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时期浙江经济发展与人口容量研究

新时期浙江经济发展与人口容量研究

时间:2022-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时期浙江经济发展与人口容量研究姚引妹浙江作为东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高速增长的经济和城市化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口,已成为本省常住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浙江人口规模可能有多大,完成取决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新时期浙江经济发展与人口容量研究_人口科学发展论: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计划生育研究

新时期浙江经济发展与人口容量研究

姚引妹

浙江作为东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高速增长的经济和城市化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口,已成为本省常住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可能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但不会改变外来人口大量集聚的趋势,这必将对浙江未来人口规模以及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为此,需要从经济发展与人口就业相互关系的角度,测算今后一个时期浙江能够容载的常住人口数量,并通过人口规模的调控,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能够确保人口与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能力。

一、浙江经济增长与人口扩容

(一)经济快速增长提高了对省外人口的吸引力

浙江省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生产力最发达省区之一。2007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18780.44亿元,是1990年904.69亿元的23.75倍(浙江省统计局,2008)。从1990年到2008年,浙江省GDP(按可比价计算)呈现快速增长态势,GDP年均增长率高达14.32%,比全国平均水平(10.34%)高近4个百分点。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1990年—2007年间,浙江省常住人口从1238万增加到5060万,净增近822万,年均增长率为1.05%,远远高于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0.56%。1990年,浙江常住人口(4238万)与户籍人口基本持平(4235万),仅多3万人,到2000年,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多179万人,到2007年,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多401万人,7年净流入人口增长1.2倍。

(二)人口与经济自90年代呈正相关,进入良性循环

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一方面,人口增长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越发达,人口增长的基础就越牢固。另一方面,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反两面作用,适度人口增长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过度的人口膨胀则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事实上,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既有下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两者是复杂多变的关系(见表1)。

(三)产业结构升级扩大了浙江的人口容量

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曾运用多国模型对人均GDP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进行研究。根据钱纳里的标准,2007年,浙江人均生产总值为10527美元(PPP价),处于工业化的高级阶段,而中国则为5370美元,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

从三次产业的构成来看,2007年浙江经济发展阶段处于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第一产业占GDP的5%,低于标准水平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的54%,高于标准水平2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为41%,高于标准水平2个百分点。2007年,浙江人均GDP接近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四)高就业弹性表明Ⅱ产仍是浙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就业弹性系数是研究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是指劳动力就业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其经济含义是:经济每增长1%,就业能增长多少个百分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就业弹性系数不断趋于下降。

表1 浙江生产总值增长与人口增长相关关系

img9

资料来源: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编:浙江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

我们计算了2000年到2007年浙江产业的就业弹性,结果表明,从2000—2007年,浙江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为-1.55,表明浙江省第一产业是劳动节输出的部门,即第一产业产值上升1个百分点,就业人员下降1.5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仍有下降的空间。

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高达0.54,这说明第Ⅱ产业仍是浙江就业的增长点,它有力地缓解了就业压力,这可能与浙江发达的民营经济有关。浙江第二产业发展仍不充分,随着世界制造向第三世界的转移,浙江民营经济必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为0.34,说明浙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劳动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符合世界产业结构发展的规律性,而且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在业人口的比重滞后于产值结构,未来吸收外来人口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业将主要是第三产业。

二、未来10年浙江经济人口容量估算

经济发展对某一特定区域人口规模的制约,就是就业岗位的约束,因为没有就业机会,人们就失去了谋生的手段,就难以产生足够的引力。今年浙江人口规模可能有多大,完成取决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一方面,浙江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形成了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而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自然环境,也吸引了外商的投资,形成了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另一方面,浙江省户籍人口长期极低的自然增长下,户籍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已经进入负增长状态,加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因素,必将使浙江省劳动力出现短缺。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新增劳动力显然要靠外来人口的加入,浙江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一个人口净迁入地区。

浙江能容纳多少外来人口?必须先从经济的角度对未来人口容量起决定作用的经济因素进行预测。

(一)经济发展水平估测

为了能较好地预测浙江从2009年到2020年的GDP增长,我们设定了高、中、低三个方案。高方案以2001—2007年浙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基准进行测算,考虑近期可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较慢,后期会有所恢复,把预测期分为三个时段:第一段,2009—2010年,年均增长率下降2个百分点,按11.4%的年均增长率增长;第二段,2011—2015年,恢复到2000—2007年的年均增长率水平13.4%的速度增长;第三阶段,2016—2020年,年均增长率水平高于第二阶段1%的速度增长。

预测结果(见表2),三个方案有较大差异,本报告采取中方案的结果。根据中方案的预测,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将于2011年到达28305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

