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靖难之役建奇功

靖难之役建奇功

时间:2022-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不可避免地到来了。在削藩问题上,齐泰与黄子澄意见不一。齐王朱榑被消除王爵,废为庶人,和周王同囚于京师。张信接到密令后,坐卧不宁。八百勇士杀死看守燕王府的官兵,乘夜攻夺了九门。太祖朱元璋在世时,怕权臣擅政,规定地方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他称自己的举动为“清难”,即是清祸难的意思。对清难之中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将领,一一封赏。

靖难之役建奇功

三保随侍在燕王朱棣身边,驰骋在西北千里沙场。经过几次战斗,鼐尔布哈、耀珠被迫投降。西北边患,全部肃清。捷报传至南京,朱元璋龙颜大悦,高兴地说道:

“肃清沙漠,燕王功也。”

从此,朱元璋就把北方的军事重任,完全托付给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是一位谋勇兼备的帅才,他不仅骁勇善战,任贤举能,而且高瞻远瞩,雄才大略。驻守北平后,燕王即选派一些学识渊博的人,到燕王府中教授侍臣学习,并在府中设立藏书室,室内藏书丰富,侍臣们可以随便阅读。

三保如鱼得水,一有空闲,便钻到藏书室里看书。三保原本就聪明好学,这些年转战南北,更是增长了见识,练就了本领。很快,他就在内侍中脱颖而出。无论是姿貌才智,还是善解上心,都无人能与他相比。燕王朱棣也发现三保才智超群,更是喜欢。平时谈论国事,下棋品茗,都召三保陪侍。三保在这样的氛围中,渐渐长大了,成了燕王的亲信和贴身侍从。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太祖朱元璋驾崩。

朱元璋是个多子的皇帝,共有26个儿子。由于皇太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病死,便引发了继承皇位的斗争。

在立皇太子的问题上,太祖朱元璋一直处在矛盾之中。按照嫡长继承制,嫡长子朱标死后,应由朱标的嫡长子继承。但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在几年前就死了,这样他的弟弟朱允炆就有资格继承了。但朱允炆儒雅文弱,太祖朱元璋担心他难于统治。在朱元璋心里面几个最有实力的儿子中,太祖认为燕王朱棣雄才伟略,比较适合继承自己的事业。

一天,朱元璋和几个亲近大臣密议立储之事。他说:

“太子死了,皇长孙儒雅文弱。治理国家必须刚毅果断,我想立燕王为皇太子,你们以为如何?”

大臣们都持反对意见,因为燕王为第四子,尚有两个哥哥在,立燕王与宗法伦理有背。而且皇长孙已经长大,可以理政了。

因为大臣们的反对,更因为朱元璋本人的犹豫,燕王朱棣与太子位无缘,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

后来,燕王朱棣的二哥秦王朱樉、三哥晋王朱棡先后病死,燕王在众兄弟中就成了老大。如果这时立燕王为皇太子,在伦理上已无障碍。但皇太孙已立了五六年,废皇太孙而立燕王,也觉不妥。况且太祖朱元璋也已近古稀,身体和精力也不行了。这样,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易储一事终无结果。

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慑于他的威严,他的儿子们虽欲夺太子位,但却不敢轻举妄动,因此,一切都显得平静无事。当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建文帝继位后,感到那些拥兵在外的叔父对他是个威胁,就采取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开始削藩。

在削藩问题上,齐泰与黄子澄意见不一。齐泰认为,燕王最强、威胁也最大,把最强的削了,其他诸王也就好办了。黄子澄则说:

“不能这样,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就有很多不法的事,削之有名。今要削藩,应当先从周王开始。周王是燕王的同母兄弟,削了周王就等于翦除了燕王的手足。”

建文帝采纳了黄子澄的意见,首先从周王朱木肃开刀,削去藩号,废为庶人。

接着,湘王朱柏被告谋反,自焚而死。齐王朱榑被消除王爵,废为庶人,和周王同囚于京师。又囚禁代王朱桂于大同,岷王朱楩也被废,徙往漳州。

建文帝即位后,在一年内接连废除了5个藩王。燕王朱棣知道下一个就该轮到他了,于是召集群臣,商量对策。

群臣众说纷纭,其中有一个叫道衍的和尚(姚广孝),学识渊博,平日与燕王关系密切,用眼色暗示燕王。燕王于是密召其入后府,道衍低声说:

“殿下此时不宜擅动,应先装狂称病,对外不办理一切事务,先消除建文帝的疑心,来个缓兵之计,然后再做打算。”

于是燕王便佯狂称疾,他在大街上乱喊乱叫,语无伦次。有时躺在地上,半天不醒,甚至整天昏睡。燕王得了疯病的消息很快传开来。建文帝半信半疑,便派北平布政使张昺和都指挥使谢贵到燕王府探病,看一看燕王的疯病是真是假。

张昺、谢贵来到燕王府,只见大热天,燕王还围着火炉子烤火,哆哆嗦嗦地说:

“真冷啊!真冷啊!”

