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在欧洲的第一个朋友

在欧洲的第一个朋友

时间:2022-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铃薯在英国因为女王陛下厨师的错误料理,而被严令禁止。就这样,在17世纪时,爱尔兰成为了第一个将马铃薯纳为农作物的欧洲民族。马铃薯在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生长不顺,有一个原因是水土不服。相反,爱尔兰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生长。爱尔兰面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它潮湿多雨的气候是世界闻名的。爱尔兰对马铃薯的重视,马铃薯全铭记在心,它们将丰盛的回报给予了爱尔兰。

马铃薯在英国因为女王陛下厨师的错误料理,而被严令禁止。那么它又是如何到达爱尔兰并被广泛种植的呢?有一种说法是,1590年,沃尔特·拉雷格爵士(Sir Walter Raleigh)将马铃薯带到他位于科克郡的宅邸,种植在了自己的庭院里。接着,马铃薯传至威克洛郡,并在17世纪40年代正式成为了威克洛郡的农作物。虽然马铃薯并没有马上一跃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主食,但是它像雨后春笋一样长遍了整个爱尔兰的大地。就这样,在17世纪时,爱尔兰成为了第一个将马铃薯纳为农作物的欧洲民族。爱尔兰为什么在整个欧洲封杀马铃薯的时候,对它敞开了宽容的怀抱呢?

马铃薯在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生长不顺,有一个原因是水土不服。可是在爱尔兰,它却完全没有遇到这种问题。相反,爱尔兰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生长。爱尔兰大部分国土为山区,属偏高寒地带,这种贫瘠的土壤不太适合其他农作物的生长。但是马铃薯犹如回到了家乡一样,在这里挺直了腰杆,站稳了脚跟。马铃薯在这里轻松过了第一关。

除此之外,爱尔兰糟糕的气候条件导致其他作物生长不好。爱尔兰面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它潮湿多雨的气候是世界闻名的。每年约有60英寸(1英寸=25.4毫米)的降雨量浇灌在这片土地上,其西南沿岸地区甚至可以达到80英寸(1英寸=25.4毫米)的年降雨量。这些雨水通常集中在秋冬两季,但一年四季的空气永远都是潮湿的。这对欧洲人喜爱的谷物的损害是巨大的,地面上的植物遭到了毁灭性的伤害,这也导致了18世纪时的食物短缺。但是马铃薯就不一样了,它藏在地里的果实不受雨水的侵害,更重要的是多雨的环境让它生长得更加茂盛了。

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只是给马铃薯打开了一扇生存之门,幸运的是,爱尔兰人也正等待着马铃薯的到来。爱尔兰人经历了数个世纪都没有摆脱贫困的困境,他们人口众多,土地贫瘠,又加上常年阴雨天气,谷类产量低,社会失业率又高。如此,他们便把马铃薯看作了一根救命稻草死死地抓住了。爱尔兰到底有多穷?一位名为菲利普·拉克康比的英国旅行者在1780年曾写道:“英国最卑微的佃农,也比爱尔兰最富有的农夫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爱尔兰人只知道算计生活状况的好坏……除了饮酒之外不懂得任何生活娱乐。”爱尔兰人过日子确实不易,但是他们选择马铃薯却不仅仅只是因为他们贫困,而是马铃薯确实有不少优点,穷人和富人都爱吃,爱尔兰人也不会因为别人的唾弃而感到食用马铃薯是件可耻的事情。

爱尔兰人平常以麦片粥为主食,有时会将谷物与牛油混合烘烤后食用。在当时,牛油与奶酪制品在爱尔兰人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牛油与乳清、凝乳等制品是夏天的食品,燕麦是秋天收割。而在冬天到春天这段期间,乳牛无法放牧,人们就会在秋天时将牛油埋起来存储。但是这段时间内燕麦和牛油都不易获得,一旦秋天麦子收成不好,那么这个冬天便会非常难熬。马铃薯的到来正好填补了这一个空缺。在17世纪六七十年代,马铃薯就一次又一次地化解了燕麦歉收引发的饥荒危机。而在英国和法国,甚至都很少吃爱尔兰那种混合谷物制成的面包,他们有足够的粮食制成全麦面包,相应的,他们对马铃薯的需求也就没有这么迫切了。

