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及其诚信教育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及其诚信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3-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及其诚信教育的思考黄石理工学院 彭中心考试是大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习效果的一个综合检验,虽然各高校均制定了严格的考试纪律,在考试管理上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及其诚信教育的思考_青年学术论坛

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及其诚信教育的思考

黄石理工学院 彭中心

考试是大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习效果的一个综合检验,虽然各高校均制定了严格的考试纪律,在考试管理上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然而,考试的不正常行为即大学生的考试作弊和违纪现象仍然存在,且呈“现代化”发展之势,严重削弱了考试制度的有效性,虽然作弊学生毕竟是少数,但它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是对高校考试制度的偏离,是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大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完全背道而驰的。

为了进一步有效地加强考风建设,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最大限度地遏制考试作弊现象,笔者在具体分析考试作弊的危害性的基础上,剖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并针对大学生的考试作弊而进行的诚信教育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性

大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严重地扰乱了考纪考风,影响了学风校风,淡化了高校德育教育,违背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严重地违背了考试的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原则,践踏了高校考试的权威性。

1.扰乱考风、学风、校风,违背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和学习风气对大学生的身心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学风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人生态度都有直接的影响,学生在积极向上的学风熏陶中,逐渐会形成勤奋刻苦、求真务实的人格品质,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考试作弊现象是对良好学风的严重败坏,也是对校纪校规的无情践踏。有的学生靠作弊通过了考试,甚至有的还居然获得了奖学金,这种情况对那些以辛勤的劳动汗水获取真实成绩的学生而言,简直是一种嘲笑和讽刺。考试作弊的现象如得不到有效遏制,将在大学生群体中滋长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风气,使那些学习刻苦勤奋的学生产生心理失衡,进而产生心理矛盾,甚至“同流合污”。那将是对经几代教育者所营造的良好学风的破坏和冲击,从根本上违背高等教育育人成才的基本理念,淡化学校德育教育,消磨群体诚信意识。

2.考试作弊现象对周围群体也会产生消极、反向的道德影响 从考试在选拔人才的意义来分析,考试也是一种人才竞争的过程。作弊行为一旦得逞,就破坏了考试公平竞争的机制,真正的人才便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作弊者通过不劳而获取得的成果,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是一种明显的欺诈行为。

从我国日益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和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来分析,国际经济交往和竞争也是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上得以正常、顺利地运转。市场经济从法律意义上来讲是典型的法制经济,作弊的欺骗性和投机性违背了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交往的基本规则。通过作弊所获得的暂时的“成果”是经不起市场考验的,终究是要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

在正常情况下,每一个有理智的大学生,都深知唯有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然而,仍有少数学生对高校的考试制度作了偏离性的错误选择,即选择了考试作弊。根据笔者多年从事考试管理工作经验分析,导致大学生作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借助作弊通过考试或取得优良成绩 有的大学生由中学进入大学后,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虽然主观上较努力,但没有较快找到符合自身学习状况的有效途径,于是逐渐消磨了学习动力,学习成绩徘徊不前,甚至一落千丈;有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就想好好放松一下,不愿再像高中那样埋头苦读,认为只求通过每门考试就行,于是学业上不求上进。类似于这些主观因素作弊的学生,往往把作弊作为通过考试的“捷径”。这些学生通常在考试前也作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他们认为考试一旦不及格,将面临着能否顺利毕业、能否获得学位等现实问题。在考试中能否“临场发挥”全凭运气,反正自己平时学习成绩也不好,不如考试作弊来得方便,也只有依靠作弊才有可能通过考试,否则就很有可能达不到及格线。持这种心理状态的学生把学习的希望寄托于考试作弊,几乎把作弊作为完成学业的“法宝”,而且逐步形成心理惯性,不在乎铤而走险,反倒把作弊看做学习的一种手段,长此以往必然走向心理麻木,无视作弊的危害性。

另外,有的同学平时一贯学习努力,成绩良好,是师生眼中的“榜样”。他们虽然在考前作好了充分的复习,但对考试中能否获得优良成绩缺乏信心。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心,为了能使自己在评定奖学金时,取得自己期望的“好名次”,为了在就业简历中有精彩的一笔,以待日后走向社会有美好的前程,这些大学生在考试中提心吊胆地进行作弊,以获得超出自己实际水平的分数。

2.考试过程中偶遇难题导致学生作弊 这些学生事先并没有作弊的企图,还是想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属于自己的真实成绩。但在考试过程中如遇到不能解答的难题,一时乱了阵脚,烦躁、紧张、忧虑随之而来,突然间萌发作弊的念头。于是,他们开始寻找机会,寻求同学的帮助或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参考他人答案,寻求解开难题的方案。这属于突发性的作弊行为,可能就是一时冲动造成的一念之差。这些学生事先没有对考试作弊后果作较多的权衡,事后也很难解释自己失常的行为,心理波动非常大,甚至不敢想像自己所实施的作弊行为,感受像在做梦一样,不能接受作弊受处分的事实,心理陷入追悔莫及的痛苦中。

