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宝大熊猫的放归之路

国宝大熊猫的放归之路

时间:2022-11-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盛林一号和祥祥这两只大熊猫经野化放归后“一生一死”的结果,大熊猫研究专家分析认为,大熊猫在野外的生活习性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不是群居性动物。大熊猫野化放归之路不会因挫折而终止。

2005年8月8日,戴着卫星定位项圈的大熊猫盛林一号走出笼子,被放归到都江堰龙溪虹口国家自然保护区,如图9-4所示。盛林一号是世界上第一只佩戴卫星定位项圈的野生大熊猫,它的放归标志着我国大熊猫研究工作从注重人工圈养到注重野外放归实验的开始。

图9-4 佩戴卫星定位项圈的盛林一号被放回野外

放归后,为了让已受过惊吓的盛林一号尽快建立自己的巢域,同时避免人为的干扰导致获得的数据资料失去价值,工作人员每天都通过无线电和卫星定位系统对大熊猫的行踪进行跟踪,但并没有接近这只野生大熊猫。对盛林一号跟踪获得的数据,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大熊猫在野外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这对加快我国实施人工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的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经验。

2005年10月,在盛林一号被放归两个月后,一支由动物学家和当地林业保护人员组成的30多人的科考队对盛林一号的放归地——400平方千米的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展开调查。根据卫星定位项圈一年多来发回的跟踪数据和科考队的实地考察结果,大熊猫盛林一号在野外生活得很好,已经融入大熊猫种群,并有可能发生了交配行为。

2006年4月28日,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出生的圈养大熊猫祥祥,经过了近三年的野化训练之后,佩戴着卫星定位项圈从圈养场走了出去。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实验,世界上第一只经野化训练的圈养大熊猫祥祥进入了完全野化放归研究阶段,独自面对自然界的挑战。研究人员通过祥祥佩戴的卫星定位项圈,并结合无线电信号跟踪监测祥祥的活动状况,定期较近距离直接观察祥祥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对它的栖息地选择、采食规律及种内种间交流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放归研究。

2007年1月7日,祥祥佩戴的卫星定位项圈的信号很微弱,不久信号消失,科研人员推测卫星定位项圈出现了问题。经过一个多月的搜寻,搜寻人员终于在茫茫大雪覆盖下的“转经沟”雪地上发现了祥祥的尸体,卫星定位项圈已损坏。研究人员推测,祥祥与野生大熊猫发生过打斗,在慌忙逃逸过程中曾经从高处摔落,祥祥终因严重的内外伤、惊恐、衰弱而休克、死亡

对于盛林一号和祥祥这两只大熊猫经野化放归后“一生一死”的结果,大熊猫研究专家分析认为,大熊猫在野外的生活习性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不是群居性动物。盛林一号熟悉野外的生存规律,它很懂“规矩”,能够很快融入放归地的大熊猫种群,生活乐逍遥;然而,圈养大熊猫祥祥因为“不懂事”,侵犯了别的大熊猫的领地,最终没能生存下来。

“只有回归野外,大熊猫才能摆脱濒危境地。”大熊猫野化放归之路不会因挫折而终止。在祥祥意外死亡5年之后,淘淘(如图9-5所示)成为第二只被野化放归的圈养大熊猫。

图9-5 被野化放归后的大熊猫淘淘

2012年10月11日,大熊猫淘淘从四川卧龙启程,前往放归地雅安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放归之前,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给淘淘体内注入了液体芯片,并给它戴上了卫星定位项圈,这意味着淘淘拥有了全世界唯一的身份证。卫星定位项圈上有个自动脱落装置,几个月之后这个项圈会自动脱落,从而不影响淘淘的生长发育。

在淘淘被野化放归后不久,研究工作组根据卫星定位项圈发回的数据进行不定期的实地跟踪监测。到2013年5月,大熊猫淘淘已回归大自然7个月,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向媒体公布,淘淘已能适应野外生存,可以和野生大熊猫正常接触交流。

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圈养大熊猫沿着淘淘的足迹前进,回归自然家园。中国保护大熊猫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圈养大熊猫被放归自然,存活下来,而且还让它们能够建立自己的稳定的巢域,逐渐融入野生大熊猫的核心社会,并最终繁育后代。总之,就是要实现大熊猫个体放归,种群放归,繁殖野生种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