我们再来看一些更贴近生活的理由。爱尔兰的气候潮湿,冬季寒冷,人们需要温暖的炉火来取暖。一开始,爱尔兰木材资源丰富,他们拥有丰富而便宜的燃料。但从17世纪初起,由于滥砍滥伐,半个世纪以后他们就失去了这笔财富。18世纪时,煤出现在了爱尔兰人的生活中,但它毕竟成本太高,不可能满足普通人的生活需求。后来,人们又发明了泥炭。虽然泥炭的来源充足,使用方便,但是爱尔兰潮湿的天气让泥炭的制作充满了波折,由于无法风干,导致冬天没有充足的泥炭可以供应。曾有一位德国旅行者亲眼目睹过当年爱尔兰人遇到的窘境:村民们抽签决定将谁的房子拆掉当做燃料燃烧。

另一方面,由于贫穷,人们居住的房子通常用泥巴做成,芦苇或马铃薯茎秆当屋顶,这种房子通风条件相当差。往往当家庭主妇们在里面煮燕麦粥或者煎燕麦饼时,外面的人都以为房子起火了。马铃薯帮助爱尔兰人解决了以上这些烦恼。准备一顿马铃薯餐非常简单,只需要把挖出来的马铃薯洗净,煮熟或者烤熟就行了,耗费的燃料少不说,还免去了一次烟熏人体的经历。这种吃起来方便、省事省力的食物得到了主妇们的大力支持。以至于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主妇们都只会做马铃薯,家里只需要一个锅子就足够了。1844年时,一位美国妇女住在爱尔兰旅店里,她到厨房想煮可可粉,可沮丧地发现厨房只有两个锅子,一个大锅用来煮马铃薯,一个小锅用来烧茶水。她肯定没有想到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在许多人家里,其实只有一个大锅,而那个锅子拥有各种用途。它会用来煮马铃薯,也用来洗东西;是阻挡动物进屋的工具,也是盛放小孩食物与猪的食物的盘子,更是一个放废弃物的盆子;更夸张的是,有些人就在煮完马铃薯后还要将其倒扣过来当做桌子……不得不说,在爱尔兰需要马铃薯的日子里,马铃薯也已经悄然改变了爱尔兰人民的生活……

爱尔兰对马铃薯的重视,马铃薯全铭记在心,它们将丰盛的回报给予了爱尔兰。只需几亩贫瘠的土地,马铃薯就可以养活那一家人和他们的牲口,马铃薯一举成为了爱尔兰农民的支柱。每个成年人每天要吃掉4~6千克的马铃薯,温饱问题得到了迅速解决,爱尔兰的人口也随之增长——从1762年的110万人增加到1801年的520万,增长了近四倍!“马铃薯填饱了爱尔兰人的肚子”这种说法也迅速流传开来。马铃薯在爱尔兰的成功种植,被其他国家看在眼里。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向英国政府提出建议,提倡在英国推广种植马铃薯,但是这一建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了大海。英国和爱尔兰之间,本身就有民族矛盾,英格兰人,尤其是贵族,非常瞧不起爱尔兰人,马铃薯与爱尔兰的这种关系,更是加深了它在英国人脑海里的不良印象。1733年,英国种子学家斯坦奋·斯威扎尔在总结公众对马铃薯的看法时,这样写道:“这只是一种适合爱尔兰和小丑吃的食物。”由于文化歧视的原因,马铃薯只在爱尔兰的土地上繁茂生长着。

不管他人的看法,爱尔兰人还是一如既往地热爱马铃薯,种植马铃薯,同时也过分依赖着马铃薯。由于大规模地种植马铃薯这一种单一的农作物,爱尔兰人的生活风险也越来越大,一个巨大的灾难正慢慢靠近他们。爱尔兰有句俗语: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开不得玩笑,一是婚姻,二是马铃薯。是的,对于他们来说这种不可替代的粮食如果跟他们开个玩笑,这不但不好笑,可能还会是致命的。

爱尔兰都柏林街头纪念饥荒的雕塑

1845—1846年,有一种病原菌在马铃薯间广泛地传播开来。马铃薯受到了重创,这种病菌一下子如流行病一般大肆蔓延,马铃薯植株在很短时间内大面积死亡,已长成的地下块茎也因病菌侵蚀而腐烂。马铃薯田地变成了一片黑色,并且臭气熏天。当年的马铃薯减产五成以上。这场要了马铃薯命的疾病叫做晚疫病。

