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崩塌和滑坡

崩塌和滑坡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崩塌、滑坡是本区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型。岩土是产生崩塌、滑坡的物质条件。因此,构造活动强烈地带也是崩塌、滑坡易发地段。地形地貌是决定崩塌、滑坡发生的一个特定的环境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区内绝大多数的崩塌、滑坡均发生于雨季或降雨期间。人类工程活动是造成崩塌、滑坡的主导因素之一,从调查区来看,人类工程活动频繁的地区是崩塌、滑坡多发区。崩塌、滑坡对铁路造成的危害亦较严重。

(一)崩塌、滑坡分布的特点

崩塌、滑坡是本区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型。其中自然地质作用形成的崩塌、滑坡按动力地质作用的方式再分为山地边坡滑塌和岸边滑塌两亚类。前者多见于低山—丘陵山区地带,多发生于地形标高较大的陡坡上,主要分布于惠东东北部及花都北、从化、深圳等地,常在边坡陡峻处发生崩塌,多以倒石堆形式堆积于坡脚,于从化鳌头镇—花都梯面镇国道106沿线、惠东白盆珠水库周边山坡崩塌最为发育,成群集中分布,部分崩塌体已被水流冲走造成水土流失,滑坡多沿地层倾斜方向于变质岩片状结构面、碎屑岩软硬相间岩层的软弱层面产生顺层滑动,块状岩类则多在残积土与母岩接触面发生,惠东县安墩镇、马山镇等地最常见,以土质顺层滑坡居多;后者是水动力作用导致崩塌或滑坡,主要发生于江、河、海、湖、库的岸边,由水流冲击作用导致边岸滑塌,台山广海一带海岸和西江岸段常见。人为作用导致的崩塌、滑坡则多发生于人类活动剧烈地带,多发育于人工边坡,以依山开发建设场地边坡、修筑道路的路堑边坡、矿山工程边坡常见。以本次调查的崩塌、滑坡按成因分类统计,其分布情况见表3-32。

表3-32 崩塌、滑坡按成因分类统计表

以本次调查的崩滑现象统计,在73处崩塌中,崩落体体积最大的70000m3,为台山市广海镇山嘴码头段海堤崩塌,体积≥10000m3的仅5处,按地质灾害灾变等级划分:属小型的68处,占93%,中型的5处,占7%。30处滑坡中,滑坡体体积最大的500000m3,为博罗县长宁镇下石下村滑坡,体积≥100000m3的4处,等级划分:属小型滑坡26处,占87%,中型的4处,占13%(表3-33)。

表3-33 崩塌、滑坡按灾变等级划分表

(二)崩塌、滑坡成因分析

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气象、人类工程活动等是形成崩塌、滑坡的基本因素。

1. 岩土类型

岩土是产生崩塌、滑坡的物质条件。一般而言,块状、厚层状的坚硬脆性岩石常形成较陡峻的边坡,若构造节理和(或)卸荷裂隙发育且存在临空面,极易形成崩塌。如调查区硬质岩类的花岗岩分布区产生较多崩塌现象,以从化鳌头镇—花都梯面镇一带及惠东白盆珠水库周边花岗岩分布区为甚,其残积层厚度一般大于5m,岩性为砾质黏性土,含多量砾粒,黏结性差,遇水易离解崩落,造成崩塌成群出现。软质层状岩类,特别是具有软弱夹层,如果倾向与坡向一致,岩层倾角小于坡角时,易产生滑坡,如钙质泥岩夹石膏岩、砂页岩夹煤岩等。惠东县马山镇一带的二叠系地层分布区,是本区的滑坡多发区,主要原因是该地层岩性为薄层状砂页岩夹碳质页岩及煤岩,具软弱夹层,层向与坡向一致,雨水易顺层间界面下渗,导致块体沿软弱面移动而形成滑坡。