3.学校考试管理的不严密导致学生盲从作弊 学校对考试的监督和管理还存在不严密的地方,虽然各学校在惩治考试作弊行为上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因各种复杂因素而显得“雷声大,雨点小”,使得有的学生感到考试作弊的风险成本降低,滋长了冒险心理。同时,在考场上,还存在个别监考人员工作不够认真负责,对学生的作弊行为不加以有效地制止和教育,反而“理解、同情作弊学生的难处”,采取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这使得企图作弊的学生有机可乘,考场纪律出现了松懈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原本没有作弊意图的学生觉得:既然监考老师管理不严,对作弊现象视而不见,那么自己循规蹈矩不是太傻了吗?某种程度上反而吃了亏,自己不作弊获得的分数说不定还比不上那几个作弊同学的考分。于是原本没有作弊意图的学生心中就产生了不平衡的情绪,他们为了寻求一种形式上的公平,开始萌发作弊的念头,进而盲目跟从作弊。

三、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而引发诚信教育的思考

“诚信”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内容。古往今来,从儿童阶段就开始的诚信教育是社会教育共同的培养项目,诚信也早已成为人类社会的社会公理,成为最基本的人类共识。诚信是在维护我们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中,具有社会普遍性、现实性、历史性显著特征的基石。诚实守信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诚信在当今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诚信”集中体现了诚实和守信的基本道德准则。诚信要求我们大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要忠诚老实,遵守信誉,不欺诈社会和他人,以真实的行为态度立足于社会活动中。

大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而且还应该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规范社会行为,培养高尚的人格精神。大学生在学习中尤其要具备诚信的道德品质,考试不仅是考查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的考验。无论出于何种动机或心态的作弊行为,都是与诚信格格不入的,严重违背了诚信的道德规范。正因如此,教育部在2003年12月26日下发的《关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的紧急通知》中指出:“考试作弊实质上是一个诚信问题。……大学生要做到讲诚信,首先就要做到拒绝考试作弊,反对考试作弊”。作弊是以冒险、欺诈的手段获取本来不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所得到的学习成绩是不真实、虚假的东西,诚信强调的就是务实求是的处事态度。考试作弊的大学生没有以一种求真的态度去对待事物,没有以一种忠实于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态度去反映事物,是典型的不诚实的表现。考试作弊从本质上逃避了承认事物的真实存在,并以欺诈的态度对待事物的真实存在,没有忠实于自身的本来面貌,违背了诚信中应体现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个人缺乏诚信原则的体现。

随着国际交往与合作日益增多,国内外各个领域的竞争将显得更为公平和激烈。大学生走出校门后,也将面临并参与各种形式的竞争,如果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树立健康的、公平竞争的心态,缺乏诚实守信的优良道德品质,就很难迎接市场的考验。作弊成功的学生表面上看也参与了竞争活动,也可能暂时获得了领先,但作弊行为逃避了公平竞争的规则,逃避了不公平竞争应受到的惩罚,本质上是恶化了大学生的人格品质,必然对其日后面对的社会竞争带来潜在的心理危机。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进程中,“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分别从法制和社会道德范畴为建立公平、公正、民主有序的社会运作体系提供了保障,靠投机在竞争中获胜或避免惩处将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奇迹。类似于作弊的投机行为在以放弃个人诚信为代价的同时,也自然而然终究被社会淘汰,失去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

如果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做不到实事求是、遵守诺言,那么就不可能在其他行为中做到诚信,个人的社会信用将受到怀疑。例如有些大学生在考试中有违纪行为,经学校的教育引导,这些学生当初信誓旦旦保证“立地成佛”,但出于各种原因又屡教不改,出尔反尔。这些大学生往往被认为缺乏自控能力,缺少诚信方面的道德修养。一个大学生是否诚实,是否值得信任,能否实践自身的诺言,在校园环境中已成为评价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依据。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不诚实或缺乏信用度的人,往往被看作是不受欢迎、不值得深入交往的人物,甚至是被其他社会成员处处设置心理防线的“危险人物”。大学生的个人信用程度将成为社会交往、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人力资源和社会精神财富。一名诚信的社会成员,无疑将获得社会信任的目光,也必然会获得较多的参与竞争的机会,当然也会提升在公平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几率。

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诚信是得到社会认同的必备道德素质。现代社会生活中,任何单位不可能接纳只有专业知识文化而缺乏社会信誉的大学生。这种大学生很有可能成为社会公德人才市场的中“库存商品”。诚实守信将为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迎接社会挑战提供必要的人格精神,诚信为人才的脱颖而出铸就了坚强的基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