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中的大熊猫”

“水中的大熊猫”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鳍豚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数量极为稀少,濒临灭绝。从某种程度上说,白鳍豚比大熊猫还要珍贵,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如今,白鳍豚数量的逐年减少,主要有其自身繁殖能力较差和长江流域人类活动较多两方面的原因。长江是我国各水道中最重要的一支,年均通过的船只不可计数,装备螺旋桨的船只也是成千上万,很容易导致白鳍豚触撞螺旋桨产生意外伤亡。
“水中的大熊猫”_哀伤的地球

       白鳍豚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数量极为稀少,濒临灭绝。白鳍豚形态优美,被誉为“长江女神”。它是我国的濒危动物,也是世界濒危动物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白鳍豚比大熊猫还要珍贵,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白鳍豚体态娇美,皮肤滑腻,长吻似剑,身呈纺锤形;眼小如豆,耳小像针,上下颌密布130多颗小牙;头顶左上方有一圆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换一次气;虽然视听能力欠佳,但其声呐系统对超声波的回声定位能力可使它与在十几千米外的同伴取得联系。白鳍豚往往成对或三五成群一起活动,但人们很少有机会看到它,只有在它露出水面呼吸时才能看见

       白鳍豚在历史上曾经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后来仅局限于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白鳍豚喜欢生活在江河的深水区,很少靠近岸边和船只,但它时常游至浅水区,追逐鱼虾充饥,有时在晨昏时游向岸边浅水处进行捕食,偶尔吃少量的水生植物和昆虫。

       如今,白鳍豚数量的逐年减少,主要有其自身繁殖能力较差和长江流域人类活动较多两方面的原因。

       白鳍豚所属的鲸目水生动物多数早在数万年前迁入海洋的咸水中生存去了,停留在地球各地的淡水流域中生存的鲸目淡水豚类种群数很小,其中至今剩余的五种淡水豚均是濒危物种。此外,根据遗传学的研究发现,白鳍豚的遗传多样性很低,这也加剧了其灭绝的速度。

1 (23)

       由于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面积,修坝阻隔了鱼类在江湖间的洄游,加上长江水污染的加剧,长江里许多被白鳍豚取食的鱼类严重不足,破坏了白鳍豚的生存空间,对其种群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

       长江流域捕鱼业的发展也导致了白鳍豚数量的急剧减少。白鳍豚身躯庞大,一旦误入渔民投下的渔网很难逃生。还有不少渔民为了增加捕捞量而采用违法的捕鱼方法,如“迷魂阵”、电打鱼等,这对白鳍豚种群数量的发展有直接危害。

       人类对长江的过度开发,使白鳍豚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人类在长江附近开设化工厂和医药工厂,使长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鱼类资源迅速减少,白鳍豚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越来越匮乏。

       过度繁忙的水上运输、江水的严重污染以及大量水利工程的建设,都在威胁着白鳍豚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各种人类活动造成的噪声污染,对依靠声呐系统进行定位的白鳍豚更是有着很大的影响,许多白鳍豚更是葬身于轮船的螺旋桨之下。长江是我国各水道中最重要的一支,年均通过的船只不可计数,装备螺旋桨的船只也是成千上万,很容易导致白鳍豚触撞螺旋桨产生意外伤亡。

       20世纪80年代初,白鳍豚的种群数量约有400头,1986年,降到约300头;1990年,只有约200头;1994年,降至100头以下。1997年,农业部共调集渔政船53艘,组织沿江渔政人员和科技工作者300多人,分成22个考察组细致观察,认定共观察到13头白鳍豚。

       2006年11月6日至12月13日,近40名科学家对宜昌到上海长江中下游的干流约1700千米的江段进行地毯式搜索,未曾发现一头白鳍豚,因此不少科学家怀疑白鳍豚已经灭绝。但据推断,长江里还有少量残存,就算还有几头残余的个体躲藏在某一个地方,这对于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白鳍豚来说,也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当一个物种减少到一定数量,也就意味着它的灭绝——任何办法都不能改变它们近亲繁殖而导致基因退化,从而走向自然灭亡的规律。

0.2   

       淇淇是世界上唯一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存活了近23年,是目前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淡水鲸之一。这个美丽的精灵,以它灵巧的身姿和活泼的性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2002年7 月14日早晨,淇淇安详地离去了。淇淇是当之无愧的“科研功臣”,23年来,世人对白鳍豚、对长江环境越来越关注,环保意识逐渐提高,这些发展和变化与淇淇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1 (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