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冲动是后悔的开始

冲动是后悔的开始

时间:2022-03-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合同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把经销商主动让利的市场行为与他们本应向消费者提供的服务混为一谈,降价同时降服务,这解释明显不能以理服人。
冲动是后悔的开始_谁都不能相信

第三节 冲动是后悔的开始

老孔他们局新来一年多的一个法学硕士,跟他关系不错,在老孔未升官之前,一直在一起玩“拱猪”。工作稳定之后,他想买辆车。现在市面上的新车多,买车时他挑花了眼。转来转去,终于在一家4S店被一番甜言蜜语,再加上售车小姐再三保证可以退还定金,就稀里糊涂地缴纳了10000元定金。可一个星期后,宝来降价了,他想改变主意买它,毕竟降出了他大半年的工资。当他想取回那笔钱时,却遭了售车小姐当头一棒:“我们当初写的可是定金,不退的,白纸黑字,您看清楚了!”现在,这位小伙子坐进自己的车里,总是觉得别扭,看到高速上宝来一辆一辆地超自己,愤怒啊。

在食堂里遇到他,老孔总拿这事开他心,说他法律硕士是找人代读的,不然怎么连定金和订金都分不清。

定金和订金,两个词一字之差,却天差地别。法律上规定,在合同履行后,定金应当抵做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合同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而订金与定金的意思大相径庭,合同中,如果写的是订金,给付方不想履约,可以要回;如收受方违约,给付方无权要求双倍返还,只能得到原额。

这位硕士不服气,说书本知识和实际经验不是一码事,在这个陷阱密布的社会中,实际经验往往更为宝贵,而且像他们这种人时常自作聪明,明明觉得不妥,又不敢问,怕丢脸,所以吃亏。为了证明不是他一人傻,他举了自己同学的例子。看着各个品牌的车价纷纷跳水,他的同学始终举棋不定,怕自己刚买车价就跌了。可没多久就有经销商打出了“降价补偿”的大旗,于是狠狠心买了车,并约定如果半年内该车降价了经销商就将差价如数奉还。不到半个月,他同学的一个朋友买了同样的车却便宜了10000多元。这下让他同学很难接受,怒气冲冲找到经销商要求补偿,经销商给了他冷冷的一句话:“我们说的是如果厂家降价,我们补偿给你,现在降1万元是我们让利促销,不是厂家降价,当然不能给你补偿。”

在车价频频下跌的时候,“降价补偿”确实是一个很具诱惑力的字眼。但经销商不是傻子,他们十分清楚厂家的价格战略,何时降价、降价幅度。在某个时间段里,他们知道厂家不会降价,便会在某个时间之前祭出“降价补偿”的法宝,效果十分明显。在此期间,自己再降,不算违约;厂家提前降价了,会对他们进行补偿;厂家在促销期之后降价,也不算违约。经销商和厂家配合默契,把消费者牢牢地摁死,活活地玩死。

我们有些人的神经的确脆弱得很,禁不住厂商的威逼利诱,更看不清目前的形势。现在已经是买方市场,是产品过剩的时代了,对于厂商,消费者早已是占上风的强势群体,完全用不着像过去那样以为不抢就没有了,要记住,越有耐心,越处于有利的位置。

有了这种心态,就不会冲动。冲动就会干蠢事,这是永远的真理。

现在的厂商特别注重营销战略,甚至提升到决定成败的第一要素的高度,究其原因,当然是产品不好卖了。营销效果的检验标准,从好的说,是造成购买冲动;从坏的说,是迷惑消费者。

老孔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

一位赵先生花了大价钱买了辆进口车,提车时到经销商的车库验车。车库位于地下室内,没有开灯,光线很昏暗。赵先生拿到钥匙后稍微看了看外表就把车开走了。没过多久在保养时,他发现车子的发动机上锈迹斑斑,似乎受到了很严重的侵蚀。赵先生向来对车保养很好,他相信不可能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而经销商一口否认自己的过失,双方陷入了漫长的争吵中。

很难想像经销商会无耻到这种地步,但是,激烈的竞争会使很多人无所不用其极。在MBA教程中,伟大的教师都会教他们的弟子如何制造迫使对手很快做出决定的环境,比如嘈杂的会议室,没有空调的房间,再比如灯光昏暗的库房,等等。赵先生买了新车心情激动,当然不会想到要开机器盖子,即便开了,他也根本看不清,总不至于打着打火机看吧,那是买进口车的人干的事吗?有很多人买到一辆心仪已久或者大幅降价的车子时,也会忽略很多,比如出厂时间。一年前出厂的车,跟二手车没什么两样。再比如,夏天去收房,房主往往会忽略冬季用的设备,比如暖气漏不漏水,采暖炉好不好使,小零件全不全,太阳能热水器正不正常,等等。一旦在验收单上签下大名,一切都将质变。

所以,消费者购车、验房时要认真仔细按照交接所列内容逐项进行验收,确实没有问题才能签字。因为一旦用户签字后发现瑕疵,有些质量纠纷很难分清责任

当然,最原始的迷惑消费者的方法就是搞虚假宣传了。那些花钱在某些媒体上落地的“软文”,就是要迷惑消费者;而那些“砍”向竞争对手的文章,更像是会旋转的飞刀,最终也会砍向消费者。

比如“真皮”座椅。目前,厂家在各种印制精美的宣传材料上,使用的词汇有“真皮座椅”、“全真皮座椅”、“高档真皮座椅”、“高级真皮座椅”,等等,五花八门,可就是很少有厂家像国外那样,在售前敢向消费者明示,汽车座椅究竟用了多少牛皮、多少猪皮、多少皮革,反正较真的消费者是少数,懂行的消费者更是微乎其微。

还有的厂商玩的是文字游戏。一家国内汽车生产厂商亮出了某款车惊人的最低售价。那个极具诱惑力的价格,消费者看后怎会不心动?可实际上,这款最低配置的车型是“有价无市”,厂家根本就没准备几辆,作用就是拿“最低价格”的市场噱头作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饵料,等消费者慕名而来,才会发现最低售价的车型没货,只有售价高的车型才有货。

有的厂商靠的是“巧取”。大多数已经购车的消费者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在提新车时油箱的汽油是否加满了呢?按照大多数厂家的规定,经销商应当向消费者提供一辆加满油的新车,可实际上,大多数消费者提车时油箱里的汽油仅仅能跑十几公里甚至几公里,那种急盼加油站的窘迫绝不是花一二十万元购新车的消费者本应面对的。当然,厂家也有自己的解释:按照原价买车经销商才能给你加满油,经销商让利销售的不算。把经销商主动让利的市场行为与他们本应向消费者提供的服务混为一谈,降价同时降服务,这解释明显不能以理服人。别小看这一箱油二三百多元钱,大的经销商一年要出售几千辆车,仅加油一项就能省下一个惊人的数字。

降价降配置,也是汽车厂商的蛊惑之道。比如原先的盘式刹车,改为前盘后鼓;宽胎改窄胎,进口胎改国产胎;6碟CD改单碟CD,等等,分明是明抢暗夺。

老孔的应对之道是:不要冲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