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的关系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的关系

时间:2022-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能够动员人们主动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具体实践,确保社会政策的有效性。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的关系_社会学教程新编

一、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的关系

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积极地解决社会问题,其中社会政策是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之一。事实上,社会政策本身就是针对社会问题而形成并展开活动的,也只有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用。

(一)社会政策是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形成并制定的

1.社会政策对社会问题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社会问题作为一种具有负面影响的社会现象,必然会向国家和政府制定的政策提出挑战或攻击,这时,国家或政府能够在某种社会问题出现时,采取社会政策措施积极地干预社会过程,把社会问题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并着手解决社会问题。

2.社会政策对解决社会问题具有实效性

从社会政策的形成过程来看,无论是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界定、政策模型的选择,还是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和反馈,都有一整套科学的程序和步骤,加上公民的积极参与与民主讨论,因而社会政策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用它来解决社会问题,能充分地发挥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3.社会政策对解决社会问题具有法律意义

一般而言,社会政策一旦采取立法的形式被相对地固定下来,便具有了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强制性。更为重要的是,政策文本一般都严格规定了具体的政策事项,如应对的问题、适用人群范围、经费来源、实施机构以及人员安排等,这样又使具有法律意义的社会政策具备了可操作性。

4.社会政策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社会资源

社会政策可以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尽最大的可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并重新配置各种社会资源。同时,能够动员人们主动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具体实践,确保社会政策的有效性。

5.社会政策的主体对解决社会问题具有自信心

国家和政府是社会政策的主体,是社会政策的制定者、组织者和实施者。目前中国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失业、下岗问题、养老问题、“三农”问题等,都是政府关心并决心解决的问题。政策主体的地位直接决定了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能够发挥出怎样的效用。

(二)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复杂性

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社会政策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或仅仅依靠社会政策有时难以解决某个社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社会资源有限,只是集中解决急迫的社会问题,造成社会政策覆盖面的有限性。社会政策是国家或政府针对某些或某类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而不是应对全部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与之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鉴于社会资源有限,或出于对社会问题解决的优先次序考虑,政策主体有时候只能首先集中解决最急迫的问题,而难以同时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因此,政策的覆盖面常常是有限的,在某一时空中大量存在的社会问题有可能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解决。

第二,由于社会政策分析和决策人员的局限,不能正确界定社会问题,导致社会政策的行动存在偏差。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分析和界定,同样,社会政策分析人员和决策人员的地位或知识水平不同,决定着对某一社会问题的界定难以取得一致,因而导致政策存在着偏差,并最终给解决社会问题带来许多困难。

第三,由于决策模型视角的单一性和社会问题理论模型的固定性,造成社会问题的解决缺乏全部性和整体性。任何决策模型其实都是一种研究的视角,用其来看待整体性的社会问题,都不可能看到问题的全貌。我们以政策模型形成的社会政策只能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而不是问题的全部。同时,社会问题的理论模型也往往是相对固定的,而社会问题又是变化的,并具有一定关联性,因此,固定的模型分析常常难以解决变化发展中的社会问题。结果是,社会政策在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的同时,却又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如人口政策的落实带来了独生子女问题。

第四,由于社会政策的各个执行环节不通畅,出现执行不到位、政策走样等现象,影响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实效性。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一是不同的人对政策文本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出现政策执行不力的情况;二是政策的落实往往通过科层组织自上而下地实施,结果有可能越在政策执行的基层环节,越会出现政策走样的情形;三是社会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与非营利性的第三部门等组织相互协调和配合,配合不当就可能导致社会政策的目标偏离,难以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