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

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3-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麻智辉在中部地区加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人口、土地、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江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江西农业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_学林探赜(第2辑)

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

⊙麻智辉

在中部地区加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人口、土地、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江西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生态文明理念,协调人口、土地、资源与环境的问题,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手段管理农业,通过技术系统、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相互协调,构建经济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江西省可持续农业发展现状

新世纪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江西农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09年,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仍然延续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实现了粮食连续6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1.各类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2009年,江西粮食播种面积5616.4万亩,总产首次突破400亿斤,达到400.5亿斤,增产8.9亿斤,创历史新高。油料播种面积1087.7万亩,总产97.2万吨,为1995年以来最高。全年肉类总产达到301万吨,增长15.1%;生猪出栏2814.5万头,增长10.9%;禽蛋产量50.6万吨,增长24.5%;奶类产量11.9万吨,增长6.3%。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果业面积达到735万亩,总产达到310万吨,增长12.7%,创历史新高。柑橘面积470万亩,位居全国第二,其中赣南脐橙面积158万亩,产量112万吨,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亚洲第一。经济作物面积2276万亩,其中蔬菜1010万亩,茶叶94万亩,均比上年有所增长。尤其是棉花生产,百亩籽棉高产示范片单产1014斤,创长江、黄河流域新纪录。

2.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增长

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加工型龙头企业达到2192家,增加350家,增长19%,销售收入1293亿元,增长20%。其中407家省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200.86亿元,增长13%,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215家,超10亿元的20家。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3990家,达到8416家,合作社成员数88522户,户均增收2640元。

3.农业项目资金投入连续增长

实施国家扩内需农业项目1697个,投资规模15.38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2万个。把项目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环节,充分利用财政扶持资金这根杠杆,千方百计引项目,2009年争取农业项目资金70.3亿元,增长5.9%。其中,基本建设类项目资金7.3亿元,财政专项资金12.8亿元。特别是现代农业项目资金,增量位居全国第一。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项目154个,上亿元项目73个。

4.开放型农业稳定增长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2009年农业实际进资85.1亿元,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项目154个,上亿元项目73个。增长12%。农产品出口创汇2.9亿美元,增长7%。水产品出口独树一帜,小龙虾出口获得美国首家“零关税”待遇,烤鳗出口大幅增长,带动水产品出口1.31亿美元,增长49%,位居全国内陆省前列。

5.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增长

全年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亿元,增长150%,补贴各类机具20.7万台套,受益农户17.4万户,带动农机消费20亿元。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387.9万千瓦,增长1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6%,增长3.5%,其中农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

6.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证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品种由六大类扩大到十一大类,覆盖面由8%提高到20%。新制定地方农业标准13项,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5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2078个,其中有机食品产品总数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第一,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数量连续三年全国第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取得新成效,连续四年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其他动物疫病发病数量和病死率明显下降。

7.农业培训工作井井有条

大力开展以农机使用维修人员、沼气工、村级动物防疫员、乡村旅游服务员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村服务业从业人员为重点的农民培训,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全年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17.8万人次。

二、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均耕地资源逐年减少

在江西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受产业间的比较利益和城乡间交换利益的影响,加之现阶段农业“弱质”的特性,使江西一些地方出现轻农、甚至厌农思想。部分县(市)在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工业化、城市化,一度出现大片农田被占,弃耕开办开发区,城镇无限制、无序、无规划地发展。这其中受冲击最大的、削弱最多的就是农业,主要表现是耕地面积大大减少。江西本身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紧缺的省份,耕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0%。1987年以来江西省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已从3242万亩减少到2009年的2900万亩,耕地是农作物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人均耕地只有0.66亩,仅为全国人均耕地的1/2,世界人均水平的1/5。

2.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土地的过度垦殖、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乡镇企业废弃物的大量排放,水资源受到污染,已严重恶化了农业生态环境,影响了农业的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水源的污染问题已变得日益严重。农业是最大的用水和耗水部门,水源污染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及农产品的质量,威胁人民健康以及影响农产品的出口创汇。

