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路好村美农民笑

路好村美农民笑

时间:2022-11-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各市、县人民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把加快通村公路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管理办法和优惠政策,落实资金,广泛动员,迅速行动。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大力发展农村公路。尤其从2006年开始加快通村公路建设以来,每年建成通村公路在10000公里以上,使农村公路通行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路好村美农民笑。

——喜看陕西农村公路三十年变化

“做梦都没想到我们村也能通上水泥路!”住在秦岭山里的蓝田县农民王宝强逢人便说。因为村里修通了5公里出村公路,他家那两亩地蔬菜今年比往年竟多赚了2000多块钱。

改革开放30年来,陕西交通部门全力筹措建设资金,通过通县、通乡油路工程和通村公路建设,致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尤其是近几年,交通建设强力推进,农村公路的迅猛发展,在改变百姓出行难、农副产品出路难上发挥出了极其显著的作用。

说修路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为解决改革开放后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蓬勃发展与公路交通不相适应的矛盾,上世纪80年代中期,陕西在陕南秦巴山区30个县进行扶贫致富、发展山区商品经济为目的的县乡公路建设,两年新修县乡公路1770公里,改造旧路6905公里,基本上实现了路桥配套。但是,以泥土路、砂石路为主的农村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农民“出行难”,农副产品“出路难”,依然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增收的一大“瓶颈”。

近年来,省交通厅、省公路局下达了一系列农村公路建设政策性文件和相关技术文件,明确了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为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导和制度保证。

陕西地处西北,属经济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少路缺桥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改善农民出行条件,让三秦农民有路走,有好路走,2006年初,省交通厅提出了以通村公路为重点,强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行“群众打底子、交通部门铺面子”。各市、县人民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把加快通村公路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管理办法和优惠政策,落实资金,广泛动员,迅速行动。广大农民群众修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社会各界捐资修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资金不足投工补,机械不足人力补”,纷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火热地投入到加快通村公路建设的浪潮中,形成你追我赶、全民参战的修路大干局面。

看变化

“过去,我们农村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人难走车难行,农用物资难以购进,农副产品难以出售,而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班车通到了村头,菜不但好卖了,还能卖上好价钱,就连村里小伙子娶媳妇也好说了……”朴素的话语,却是实实在在的真理,百姓致富靠什么?靠路通靠车通。如今,那一辆辆通村班车上的农民兄弟,带着土特产、农副产品到县城去出售,晚归时客车里满载收获的喜悦。在广大的农村,群众谈得最多的就是如今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连年战乱,陕西境内可通车的公路仅有1900公里,全省汽车不足千辆,运输十分困难。为了经济恢复和适应宏观形势的需要,全省多次掀起地方性、群众性、普及性的修建公路热潮,到1978年全省公路达到30000多公里。但是,由于起点较低和受资金、材料、技术力量的限制,只是基本解决了有路能通的问题,晴通雨阻、缺桥少涵、道路狭窄、通达深度低、通行能力差,在广大的农村,仍然是“有路难走”,甚至“无路可行”。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大力发展农村公路。近几年,全省交通系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交通运输部有关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基础工程来抓”的战略要求,将农村公路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工作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强劲势头。尤其从2006年开始加快通村公路建设以来,每年建成通村公路在10000公里以上,使农村公路通行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预计到今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5211公里,全省95%的乡(镇)、70%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

陕西的农村公路

得实惠

路好村美农民笑。密织于三秦大地的农村公路为服务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

在旬阳县红军乡中湾村村民家门上贴的大红对联“交通厅局送温暖、老区群众浴党恩”分外惹眼。

“现在路修好了,村民出行方便了,客商也多了,苹果、枣的价格比往年高了,我们打心眼里感激党和政府……”大荔县柳池村支书王学政的话更是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高陵县形成了设施较完善的公路和客运网络,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正如乡亲们说的那样:“现在出行同城里人一样,来回坐公交车,方便得很!老百姓的日子也慢慢好起来。”

一条路带活一片,一条路富民一方。在三原,农民群众称赞通村公路是一条条民心路、富民路,群众再也不用为种植的蔬菜因路不好销不出去而犯难。通村公路修到了家门口,拉菜的车直接就可以开到地头。种了十几年蔬菜的老杨一天工夫就把3亩大白菜卖出去了,而且价格也比原来高许多。用当地农民群众的话说:“走在又宽又平的村道上,我们感觉和城里人没啥两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