晚疫病在此之前是相当普通的,但是1845年8月这次的晚疫病与以往不同。它们没有任何预兆地袭击了马铃薯,传播速度比霍乱还快,它们没有放过藏在土地里的马铃薯,甚至没有放过藏在储藏室里的马铃薯,它们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跨过了国界。人们抱着侥幸的心理看着那些身上没有长青紫斑点的植株,但是后来他们才明白,那是一种假象,因为马铃薯作物已经发出了一种恶臭味,那便是它即将死亡的预警。有时马铃薯在一个夜间,就会变成一片黑色,就像被火烧过一样。这一年,晚疫病摧毁了大概40%的收成,死亡人数虽很少,但是真正的灾难还在后面。

1846年,晚疫病卷土重来,这次它摧毁了90%的马铃薯。秋去冬来,饥饿与疾病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致命的病因是痢疾及肠道感染,还有斑疹伤寒和类似让病人反复发烧的疾病,以及呼吸道感染。从1847年开始,越来越多绝望的人选择了移民。情景就如当年一首歌中所唱:“正当我雇佣墨菲船长载我到纽约之时,爱尔兰面临第一个灭亡的危机。马铃薯,都是黑色的。”留守的人却没有得到上帝的眷顾。1846年11月,天降大雪,人们度过了一个残酷的寒冬。1847年晚疫病退去,马铃薯收成稍涨。1848年,马铃薯植株又开始像1846年那样发臭枯死。这无疑是对爱尔兰最致命的一击。所有的储备早已消耗殆尽,人们几乎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不知爱尔兰人会不会后悔当年给了马铃薯这么重要的地位。1845年之前,马铃薯就已经被当做薪资及地租的支付方式,也被视为社会现金,解决了土地租赁与婚姻财产问题,它也是爱尔兰超过40%的人口的“唯一”食物。

爱尔兰已经脆弱得不堪一击了,命运却又给了它一记伤痛。1848年12月,霍乱入侵,人类和马铃薯被疾病同时折磨着。直到1849年,霍乱才结束,超过30万人死亡。人类饱受了疾病和饥饿的双重折磨。1846年12月,科克郡治安官在给惠灵顿公爵的信中写道:“有6个饥饿的瘦得不像话的恐怖的人,看起来都像是死了一般,坐在一个角落的污秽稻草上围成一团;他们唯一的遮蔽衣物看起来像是破烂的马衣,无助的双腿悬着,膝上无任何衣物。我很害怕地接近他们,并听见低泣声,他们还活着,并且正在发烧——4个小孩,1个女人,以及一个已经不成人形的男人……几分钟内我就被至少200个像这样的幽灵包围……”威廉·班内特于1847年春季游览此地时,说道:“数百位移民者堵塞了通往都柏林的道路,大部分的旅程都要靠步行,他们背着自己的东西,有些人则将所有家产装入手推车中,并试着让自己看起来开心。”在饥荒之前,爱尔兰估计有820万人。这期间死亡人数在100万左右,其中到底有多少人死于饥荒多少人死于疾病,大概是永远无法统计出来的。之后60年约有500万人离开爱尔兰,1911年爱尔兰总人口只剩下440万左右。

饥荒中的爱尔兰人

留守在家园的爱尔兰人很多最后横尸荒野,至今在爱尔兰还能看见长满荒草的大土坟堆。作为永久的纪念,农民耕地会绕过它。除此之外,大饥荒期间大约有130万人背井离乡远渡重洋,跑到了北美洲。这一批移民的后裔成了美国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诞生了不少名人,如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和里根。与爱尔兰人一起涌进美国的还有德国人、意大利人、犹太人、俄国人、波兰人,在大家的推动下,美国成为了典型的移民国家,美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美国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伟大的人类迁徙运动”。如此大规模的移民对美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技术、知识、文化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革新。比如,大家所熟知的万圣节就是随爱尔兰移民到美国去的,还有英国的炸薯条。而这一切或许仍要归功于马铃薯。

马铃薯如果没有去欧洲,就不会遭遇到那场致命的晚疫病,也不会造成那场大饥荒,或许也就不会有这场大迁徙,更不会有今天的美国。不过有意思的是,马铃薯没有从家乡南美洲直接传到邻近的北美洲,而是围绕大西洋转了一大圈后再来到这里。马铃薯们还沉浸在伙伴们死亡的悲伤当中,就懵懵懂懂地横渡了大西洋,不知道自己到了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的家乡就近在咫尺。人类这次却给了马铃薯极高的评价,德国女作家苏珊娜·保尔森在《吃太阳的家伙》一书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马铃薯的价值在于创造了历史,进而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在经历了这次毁灭性的灾难之后,马铃薯已经被广泛接纳了,包括之前对它态度强硬的那些国家。是什么原因让各国心回意转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