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焊缝外观检验

焊缝外观检验

时间:2022-11-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检测焊缝外形不合理的缺欠时,常用焊接检验尺、放大镜等进行检测,以确定焊缝宽度、余高以及角焊缝的有效厚度、焊脚尺寸和焊脚不对称等。焊接检验尺主要由主尺、高度尺、咬边深度尺及多用尺四部分组成,是用来测量焊接件坡口角度和焊缝宽度、高度,以及焊接间隙的一种专用量具。测量角焊缝焊脚尺寸 用检验尺的工作面靠近焊缝和焊件,并滑动高度尺与焊件的另一边接触,看高度尺指示线,指示值即为焊脚尺寸,如图8-4所示。

基础知识

目视检验是用眼睛直接观察和分辨缺欠,是重要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是一种表面检测方法。检测过程贯穿于焊前、焊接过程中、焊后。一般要在其他的检测方法进行前进行目视检测。目视检验不但能检测构件的几何尺寸、结构完整性、形状缺欠等, 还能检测构件表面上的缺欠和其他细节。对于表面裂纹的检测,即使采用了其他方法,目视检测仍被广泛用作有用的补充。

目视检测的优点是简单、快速;主要缺点是只能检测表面缺欠,且表面可能需要做某些如清洗等准备工作;当允许存在的缺欠很小而检测面积很大时,有漏检的可能。

目视检验的基本条件:

1. 被检面的光照强度不小于350 lx,推荐为500 lx。

2.人眼与被检面的距离不大于600 mm。

3.人眼与被检面的夹角不小于30°。

4. 经商定可采用其他检测设备,如内窥镜等。

任务实施

一、焊缝目视检测的准备工作

一般情况下,目视检测的距离约为600 mm,眼睛与被检工件表面所成的视角不小于30°。图8-1所示为目视检测状态。在检查过程中可以采用适当的照明、利用反光镜调节角度、借助低倍放大镜观察,以提高眼睛发现和分辨缺欠的能力。

图8-1  目视检测状态

在实施目视检测前,必须准备检测所用的基本设备和工具,如人工光源、反光镜、放大镜、90°角尺、焊缝检验尺等。对于眼睛不能接近的焊缝还必须借助望远镜、内孔管道镜等进行观察。借助的设备至少应具有与直接目视检验效果相同的能力。

目视检验应在焊接工作结束后,将工件表面的焊渣和飞溅清理干净,检测区域通常包括100%可接近的暴露表面,包括整个焊缝表面和邻近的25 mm宽的基体金属表面。按表8-1所列的项目进行检验。

表8-1 焊缝目视检验的项目

二、焊缝目视检测操作

根据目视检测的基本要求,对于不同类型的表面缺欠可采用不同的目视检测手段。如检测焊缝外形不合理的缺欠时,常用焊接检验尺、放大镜等进行检测,以确定焊缝宽度、余高以及角焊缝的有效厚度、焊脚尺寸和焊脚不对称等。

1.认识焊接检验尺

焊接检验尺主要由主尺、高度尺、咬边深度尺及多用尺四部分组成,是用来测量焊接件坡口角度和焊缝宽度、高度,以及焊接间隙的一种专用量具。适用于焊接质量要求较高的产品和部件,如锅炉、压力容器等。一般采用不锈钢材料制造,结构合理、外形美观、使用便利、适用性广,是焊工必备的测量工具。图8-2所示为HJC 40型焊接检验尺,其用途、测量范围和技术参数见表8-2。

图8-2  HJC  40型焊接检验尺

表8-2 HJC 40型焊接检验尺的用途、测量范围、技术参数 单位:mm

2.用焊接检验尺对焊缝尺寸进行检验

焊缝尺寸检验主要是测量焊缝外观尺寸是否符合图样标注的尺寸或技术标准规定的尺寸。

(1)测量焊缝余高 首先将咬边深度尺对准零位,并紧固螺钉,然后滑动高度尺与焊缝最高点接触,此时高度尺的示值即为焊缝余高,如图8-3所示。

图8-3  用焊接检验尺测量焊缝余高

(2)测量角焊缝焊脚尺寸 用检验尺的工作面靠近焊缝和焊件,并滑动高度尺与焊件的另一边接触,看高度尺指示线,指示值即为焊脚尺寸,如图8-4所示。

(3)测量角焊缝厚度 在45°时的焊点为角焊缝厚度。首先把主体的工作面与焊件靠紧,并滑动高度尺与焊点接触,高度尺所指示值为焊缝厚度,如图8-5所示。

图8-4  用焊接检验尺测量角焊缝焊脚尺寸

图8-5  用焊接检验尺测量角焊缝厚度

(4)测量焊缝咬边深度 首先把高度尺对准零位,并紧固螺丝,然后使用咬边尺测量咬边深度,看咬边尺指示值,即为咬边深度,如图8-6所示。

(5)测量焊件坡口角度 根据焊件所需的坡口角度,用主尺与多用尺配合。看主尺工作面与多用尺工作面形成的角度,多用尺指示线所指示值为坡口角度,如图8-7所示。

图8-6  用焊接检验尺测量焊缝咬边深度

(6)测量焊缝宽度 先用主体测量角紧靠焊缝的一边,然后旋转多用尺的测量角,靠近焊缝的另一边,看多用尺上的指示值,即为焊缝宽度,如图8-8所示。

图8-7  用焊接检验尺测量坡口角度

图8-8  用焊接检验尺测量焊缝宽度

(7)测量装配间隙 用多用尺插入两焊件之间,看多用尺间隙尺所指值,即为间隙值,如图8-9所示。

图8-9  用焊接检验尺测量装配间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