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代两河流域的园林

古代两河流域的园林

时间:2022-10-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寺庙园林中栽种果树主要是为了食用。而被人们称为真正屋顶花园的是继古庙塔1500余年以后在巴比伦出现的“空中花园”。在两河流域的壁画中没有发现如在埃及古墓壁画中描绘的小私园。由于两河流域基本为平原地带,故人们喜欢堆叠土丘。

第二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园林

一、乌尔城和古庙塔

在古代幼发拉底河下游地区(即现在的伊拉克)存在着古代苏美尔人最古老的名城之一乌尔城,当时该城位于一片翠绿的农田中,外围有一条护城河。现在的乌尔位于一片差不多被沙丘所覆盖的沙漠区。现在的幼发拉底河已改变流向,不再流经乌尔城。公元前2000年的苏美格里格木施(Gilgamesh)史诗中有以下的描述:城邦三分之一是城市,三分之一是田野,还有三分之一是神的辖区,女神阿诗塔(Ashtar)的住所,此外诗中也描述了柳树和黄杨木组成的平原上的小树林,以及山丘上的森林树木有上万种。

img167

图12-3 乌尔庙塔想象图

公元前2112年至公元前2095年乌尔一纳莫国王统治时期,苏美尔人曾建造了雄伟庙塔,或称“大庙塔”。塔庙一般是一座神庙的塔楼,其外形看上去酷似金字塔,塔庙最初坐落在一片拥有其他神庙的圣区一角(见图12-3)。它是一座坚实的砖体,基底长64米,宽46米。乌尔塔庙有3道台阶,每道100级,通往第一层和第二层平台之间的门廊。从这里再经过一道台阶后便通往塔庙的顶部和祭奉神南努的小圣坛。月神南娜(Nanna)是乌尔古城之神。

20世纪20年代初期,在发掘这个建筑物遗址时,英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伦德·伍利爵士(Sir Leonard Woolley),发现该塔三层台面上有种植过大树的痕迹。这些金字塔式的人工山是古代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城市的典型特征。古庙塔主要是一个大型的宗教建筑,其次才是用于美化的“花园”,它包括层层叠进并种有植物的花台、台阶和顶部的一些庙宇。所以这是一个花园式的庙塔。

虽然一直没有关于这一时期园林样子的明确文字记载,但却可以通过庙塔推测出,这一时期的园林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高耸的塔建在一层层的台阶上,至今保护完整,在每一层上都种植遮阴树(见图12-4)。公元前2000年的寓言故事中,描述了一位国王在他的宫殿中举办宴会,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宫殿周围种植棕榈和柽柳,宴会就是在柽柳下举行。而在寺庙园林中栽种果树主要是为了食用。

img168

图12-4 乌尔庙塔遗址

乌尔塔庙的大部分经过漫长的岁月依然屹立,这是苏美尔人留下的最重要的建筑,被后人称为屋顶花园的发源地。花园式的古庙塔并不是真正的屋顶花园,因为塔身上仅有的一些植物不是栽植在“顶”上。而被人们称为真正屋顶花园的是继古庙塔1500余年以后在巴比伦出现的“空中花园”。

二、猎苑

在两河流域的壁画中没有发现如在埃及古墓壁画中描绘的小私园。两河流域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这里不同于埃及,有着茂密的天然森林,因此,形成了以狩猎为主要目的的猎苑。然而,猎苑又不等同于天然森林,而是在天然森林的基础上,经过人为加工形成的。

考古学家推测,亚述国王重建了自己的花园,里面种植了棕榈、松树、果树等庭荫树。这些植物都采用规则的种植形式。建筑和植物的种植都模仿了古庙塔。每一层都种植棕榈及一些果树,种植形式模仿埃及寺庙的形式,早期的植物配置主要集中在建筑的入口处,在阿舒尔(亚述的第一个首都)花园遗址的挖掘中,发现花床设在中庭的中央,或者围绕于四周;皇家的花园大体也采取这样的形式。

