生长期需要结合修剪进行整治,切除多余根蘖,防止种子散播,以及使用围护、切边等措施进行土壤隔离;亦可根据情况分别采用容器种植、种植池种植等方法来解决。

4)局部养护工作的完善

由于受容器栽植的限制,容器中土壤的理化结构随时间发生变化,易形成板结现象;而养分获取也存在问题。故不加处理长期种植肯定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故发现如盆栽水葱、盆栽慈姑等盆栽植物在多处均不能继续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部分景观水体中,水生植物的存在较好地起到丰富水面、增加美感的作用;但不知为何后来消失了,却也不见有补种等其他弥补措施,甚为可惜。因此在日常的养护管理工作中,要切实加强调查与观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可通过加强换土、施肥等土肥管理工作,或换盆、及时补种、调整种类等措施予以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