这时正是农历六月,人们都感到酷热难耐,张昺和谢贵看到燕王这个样子,真的相信燕王得了疯病。他们把这情况奏告了建文帝,建文帝也相信了。

建文帝虽然没削燕王藩号,但以防边为名,将燕王的护卫兵调离北平,并派自己的亲信带兵驻守北平,监视燕王。

燕王一面装病,一面暗中练兵,铸造武器。为了迷惑建文帝派来的耳目,在后院养了大群的鹅鸭,用鹅鸭的叫声来遮掩操练和制造兵器的声音。

但纸里包不住火,燕王要举兵谋反的事,被底下人告到了建文帝那里,于是建文帝下密诏,令张昺、谢贵和北平都指挥佥事张信,逮治燕府官属,擒拿燕王。

张信接到密令后,坐卧不宁。后来下决心去燕王府,连去三次,燕王朱棣才接见他。张信把建文帝密诏抓他的事告诉了燕王。

燕王表面不动声色。这天夜半,燕王密令其亲信护卫指挥张玉、宋能带领勇士八百人,偷偷藏于端礼门外。

次日清晨,张昺、谢贵前来燕王府捉拿官属。张昺、谢贵一出端礼门,即被拿下。八百勇士杀死看守燕王府的官兵,乘夜攻夺了九门

北平的守兵听说张昺、谢贵被杀,都溃散而去。燕王很快控制了北平城。

燕王控制了北平以后,原北平的官员纷纷归降燕王。燕王就现有将士,誓师兴兵,打出了“奉天靖难”的旗号。

太祖朱元璋在世时,怕权臣擅政,规定地方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燕王朱棣为了师出有名,就援引这一规定,作为起兵反抗的借口。建文元年(1399)七月五日,燕王正式起兵。他称自己的举动为“清难”,即是清祸难的意思。

消息传至南京,建文帝惊恐万状。他深知燕王足智多谋,不敢怠慢,令耿炳文为大将军,率三十万大兵迎战燕王。

这时燕王朱棣手下只有8000士兵,但燕王体恤部卒,善于用兵,每战必身先士卒,所以每战必胜。拔居庸关,破怀来,活捉都督宋忠,取密云,克遵化,降永平,扫清了北平外围的敌军。

建文元年(1399)八月,燕军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大败耿炳文军。

建文帝听说耿炳文战败,便任命黄子澄推荐的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

李景隆是个纨绔子弟,贻误了许多战机,结果大败而回。

建文帝朱允炆又以盛席代替李景隆为大将军,擢升铁铉为兵部尚书,哲理大将军军事。

盛席和铁铉指挥南军,几次大败燕军,燕王朱棣也险些被捉。

到了建文三年(1401)十一月,燕王与建文帝的战争已经打了三年多,经历了无数次的大小战斗,双方互有胜败,不见分晓。但燕军在战斗中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

这时,建文帝宫中的一个宦官因事被黜,被建文帝逐出宫中,走投无路之时,投奔到了燕王府。他对燕王说:

“南京城空虚可取,城内的兵力,都调出来打仗了。”

燕王朱棣听了,决定直取南京。只要攻下京师,其他人就会投降。

于是,燕王督师直攻南京。建文四年(1402)六月,燕军渡过长江,直抵南京城下。建文帝手下诸将见大势已去,纷纷开城迎接燕王,南京攻陷,皇宫起火,建文帝不知所踪。

燕王与建文帝历时四年的战争结束了。公元1403年,燕王朱棣登基,年号永乐,史称明成祖永乐皇帝。

燕王朱棣得登帝位,不忘旧日功臣。对清难之中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将领,一一封赏。三保一直随侍在燕王身边,几次血战,三保都拼死保驾,论功封为内官监太监,成了内官监的首领。

永乐二年(1404)正月初一,永乐帝朱棣亲笔书写了一“郑”字,赐予三保为姓。能得到皇帝的赐姓,是无比荣幸的。从此,马和(马三保)改名郑和,开始了他更为辉煌的新里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