3.农业技术装备落后、效率低下

目前,江西农业经营方式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这种转变过程极其缓慢。江西农业生产以传统的精耕细作型为主,在平均农业总动力中,机械动力约占1/3,人畜动力约占2/3。江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农业特别是粮食开发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直接经济效益低,平均利润少,投资回收期长。近年来,江西农业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由于投入不足,造成农业科技手段落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极为缓慢,农业科技人才不足且不断流失。由于比较效率低,使广大农民悟出了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因而纷纷跳出农门,这就造成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下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缓慢。

江西省农业生产仍然以小规模分散农户为主体,种养大户比例较低,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服务体系弱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等。

6.农村劳动力的制约

江西省农业人口受文化素质的影响,存在着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的能力较差的现象,而且市场适应能力差,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市场理性,信息意识较弱,易受传统观念和现有条件束缚,一味追求产量而忽视了质量,忽视市场的需求,盲目生产,由此造成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对农业资源进行掠夺性使用,生产效率较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江西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对策

1.突出发展粮食生产,继续抓好结构调整

粮食生产必须坚持贯彻“两个不动摇”的要求,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建设现代农业的首位。一是加快推进“新增百亿斤优质商品粮工程”,重点建设环鄱阳湖地区、赣抚平原、吉泰盆地和赣西高产片“三区一片”粮食主产核心区,在主攻单产、扩大单改双、标准粮田建设、农机化推进等方面下工夫。二是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建立62个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和93个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三是加大种粮大户的补贴力度,加大粮食主产县奖励力度。四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健全防灾减灾防控体系,制定和完善农业灾害应急预案,完善绿色植保公共服务体系,减少灾害损失。在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根据本省实际,重点构建以柑橘、水产、水禽、生猪等为主导,以茶叶、肉(奶)牛、棉花、食用菌、中药材等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分工,形成规模相对集中、技术相对集聚、市场相对统一的一批块状和带状特色基地。

2.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抓住国家实施优势产业布局的机遇,在稳定总量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标准化生产,促进产业区域化布局。经济作物大力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质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优质蔬菜基地,努力建设成为国家优质蔬菜供应的“大菜园”、江西农村经济的“大产业”;加快赣南脐橙、南丰蜜橘等优势果品的结构调整,注重挖掘发展广丰“马家柚”和“井冈蜜柚”等区域特色优势果品,着力构建“南桔北梨中柚”的果业发展新格局。大规模地开展果业、蔬菜、茶叶等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棉花高产创建活动,继续开展“一亩园一万元”高效创建活动,推进茶叶品牌的深度整合;进一步抓好花卉、药材、蚕桑等经济作物发展,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力争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0%。同时,要充分发挥农垦农场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

3.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生态建设

突出发展低碳与农业生态经济。大力推广特种水产、有机绿茶、特色果业、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生猪、水禽等绿色农产品,促进优势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深度挖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生态资源。启动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活动,力争全省建设3~5个国家级园区,30个省级园区,100个县级园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重点培育10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县,10条省级以上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创建100个休闲旅游农业星级示范点。把农业生态保护贯穿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全过程。启动保护性耕作工程,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规模。全面覆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启动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创建活动。规范畜禽养殖行为,科学划定禁养、限养和可养区域,抓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大力推广猪—沼—果等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循环农业。严格执行休渔禁渔等制度,加强增殖放流建设,保护渔业资源。

4.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带农增收能力

按照“大项目促进大投资,大投资促进大发展”的思路,继续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工程”,把项目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环节,内引外联,筑巢引凤,促进龙头企业扩大投资上规模,提高加工增值能力和带农增收能力。鼓励和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同类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品牌市场为纽带,通过收购、兼并、租赁、承包等方式,开展跨区域、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盘活资本存量、整合资源要素,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业集聚,建设一批产业化集中度高、竞争优势明显、带动面广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形成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中小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服务组织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认真研究品牌发展战略,打造品牌优势,加大品牌推介和经营力度,扩大品牌影响。积极引导同一区域内、同一产品的品牌整合,继续加大江西绿茶、赣南脐橙、南丰蜜橘等品牌的宣传,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较高市场占有率、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产业品牌和企业品牌。积极探索和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鼓励支持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在产业、技术、市场等方面进行对接,带动农户共同致富。

