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装饰图案画

装饰图案画

时间:2022-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装饰,也有桌围、冠服和器物装饰等。千佛洞的装饰图案是上述建筑、雕塑、绘画三方面共有的装饰纹样。这些色彩绚丽夺目的图案,虽然有时是主题壁画的一种装饰,但它们的作用却与建筑、造像以及壁画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唐代图案另一个卓越的地方,是艺术家们对自然形色的高明处置。图案所采用的色彩。

    

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装饰,也有桌围、冠服和器物装饰等。装饰花纹随时代而异,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

敦煌艺术遗产,是第4世纪到第14世纪中我国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通过建筑、雕塑、绘画三种造型艺术的形式,它互相关连、互相辉映。而图案艺术,则是介于三者之间的一种装饰艺术,具有谐和而强烈的艺术风格。

敦煌石室的结构,随着时代有所变化,魏窟一般的形式是前面有人字披的殿堂,后面是中心龛柱,窟顶画平棋图案;隋窟与魏窟大致相同,间或有一部分方形或长方形倒斗式的窟顶;唐代窟型极大部分作正方形。这种正方形石窟有一个窟门,它是唯一的进出通道和光线的来源,窟门不大,四壁和窟顶都是壁画。造像一般都设在正对入口墙壁中央的佛龛里面,也有在一窟内中央的佛龛或窟内中心须弥座上的。造像周围的壁面上画满了说法图、经变图和佛传故事画,都是以“神”与人物为主的大型构图。供养人的写像,一般画在洞窟入口处的墙壁上,也有画在故事画和经变图下面或须弥座面的。

千佛洞的装饰图案是上述建筑、雕塑、绘画三方面共有的装饰纹样。它附属于建筑梁柱,附属于造像妆銮和壁画分界的边缘,也单独地用在装饰石室中央藻井的部位。这些色彩绚丽夺目的图案,虽然有时是主题壁画的一种装饰,但它们的作用却与建筑、造像以及壁画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藻井为例,这个属于民族建筑样式之一的重要部分,就包括了由桁条的四方斗层层叠架起来的所谓架木为井的屋顶结构。藻井一般以莲花、团花为要装饰纹样,其它大多数是带状边饰纹样。这些带状边饰纹样,大体与我国三代铜器上的山纹、水纹、垂鳞纹以及汉画上的绳纹、云气纹、棋格纹、 卷草纹有许多共同或相似的地方。

自魏晋到隋唐,敦煌图案也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早期以几何形及动物形象为主,至唐代逐渐以植物形象为主,因而丰富了主题内容,也形成唐代装饰艺术的高峰。

唐代纹样以旋转自如的藤蔓、卷草、花叶为主,代替了早期以龙虎等动物图案的内容。整个纹样构成,无论花叶枝蔓,节奏韵律之中充满了动感。在敦煌可以看到长达二三丈的边饰,这么长的边饰纹样,一气呵成蜿蜓卷曲的藤蔓上布满了不同姿态的花叶果实,边饰发展的气势如行云流水,充满生命力,初生的枝叶,含苞的蓓蕾与盛开的花朵,还有各种果实,如莲蓬、葡萄、石榴等。这些似乎是唐代社会繁荣兴旺的象征。

藻井的边饰承袭着汉代建筑物上垂幔与华盖的形式,从北魏严整的山纹、垂角变为联珠、铃铛、璎络、流苏,使唐代藻井图案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气氛。配合着这样的外层装饰。在藻井内部则以一格一段,由忍冬、卷叶、卷草、藤蔓、云气纹、花及各式散点纹样构成边饰,逐层向中心推进,多达一二十层,一直到藻井中心的团花或莲花为止。一个桁条边饰与二第三条边饰的配置,从宽狭的内部结构到色彩的设置,无一不合乎变化与调和的装饰原则。

为了达到光辉灿烂的效果,从北魏、隋代开始的平涂色彩,发展到唐代的叠晕设色方法。尤其是花叶的色彩处理上,运用各种颜色的色阶变化,由深而浅逐层退晕下去,使纹样不但具有更加丰富的色相,而且还有立体感。