2. 地质构造

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面、岩层界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滑坡的形成提供脱离母体(山体)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雨水进入斜坡滑塌面提供了通道。因此,构造活动强烈地带也是崩塌、滑坡易发地段。如惠东莲花山脉—海岸山脉由于受莲花山深断裂带切割,岩土破碎,是崩塌、滑坡多发区。

3.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决定崩塌、滑坡发生的一个特定的环境因素。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坡度,坡度大于55°的高陡斜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是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由本次调查发现,崩塌源坡面坡度通常大于60°,特别是人工开挖的边坡,坡度一般为70°~80°,局部陡立近直角,是这些边坡易产生崩塌的主要原因。坡度大于10°、小于45°、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易产生滑坡。

4. 水文气象

降雨是崩塌、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雨水的入渗既可使岩土体自重增加,也导致层(或构造面)间摩擦力降低。调查结果表明,区内绝大多数的崩塌、滑坡均发生于雨季或降雨期间。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每年的5—9月为雨季,雨量多而集中,是崩塌、滑坡的多发季节。

5. 人类工程活动

人类工程活动是造成崩塌、滑坡的主导因素之一,从调查区来看,人类工程活动频繁的地区是崩塌、滑坡多发区。如道路工程、建设场地、矿山工程等,人类工程活动往往形成陡立边坡,坡脚由于开挖而失去平衡,从而导致崩塌、滑坡。

(三)崩塌、滑坡的危害

1. 道路工程沿线崩塌、滑坡造成的危害

调查区交通发达,各级路网纵横交错,山区公路沿线不同程度地遭受着崩塌、滑坡的危害,轻则淤埋路侧排水沟,影响排水功能;重则堵塞交通,威胁行车安全。如发生于2001年4月5日的南海市平洲镇二山村(县道开挖边坡)滑坡,由于开挖边坡附近有恩平-新丰深断裂通过,岩层裂隙发育,岩体风化强烈,呈半岩半土状,修路开挖坡脚使其失去原有平衡,在连降暴雨后产生山体滑坡。据调查,在山体产生明显滑动前,路人听到岩体错动时发出的清脆响声。实地调查可见滑体后缘拉裂缝密集,滑体舌部有水流渗出,滑坡体宽100m,厚约15m,长220m,滑体体积约30×104m3,填埋县道长达10m,致使交通受阻达3天。调查时有关部门已清除了掩埋路面的岩土体,但滑体还有进一步滑动的可能,对该路段的交通安全构成了极大的潜在威胁。

崩塌、滑坡对铁路造成的危害亦较严重。规模小的崩塌、滑坡可造成铁路路基上拱、下沉或平移,大型的则可掩埋、摧毁路基,导致行车中断、列车出轨等事故的发生,损失惨重。据《广东省防灾减灾年鉴》,1994年8月3日16时30分,广深铁路樟木头站北约1km处发生山体滑坡,约5000m3山泥顷刻间掩埋了铁路,致使行至此间的广州至深圳的17次客车的机车头及二节车厢撞入塌土中,过往列车因此全部受阻,幸无人员伤亡。灾害发生后,经铁路部门紧急抢险排障,6小时后开通上行线,16小时后全线开通。致灾原因是由于开挖新路堑坡度较陡,未作完善的护坡措施及天雨等原因所致。

2. 建筑场地崩塌、滑坡造成的危害

由于人们对崩塌、滑坡潜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一些建筑场地由于边坡过陡,雨季常造成土体失稳而发生滑坡、崩塌,主要是雨水入渗使土体含水量增高,自重增加,黏聚力降低所致。调查发现,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往往不是与规模成正比,也就是说,在缺少防范的情况下,一个很小的崩塌可造成较大的危害。如:2003年5月5日发生于深圳市石岩镇料坑村附近,顺兴工业区建设场地边坡上的崩塌,崩塌体仅15m×3m×0.4m,一场暴雨导致一个临时工棚被压,造成3人死亡,7人受伤的重大事故,按地质灾害灾情及危害程度分级,该崩塌事故属较大级,而崩塌体规模属小型。

