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下水资源分析计算

地下水资源分析计算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85年的地下水资源计算是依据水循环和水均衡原理,正确的估算分区和全省的地下水资源量,这是河北省水文部门首次提出地下水资源成果。河北省水文总站对有关参数做了大量分析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习苏联经验,把地下水作为一种矿藏,地下水的研究任务以探明地下水储量为主,且属于地质部门的职责。60年代河北平原开始大量开采地下水进行农田灌溉。1960年7月河北省水利厅成立地下水研究小组,负责开发利用地下水的规划、观测、资料收集及研究工作,对地下水的研究开始成为水利部门的一项任务。自60年代以来,地质、水利及大专院校等有关部门,做了大量水文地质勘测工作,积累了大量资料。

河北平原是华北的重要粮棉产区,年灌溉用水量很大,自70年代末期开始,为满足灌溉用水,地下水年开采量超过100亿立方米,造成地下水连年超采,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一些地区相继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地下水质变坏和地质环境灾害相继发生。在此形势下,水文部门从70年代起就逐步加强地下水的动态观测,80年代又多次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计算工作。

1980年水利部开始组织进行全国水资源评价,其中包括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1982年水利部水文局编印了《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技术细则》,采用水均衡法进行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河北省水文总站在广泛收集已有水文地质资料和区域性评价成果基础上,博采众长,充分发挥水文部门拥有大量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和降水、蒸发、河川径流资料的优势,应用一些水文学方法探求某些评价计算参数,并与水文地质方法相互验证,经大量分析计算,取得质量较高的评价成果,最后于1985年编印出《河北省地下水资源》。水文部门进行区域水资源评价,遵循一块天对一块地的原则,从水文循环和水均衡的原理出发,确定符合客观规律的评价计算方法。对河北省而言,区域水资源的产生都源于当地的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只是降水量分配的两种形式,它们之间通过河道排泄、渗漏又互相转化。由于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料采用分别评价计算的办法,结果地表水中包括一部分地下水(河川基流),地下水中又包括一部分地表水(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在计算区域水资源总量时,把两者相加,又扣除重复计算量。这样的结果,既符合水资源形成规律,又反映客观实际成果。

1985年的地下水资源计算是依据水循环和水均衡原理,正确的估算分区和全省的地下水资源量,这是河北省水文部门首次提出地下水资源成果。此后又参加了“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8-1-5”子课题《华北地区水资源评价》中河北省部分评价工作,重点分析了山前平原区,中东部平原区的降水入渗补给机理,对河道渗漏量及有关计算参数作了大量的调查分析与试验研究,用水文学的方法分析各项参数,把计算参数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反映现状条件的1975-1984年逐年进行了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并将占地下水资源量70%以上的降雨入渗补给量系列延长为1956-1984年,运用频率计算,提出不同频率的降雨入渗补给量。

1988年12月又参加“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57-01-04”子课题,《华北及胶东地区水资源综合评价》,地矿部门与水文部门合作,协调分区面积、参数和计算方法,1990年4月完成两个部门共同编印的《河北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为全省水利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国土整治等提供了公认的基础数据。

地下水资源涉及许多评价计算参数,需进行如降雨入渗、山前侧渗、河渠渗漏、渠灌入渗、井灌回归等项补给量的计算。河北省水文总站对有关参数做了大量分析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下面仅介绍给水度、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河道入渗补给系数的研究确定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