唐代图案另一个卓越的地方,是艺术家们对自然形色的高明处置。我们不难从纹样本身体会到枝叶茂密、花果繁盛栩栩如生的景象,但这并不等于艺术家单纯地抄袭自然,而是晋唐时代的石窟艺术家所共同追求的“转移模写”、“妙悟自然”的匠的结果。唐代艺术家们从自然中摄取优美精粹部分,加以灵活地组织配置,使自然纹样在叶脉的转折、花叶的舒合、藤蔓的伸卷和果实的生成各方面,大都符合统一与变化的相结合、对称与平衡相结合、动与静相结合、繁与简相结合的原则。唐代图案纹样从自然形象中脱胎出来,艺术家赋予它们更深刻的风格特征与气魄。

唐代窟顶建筑演变为正方形宽敞的殿堂形式后,殿堂顶部倒斗形的藻井图案,从开始设计起,古代艺术家们就在选择自然形象进行创意的同时,首先注意到建筑对于图案的要求,将纹样适当地组织在规矩方圆的形体内部。当我们从下面仰视那些井图案,把目光由垂幔、边饰一步步地推进到中心结构时,不难发现由结构与纹样交织而成的两种力量在推动这个固定的窟顶。一种是由几何型纹样组成的向上推进的纵伸的力量,另一种是由自由舒展的花枝波浪形连续贯穿的力量,这两种不同方向的力互相作用,使藻井图案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顶临空转动的华盖。依靠变化有致的结构上的设计和富丽的色彩、多姿的纹饰造型,使整个藻井图案最后归集到一个象征纯洁的盛开着的莲花中心。重叠错置的莲花瓣,仿佛散射出光辉与芬芳,使静寂的窟室成了“形质动荡、气韵飘然”的境界。

令我们深深感动的是唐代术家们旺盛的创造能力和先进的构图方法,完全符合我们民族艺术传统和图案构成原理,他们综合而概括地表现了图案的主题思想。图案所采用的色彩。以青蓝、碧绿、红、黑、白、金为主,这些色彩与宋代《营造法式》一书所记录的用于斗、檐、桁、额、枋等部门彩画用的颜色相一致,这也说明了敦煌图案从纹样到色彩与建筑的渊源关系。在用色上,唐以前的图案很多是画在赭色地子上的,因此用色以青、绿、黑、白诸冷色为主。唐代图案用色的特点是把朱、赭色大量地运用在青绿的纹样间,有时用鲜明的赭色线描绘在青绿色的纹样边缘来调和补色之间的关系,加上金色黑白色互相衬托出金碧辉煌的效果。这种与唐以前时常用的冷色调相反的热色的组织,有时虽然把纹样画在天兰的地色中,依然能给予我们一种令人振奋的热烈印象。

与形象的便化、演绎相一致,唐代图案的用色并不是局限于自然色相的摹仿。为了调和,为了使整个图案结构和节奏相结合,有时也画出绿色的花和红色的叶,这说明了唐代艺术家们在图案艺术上的创造意匠。

初唐时期图案上的线描沿袭隋代所常用的细线镂金描画的方法,像刺绣的线镶嵌一般,附属在纹样上起着进一步刻划形象的作用。唐代后期图案中的线描粗细变化,可以感受到画家吴子兰叶描的影响与运用。

当然,敦煌图案不限定在藻井、龛楣、边饰、佛光等方面,而且普遍地存在于窟檐的柱梁、塑像的妆銮上,以及壁画人物的服饰、武器、舆马和家具等各个方面。它与唐代的织锦、陶瓷、铜器、石刻等纹样完全一致,这也说明了唐代敦煌图案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敦煌图案在主题内容方面,包含了丰富的民族色彩、乡土气息。在结构形式方面具备充沛的变化和活力,它们不但体现了伟大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特点,也有力地反映了民族艺术的创造性。因此,进一步对敦煌图案遗产的学习与研究,将会有效地推动中国装饰艺在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传统,推陈出新方面迈开更大的步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