在公元前2000年前,最古老的文献巴比伦叙事诗中,就有对猎苑的描述。以后的亚述帝国时代,也建造了大量猎苑,其中有建于公元前1100年的皮勒塞尔一世(Tiglath-Pileser I)的猎苑。这位国王也同埃及女王一样从国外引种植物种在猎苑中。皮勒塞尔一世写道:“我从被征服的国家带回了雪松、黄杨,树木是我们先辈的财产,并不仅仅属于一个人,于是我把它们种植在亚述王国。”这些树木包括一些橡胶树、雪松和一些珍稀果树。花园中的花卉既有野生的,也有引种栽培的,分别来自西部和幼发拉底河的两岸,可能有茉莉、蔷薇、百合、郁金香、蜀葵、锦葵、银莲花、毛茛、雏菊、黄春菊和罂粟。另据记载,猎苑中饲养了野牛、鹿、山羊,甚至还有象及骆驼。

此外,公元前8世纪后,亚述的国王们还在宫殿的墙上制作浮雕,浮雕题材已十分广泛,举凡战争功绩、狩猎活动、宫廷宴会、宗教祭祀无所不包,也有当时宫殿建筑的图样,并陪衬了以树木为主的风景作背景(见图12-5)。狩猎活动是王宫浮雕必有的题材,尼尼微王宫浮雕堪称精品,著名的《垂死的母狮》《受伤的雄狮》和《野驴狂奔》反映了被猎动物的形象。

img169

图12-5 猎苑场景浮雕

亚述国王常在首都城外另建宫城,这种宫城以王宫为中心,还包括众多衙署、神庙和臣民士兵的居住区,俨然一座规划严整的城市。在庆贺尼尼微以南百余里的卡拉赫宫城落成的酒宴上,竟邀请宾客70000人之多,而宫中一次行猎刺杀的猎物竟达狮子450头、野牛390匹、鸵鸟200只,还有大象30头,可以想见其奢华靡费的猎苑生活。

由以上记载及雕刻图形可以看出,在猎苑中也有人工种植的树木,如香木、丝杉、石榴、葡萄等;有豢养的动物,被放养在林地中供狩猎用;苑内还有人工堆叠的土丘,丘上建有祭坛。这种猎苑的形式往往使我们联想起中国古代的“囿”,有趣的是,它们产生的年代,也是如此的接近,这也许是人类由游牧民族转向农业社会初期的共同心理状态导致的结果。

三、圣苑(神苑)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宗教绵延了数千年,其神祇众多,各民族创造了无数的神,人们的每项活动,基本上都与神有关。

埃及可能是由于缺少森林而将树木神化了,巴比伦虽然有着富饶的森林,可是树木仍是他们崇拜的对象,他们也向往绿荫蔽日的林地。从远古时代以来,森林一直是躲避自然灾害的保护地,尤其当洪水来临之际,平原地带的森林更成为理想的避难场所。可能这也正是人们神化森林的原因之一。巴比伦及亚述人都往往在神殿周围整齐成行地种植树木,称之为圣苑。有时甚至在岩石上凿出1.5米深的园穴,以保证所种树木的成活,使神殿耸立在郁郁葱葱的林地之中,更增加了幽邃神秘的气氛。

四、宫苑——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

由于两河流域基本为平原地带,故人们喜欢堆叠土丘。猎苑中有小土丘,宫殿也往往建在大土丘上。“空中花园”实际上是一个构筑在人工土石之上,具有居住、娱乐功能的园林建筑群。平原地区的土丘,确是可以成为突出主景的手段。同时,在升高了的土丘上也可开阔视野,在“空中花园”上向下俯瞰,城市、河流和充满东西方商旅的街景尽收眼底。

