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二次变革

第二次变革

时间:2022-10-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战”以前,欧洲人就已经开始不满意美国汽车的一统天下了。“二战”缓和了欧洲与美国之间汽车工业的竞争,加之经济复苏和政府对汽车工业的支持,欧洲人将竞争的重点放在了改变美式车车型单一、体积庞大、油耗过高的缺点上。第二次汽车工业的变革,通过采用多品种生产的方式,改变了汽车市场单一品种的沉闷局面,向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汽车,打破了美国汽车厂商在世界车坛的长期垄断地位。

“二战”以前,欧洲人就已经开始不满意美国汽车的一统天下了。但是,那时欧洲各国的汽车厂家尚不能大量生产、降低成本、降低售价去与已经形成规模的美国厂家竞争。于是,他们就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品种上多样化,性能、配备上尽量适应欧洲各国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等,以新颖的汽车产品(如发动机前置、后置后驱、承载式车身、微型省油车等)与美国厂家竞争(图7-2)。这些技术的开发为西欧国家汽车业在战后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战”缓和了欧洲与美国之间汽车工业的竞争,加之经济复苏和政府对汽车工业的支持,欧洲人将竞争的重点放在了改变美式车车型单一、体积庞大、油耗过高的缺点上。恰在此时,中东地区开采出了大量的廉价石油,为汽车的普及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经过德、意、法、英等欧洲国家汽车制造商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柔性生产线上生产出了一系列款式别致令人大开眼界的新型汽车。严谨规范的奔驰、宝马;轻盈典雅的法拉利、雪铁龙;雍容华贵的劳斯莱斯、捷豹等相继出现,为沉闷单一的车坛带来了清新的气息。

图7-2 新颖的汽车产品

在欧洲人各尽所能进行多样化设计的时候,美国人则在尽量实现标准化生产,以求扩大生产批量,求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他们甚至以嘲讽的口吻评价欧洲人五花八门的设计是一种无奈的挣扎,因为大量的小型汽车生产厂家出现在市场上,根本不可能获得批量生产的效益。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欧盟各国之间的关税取消以后,每个欧洲汽车制造厂商都可以在全欧洲自由销售自己生产的特色汽车,多样化的设计转变成为最大的优势,规模效益得以实现,世界汽车工业的重心由美国逐步移向了西欧。1940年,美国汽车产量占全球产量的91.3%,“二战”结束后的1950年,占75.7%,而欧洲只占13.6%。到了1961年,美国汽车在世界汽车市场的份额下降到了43.47%,欧洲上升到约40%,直逼美国。1970年,西欧各国的汽车总产量达1 100多万辆,而美国则只有827万辆,西欧汽车制造厂商终于从美国人的口中抢得了“一杯羹”。不仅如此,70年代,大众、宝马、戴姆勒、奔驰等汽车制造公司还对美国实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竞争策略,纷纷到美国投资建厂,将汽车竞争的战火燃向了北美大陆。

第二次汽车工业的变革,通过采用多品种生产的方式,改变了汽车市场单一品种的沉闷局面,向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汽车,打破了美国汽车厂商在世界车坛的长期垄断地位。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既保持了大规模生产,又出现了向多品种、高技术发展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