5.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大规模地发展有机农业

要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发展有机农业积极融进生态经济区这一大背景,以有机农业为突破口,把生态环境优势整合成一个工程,使这个优势得以巩固,得以上升。要密切跟踪世界有机农业发展,举办多种有机农业培训班,普及有机农业的生产规程、技术要求、环境标准等知识,加强土壤、大气和水源检测,加强病虫草害防治、轮作生产、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结合各地特点和资源优势,围绕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有机农业产业布局,打造粮食、油料、蔬菜、果品、茶叶等有机产业群,积极发展与有机种植、养殖产品精深加工相配套的加工工业。创建一批规模化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和培育壮大一批优质农产品出口专业基地。

6.全面推行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农业科技发展为动力,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主要是指高产、优质、高效、资源节约(节水、节地、节能、节饲料)型技术,发掘和改良品种技术,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以及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等。针对江西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的基本省情,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强调农科教、产学研的结合,重点投入研究节水高产高效技术、耕地保护及中低产田改良技术、资源多极循环与再生利用技术等。二是在技术推广中,注意扭转计划经济形成的科技与市场脱节,成果推广靠行政手段的模式,充分发挥科技推广机构的中介作用,使科技与市场衔接、科技与效益相结合,创造以技术市场来调节技术供需的新模式。三是政府在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的同时,要确定好科技发展的目标方向及技术结构,鼓励和支持资源持续利用和产出高效益相结合的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7.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实施好检验检测建设项目。完善农产品抽查监测制度,将农产品抽查监测品种由蔬菜、水果、生猪(猪尿)、禽蛋、禽肉、淡水产品扩展到稻米、茶叶、生鲜牛奶等食用农产品。建立省、市、县检测信息联网制度,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围绕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强化执法监管,坚持标本兼治,着力转变生产方式,加快推进基层农业综合执法,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8.构建六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一是建设标准农田、新增粮食生产用地,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建设良种繁育基地、高产创建示范片、机插育秧与推广示范基地,推广高产稳产优质品种,扩大水稻机插面积。二是在油菜主产县建设标准油料生产基地和油菜良种繁育基地,每年推广轻简高效栽培技术800万亩以上,建设150万亩油菜的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三是重点实施标准化池塘改造工程、水产良种繁育工程、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工程,改扩建苗种繁殖能力5亿尾以上规模的大宗水产苗种扩繁场和鄱阳湖特色资源性品种良繁场,改造标准化池塘水产健康养殖基地。四是重点实施柑橘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采后处理加工能力建设工程、病虫防控体系建设工程,构建优质高产标准化生态桔园建设基地。五是依托鄱阳湖生态优势和重点龙头企业技术优势,建设绿色食用菌生产及深加工基地,配套建设相应研究开发中心、交易中心以及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六是重点建设10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包括标准化设施蔬菜基地、以供应香港为主的无公害标准化出口蔬菜基地、现代集约化蔬菜育苗场,培育现代蔬菜加工企业。

9.完善法制建设

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逐步建立健全以有关法律为基础、有关行政法规和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同时,针对江西农村发展的实际状况,应尽快制定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土地有偿使用的法规规章,通过对生态资源法规的立法和执法,就各利益主体在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行为进行引导、规范、保障和约束,以实现农业资源的最优利用,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是对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农业资源的保护。通过建立或健全有效的法律约束机制来规范人们超越生态边界的行为,在实现农业资源依法合理利用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农业厅课题组:《2009-2010年江西农业形势分析与展望》,《江西发展蓝皮书》,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江西省农业厅课题组:《2008-2009年江西农业形势分析与展望》,《江西发展蓝皮书》,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江西日报》,2010,2(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