建筑场地开挖导致的滑坡,往往影响工程进度,对相邻工程建筑物的安全构成影响。据《广东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1987年7月18日,深圳石化公司水贝工业建筑施工场地的人工边坡,在连续几天降雨后,发生东西长70m,南北宽40m的顺层滑坡。滑坡体体积(0.6~1) ×104m3,致使滑坡后缘的国防公路路面出现2条长数米,宽5~10cm,深1m以上的大裂缝,威胁道路交通安全,并且严重妨碍了工程建设进度。另据本次调查,发生于该类边坡上规模较大、潜在危险性较高的是从化市江埔镇白田岗滑坡,由于兴建厂房开挖边坡过陡,导致边坡失稳,在雨水浸润下发生滑坡。滑坡体长85m,宽200m,高60m,斜面呈阶梯状,严重威胁前沿一座面积约300m2的楼房的安全,滑体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亦较严重,淤积滑坡前缘105国道排水沟,使其失去排水能力。

3. 矿山工程崩塌、滑坡造成的危害

露天采矿(包括取土场、采石场等)不仅形成高危边坡,而且造成的危害也较为严重。如2002年9月18日,发生于深圳市龙华镇民治村螺余坑的滑坡,滑坡场地为位于半山坳的一个废弃采石场,石场停采后作为附近采石场的弃土填埋场,废弃土填埋高达40m,加上滑坡发生前深圳范围连降暴雨,弃土饱水自重增加,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发生滑坡。滑动土体体积达50000m3,属大型土体滑坡。当时斜坡下空置场地约2000m2范围内有临建窝棚20多间,住有从事饲养业的人员,灾害发生导致多间窝棚被滑坡体掩埋。据统计,此次山体滑坡灾害共造成4人死亡,31人受伤,其中7人重伤,被压死、掩埋的猪、鸡、鸭无法统计。

4. 岸边崩塌、滑坡造成的危害

在江河边岸所发生的崩塌、滑坡,多属规模小、危害大类型。主要发生在调查区西江岸段,是调查区崩塌、滑坡易发岸段之一。最近发生的有西江北岸高要市禄步镇水泥厂码头滑坡等。

在海岸地带发生的崩塌、滑坡,主要是海岸边坡由于长期受到海浪猛烈冲击,并且在潮涨、潮退作用下(冲刷下来的泥土易被潮水带走),使部分海岸坡脚内蚀悬空,使上部岩土体失稳所致。其规模一般较大,造成的损失亦较严重。如2003年7月23日发生于台山市广海镇山嘴码头段海岸的崩塌,是由于受到强台风“伊布都”袭击,狂风暴雨急浪强烈冲击海岸,导致发生大型崩岸现象。崩塌体体积达70000m3,近600m人工海堤和路面完全被毁,破坏力强大,经济损失严重。调查时发现,沿线海岸由于受强台风“伊布都”影响多处发生崩岸现象。2008年8—9月间的深圳水库山体滑坡,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构成威胁。东部沿海公路存在多处边坡塌方、山泥倾泻等潜在地质灾害,威胁交通和行人安全(图3-45、图3-46)。另外,大规模的开挖坡体建筑,也存在着潜在危害。如盐田区大梅沙沿海一带开发速度快,从开挖断面可以看出建筑物下方山体存在着较多构造破碎带,如不加以正确处理,势必对在建工程构成潜在危害。

图3-45 梅沙路溪冲崩塌隐患点

图3-46 金沙湾北道路开挖风化后滑坡

另外,由于大量人类工程建设开展,采挖海沙、河沙现象明显,一方面改变水流、海流环境,破坏了原有自然的冲淤平衡,引发洪水等自然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水下岸坡失稳,容易引起水下滑坡及涌浪等次生地质灾害,影响堤坝稳定,并威胁水上生产生活活动和船只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