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共生关系的典型例子

共生关系的典型例子

时间:2022-03-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7.自然人的共生网络7-1共生问题贯穿社会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发现这些特征,探索内在原因,正是社会共生论要研究的。下图表示个人在某个社会共生系统之中:7-6社会共生关系的多维性与社会共生关系的层次性。社会共生关系是现实的,不可抽象地泛论。高层共生关系是下层共生关系的约束条件。例2,作为地方公民共生关系的地方法规,是该地区其他共生关系的约束条件。
自然人的共生网络_社会共生论

7.自然人的共生网络

7-1

共生问题贯穿社会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社会由各种各样的共生系统组成。学术界研究社会,常将社会问题划分为宏观的、中观的、微观的。其实,都是共生问题,更具体说都是社会共生系统的问题。例如,在一个国家内各阶级之间是共生关系;在一个地区内各组织之间是共生关系;个人之间的经济往来是共生关系。就此而言,无论宏观问题、中观问题,还是微观问题,有共同的本质,即人的共生问题(包括组织的共生问题,因为组织由人构成)

7-2

宏观、中观、微观的三个视角。由于系统的结构不同,其质也不同,因此,宏观问题、中观问题、微观问题各有其特征。发现这些特征,探索内在原因,正是社会共生论要研究的。观察的视角有三个:(1)分析社会宏观问题,并且从社会宏观层面向下看中观社会问题,看微观社会问题;(2)分析社会中观问题,并且从社会中观层面向上看宏观社会问题,向下看微观社会问题;(3)分析社会微观问题,并且从微观层面向上看中观社会问题,看宏观社会问题。如果选择某一个人为标志,可以画出三张共生网络图。

7-3

同心圆型共生网络。下图表示的共生系统之间存在隶属关系,小圆代表的共生系统隶属于大圆代表的共生系统:

img15

7-4

齿轮型共生网络。下图表示的共生系统之间无隶属关系,这些共生关系在这个人上存在交集:

img16

7-5

金字塔型共生网络。下图表示个人在某个社会共生系统之中:

img17

7-6

社会共生关系的多维性与社会共生关系的层次性。社会共生关系是现实的,不可抽象地泛论。必须首先明确界定谁和谁、在什么资源纽带之上、在什么约束条件之下共生,然后具体分析。所谓社会共生关系多维性,乃是指主体之间通过多种资源形成多种共生关系。所谓社会共生关系的层次性,乃是指主体之间的多维共生关系可分为不同层次。有些共生关系处在同一层次,相互之间无隶属性。有些共生关系处在不同层次,相互之间有隶属性。例如,甲乙两个教师在校内存在四种共生关系:(a)、(b)、(c)、(d)。

img18

显然,这四种关系分属不同层次。(a)隶属于(b)、(c)、(d);(b)隶属于(c)、(d);(c)隶属于(d)。上层共生关系是下层共生关系的约束条件。例1,北京人小张到上海工作,与上海人小李建立了同为上海人的共生关系,约束条件之一是:小张和小李同为中国人这层共生关系。例2,老王从华东师范大学到复旦大学工作,与复旦大学教师老刘建立了同为复旦大学教师的共生关系,约束条件之一是:老王和老刘同为上海人这层共生关系。例3,复旦教师赵民和吴军在校内搞科研,建立了项目合作的共生关系,约束条件之一是:同为复旦教师这层共生关系。

7-7

社会共生的约束条件与共生关系。约束条件也是共生关系。所谓约束条件,约束什么?约束人与人、人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是共生关系。高层共生关系是下层共生关系的约束条件。例1,作为一国公民最高层(也是最普遍的、一般的)的共生关系宪法,是公民之间所有共生关系的约束条件。例2,作为地方公民共生关系的地方法规,是该地区其他共生关系的约束条件。例3,作为公司全体员工共生关系的公司章程,是该公司内其他共生关系的约束条件。研究问题时,首先要选定哪个共生关系是主题,然后才能确定哪些共生关系是约束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