表2 2009—2020年浙江省生产总值预测

img10

(二)在业人口预测

研究表明,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银行曾采用就业增长弹性系数来提示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由于就业弹性同时受经济增长速度和在业人口增长的影响,不同时期的就业弹性不同,且2008年的金融危机及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来临,对未来浙江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根据经济危机周期理论,把未来12年分为三个不同时期:2009—2010年危机低谷、2011—2015年经济复苏和高涨时期、2016—2020年经济平稳发展时期,将就业弹性分高、中、低三个方案(见表3),并结合浙江未来不同的生产总值增长率,设高、中、低三个方案进行在业人员预测。

预测结果表明,浙江在业人口2010年将分别达到3541万、3535万、3510万;2015年分别达到4014万、3837万、3674万;2020年分别达到4312万、4081万、3857万。按照中方案,2009~2010年浙江年均净增就业岗位约48万,2011~2015年年均净增约69万,2016~2020年年均净增约61万个岗位(见表4)。

因此,对浙江人口规模的测算,主要是以未来12年内生产总值可能达到的增长速度和可能达到的就业增长弹性系数这两个变量为基础,依据前述世界银行有关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的公式,得到就业增长率,然后再推算人口规模。为了区别其他方法预测得到的总人口数,用在业人口规模推算的总人口我们称之为经济人口容量。即:

Pe = ELF/(ELF/P)

表3 浙江2009—2020年就业弹性假设

img11

表4 2010—2020年浙江省在业人口预测

img12

其中Pe为经济人口容量;ELF为在业人口规模;ELF/P为在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根据前面的测算和分析,在业人口变量已变成已知,只需要确定未来在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可。

根据在业人口高中低方案,浙江经济人口容量(或总人口)规模测算也相应地设高、中、低三个方案。结果表明,到2010年,浙江经济人口容量高中低方案分别为5236万、5228万、5191万左右,比2008年分别增加116万、108万和71万,年均分别增加58万、54万和35万人。到2020年,浙江经济人口容量为5986万,接近6000万,比2008年增加866万,平均每年增加72万左右(见表5)。

三、结论与建议

浙江是资源小省,人口的大量集聚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但必将对我们省的资源、环境、产业结构调整形成较大的压力,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在人口规模的合理调控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以确保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

表5 浙江按在业人口推算的经济人口容量   万人

img13

(一)人口调控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相结合,统筹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方面,通过政府引导,适时地将目前以劳动集约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过渡至以技术集约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而减少对一般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大对人口宏观调控的力度。充分发挥本省劳动力的潜力,尽量减少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在保障劳动力人口充分就业的同时,争取提高有能力工作的人群的退休年龄,并在劳动力素质提高上加大投入,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努力提高科教兴市的水平。注意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高科技企业,适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二)实施人口质量替代战略,避免人口过度流入

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小型私有企业采取块状集群方式兴起为基础的,产业层次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才容纳了大批从省外农村转移出来的非熟练劳动力,未来要提升浙江的产业结构,要使浙江的经济增长方式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劳动者的素质则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关键要素。因此实施人口质量替代人口数量,用提高既有人口的综合素质来替代外来人口的过多流入。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大教育与科研的投入。二是对外来劳动力建立就业前培训机制。目前,浙江的职业技术学校已改变了过去只招收本地户籍青年的做法,而更多地到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招收青年,为浙江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劳动力。三是运用市场的力量引进高素质的各类人才。

(三)完善管理与服务机制,加速外来人口本地化的进程

随着浙江经济建设对外来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加大,实际上浙江已经成为外来人口的主要流入地区,外来人口规模大、居留时间长,已经成为本省常住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避免因人口盲目增加而导致就业困难、环境污染、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公用基础设施不足等现象的大规模发生,配合人口规模适度化进程,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变计划经济时期“户籍”管理的模式为居住证管理模式。未来浙江人口的增长主要靠迁入人口,对此浙江必须以社区为基础,信息化为手段,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应实现居住地的登记制度,以便掌握外来人口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就业状况等,为进一步做好外来人口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2、“敞开大门,加强服务”,完善外来人口的疏导和引入机制。通过健全外来人口的信息登记制度,及时对盲流进行清理、疏导;对经济建设所需劳动力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则通过政策倾斜加大引进的力度,从而做到有利有节地控制本区外来人口的总量规模。目前比较迫切的是建立一套规范的信息发布机制,引导外来人口有序流动。

3、抛弃传统的对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内外有别的做法,一视同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并逐步从有偿“管理”转向无偿“服务”,以加速外来人口本地化的进程。未来浙江在本地劳动力有限供给的情况下,面对大量流入人口给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造成的压力,流入地政府倾向于制订较为严格的使用外来劳动力的政策,抬高门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4、研究实施外来劳动力的养老、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外来劳动力的权益。

(作者工作单位: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