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寻求突破之路

寻求突破之路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挥自身优势 寻求突破之路——探讨新形势下广电报的发展韩雁冰广播电视报在我国报业中是一份比较特殊的报纸。有资料表明,到1991年全国广电报共有170多家,一般有十几或几十万份的发行量,有10多家甚至接近和超过100万份,全国广电报的期发行量已超过4000万份。个性化资源的丧失,标志着广电报失去了核心的竞争力。

发挥自身优势 寻求突破之路——探讨新形势下广电报的发展

韩雁冰

广播电视报(以下简称“广电报”)在我国报业中是一份比较特殊的报纸。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广电报进入鼎盛时期,地方广播电视局均办起广电报。有资料表明,到1991年全国广电报共有170多家,一般有十几或几十万份的发行量,有10多家甚至接近和超过100万份,全国广电报的期发行量已超过4000万份。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快速发展,但此时,广电报行业却出现了发行量和广告额急剧下降的局面,并开始黯然地退出畅销报纸的行列。

一、广电报整体走低的原因

1.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90年代之后,我国报业进入了飞速增长期,晚报的复苏,都市报的兴起和大量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创办,使得功能较为单一的广电报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晚报类、家庭类、生活类报纸每天设有一个至几个文化娱乐专版,加上荧屏导视等服务电视的内容随处可见,使广电报的专业优势不再明显。

2.政策调整的影响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1988年下发《关于广播电视节目预告转载问题的通知》后,“登载广播电视节目”的政策优势就不再是广电报的垄断资源,广播电视节目单被视为“公共信息”,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广电报的独享版权。个性化资源的丧失,标志着广电报失去了核心的竞争力。

3.收视环境的变化

随着中国媒体市场的进步和电视技术的发展,观众获取电视节目收视信息的来源越来越多,电视屏幕上充斥着数量越来越多、播出频次越来越快的各类节目收视信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把手中的广电报换成了遥控器,像以前那样以广电报来指导自己看节目显然滞后了许多。传媒市场竞争的加剧使电视媒体加大了突发事件、体育赛事的直播力度,“计划赶不上变化”使电视节目单变得不再准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夜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工作的交流和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争夺了大量的休息娱乐时间,所以业余时间在家看电视的人群比例逐渐减少,这样,以广播电视为后盾的广电报也必然进一步受到波及。

4.体制因素和经营观念的影响

面对危机,各地广电报也千方百计地打拼开拓,但因广电报不属于强势媒体,又处于报业和广电媒体边缘的“双管”和“双轻”的地位。同时,受行政方面的干预较大,自身发展缺乏自主权,所以,体制因素的制约和经营理念的滞后,导致广电报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整体走低。

二、发挥“广电”优势,创建“专卖”品牌

1.打造品牌,办出特色

一张报纸有没有市场,关键是看你有没有特色,而广电报的特色就是带“电”。北京广播电视报社社长陈克学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日报、都市报就像一个“超市”,内容齐全、应有尽有,但不一定精细;而广电报应该像一个“专卖店”,内容相对要专、档次要高,使读者看了报纸觉得有特色、有品位。

如何走“专卖店”的路子?笔者认为,带“电”仍是广电报与都市报、党报、晚报竞争的重要筹码,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立足广电、适应市场、满足读者的需要。广电报的基本任务,就是当好广电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宣传好与广播电视节目有关的内容,所以必须要把广电领域的文章做深做精,这就体现了“专卖店”特色。也就是说,只有保持与广播电视的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广电报的自身优势,与其他种类的报纸展开竞争,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和较高的品位。

2.贴近读者,拉近距离。

多年的办报实践表明,广电报的贴近性表现为贴近声屏、贴近地域、贴近读者。贴近,是新闻传播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广播电视服务受众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报业市场上,不少地方除了地市党报外,就是广电报,这为后者打造地方特色和生活特色预留了发展空间。在服务性、贴近性、灵活性、娱乐性上,广电报无疑比当地党报更有优势。

广电报既然以进入家庭为主,而家庭类型不同、组成不同,有各方面需求,所以还要提供包括新闻、娱乐、生活、休闲、信息等多方面的服务内容才能吸引读者。一些广电报开办的“热点人物”、“投诉回音”、“世事万象”、“情感热线”、“理财健康”等栏目和版面,受到读者的欢迎。从广电报的功能上看,这些内容不带“电”,但之所以受到欢迎和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它们视角新颖、信息广博,更重要的是这些内容贴近当地百姓的生活,迎合了当地读者的需求。

3.独家策划,深层挖掘。

广电报在独家策划方面,娱乐权威预告和明星专访仍然是重头戏,但广电报行业的明星专访要区别于晚报类专访,要有独家视角,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即使是对同一人物、事物的报道也要寻找属于广电报的传播层面、传播角度和传播品位。

另外,周报形态的广电报与日报形态的党报、晚报等相比,在时效性上明显不足,但周期长也恰恰是广电报所具备的优势所在。在新闻和热点问题上,广电报虽然时效性差了一点,但这样可以将事件报道得更详实,并有足够的时间在深度报道和内容的精细程度上下工夫。

三、积极调整发行和广告的经营策略

1.发行策略

广电报除了发行的常规手段外,可破除过去那种不是朋友、就是敌人的二分法思维,可以与当地都市报、晚报、党报形成一种新型的竞合关系。从发行频次与内容特色看,地市广电报与其他报种是差异化竞争,这就存在合作的可能性,可利用其他报纸的发行网络,捆绑发行广电报。有资本实力的广电报,可适当通过当地广电局,向部分高档社区的有线电视用户派送报纸,增加报纸发行量与美誉度,形成对广告的有效卖点。

2.广告经营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所有媒体都在加强自身的专业化来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广电报业也是如此。现在,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新方向是:虽然中国电视、电台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但与报纸在受众到达率、认知度上有很强的互补性,所以,广电报是电视台推广节目和增强广告效果的首选媒体。广电报要吸引广告靠单打独斗恐怕不行,与电视台、电台联合起来会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另外,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条件下客服显得尤为重要,争取广告要特别注意策划,方案要周密,思路要新颖,服务要到位,最终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我们强调和读者心连心,也要强调和广告商心连心,强调为广告商服务。

总之,广电报整个行业走低是各种原因构成的,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只要我们广电报人鼓足信心,努力研究市场运行规律,对外积极应战,对内强化管理,努力开创出一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办报模式,相信广电报的第二个春天将不会太远。

〔作者单位:山东德州市广电报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