新巴比伦最大的功绩是复兴了巴比伦城。城中的宫殿“空中花园”建于公元前6世纪,所谓“空中花园”实际上就是建筑在梯形高台上的花园,遗址在现伊拉克巴格达城郊大约一百千米附近,位于幼发拉底河东面。它被认为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关于其建造者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塞米拉米斯王妃说、某亚述王说及尼布甲尼撒说。英国学者在研读砖上的楔形文字之后认为尼布甲尼撒说是较为正确的,相传尼布甲尼撒王(公元前604—前562年)为了安慰患上思乡病的王妃而下令建造了这座花园,王妃生于波斯而习惯于山林生活,因此,尼布甲尼撒王兴造了这座高高耸立于平原之上的花园。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附属于巴比伦城墙,虽仍有少数人质疑其存在之真实性,但大部分的造园史学家都认为它确实存在过。希腊文Paradeisos(空中花园)后来蜕变为英文Paradise(天堂)。

空中花园的遗址已全被毁,其规模、构造和形式,只能由希腊、罗马等地之历史学者的记述得知。据说空中花园整体是金字塔形的台地层,形状可能是边长120米的方形土地,高50米,据记载,其高度与巴比伦城墙同,台地由涂有沥青的砖墙所阻挡。空中花园由下大上小金字塔形的几个台层组成(4层或更多),各层外部边缘有石结构的、带有拱券的外廊,内有房间,不同高度的拱廊逐层收小并增加高度。据学者考证,以拱券架在石墙上的结构正是当时两河流域流行的建筑形式。每层台上覆土,种植树木花草,台层的角上还安置了辘轳的提水井,可引水上台层灌溉植物。这种耸立在巴比伦平原上的花园,在蔓生及悬垂植物的掩隐中,一部分柱廊被遮住了,远远望去,仿佛是挂在空中一般,故名巴比伦空中花园,也有人称之为悬园(Hanging Garden)(见图12-6)。

img170

图12-6 空中花园想象复原图

《西方园林发展概论——走向自然的世界园林史图说》中将这处宫苑的园林特点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向高空发展。它是造园的一个进步,将地面或坡地种植发展为向高空种植。采用的办法是,在砖砌拱上铺砖,再铺铅板,在铅板上铺土,形成可防水渗漏的土面屋顶平台,在此土面上种植花木。

第二,选当地树种。种植有榫木、杉雪松、合欢、含羞草类或合欢类、欧洲山杨、板栗白杨。这些是美索不达米亚北部树种。

第三,像空中花园。整体层层一片绿,还有喷泉、花卉,从上可以眺望下面沙漠包围的河谷,从下仰望,有如悬空的“空中花园”,非常壮观。

小 结

从古代两河园林的形成及其类型可以看出,它与古埃及一样,一方面受当地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如猎苑的产生主要基于此,同时也受宗教思想的影响,如圣苑的建立。至于空中花园的出现,既有地理条件的因素,也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保证。

古巴比伦地处两河流域,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茂密的天然森林广泛分布。与古埃及处于沙漠不同,进入农业社会后,人们仍眷恋过去的渔猎生活,因而将一些天然森林人为改造成以狩猎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猎苑,猎苑中种植的园林植物有香木、石榴、葡萄等,还豢养各种狩猎动物。

两河地带为平原,这样的地理条件也凸显了人们敬神的建筑形态。从苏美尔开始便热衷于堆叠土山,在山上有神殿与祭坛等,通过人造山丘台地营造人和神之间对话的场所。

圣苑则是受宗教思想的影响而建造的。在苏美尔人的观念中,连空气中都充满了神。在公元前9世纪,巴比伦官方曾作过一次统计,神的“人口”高达6.5万以上,平均每一个市镇都有一位保护神,除守护神外,凡是人们想象所能及者,都有神祇可供崇拜。因此,神庙和神职人员也多得无可计数。出于对树木的尊崇,古巴比伦常在庙宇周围呈行列式地种植树木,形成圣苑。

至于宫苑和屋顶花园的形式,则既有地理条件的影响因素,也有工程技术发展水平的保证。拱券结构正是当时两河流域地区流行的建筑样式,满足了台地的营造,又如提水装置,实现了空中花园的灌溉。

古代两河流域园林的形式及特征同样是其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的生活习俗的综合反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