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元四家”之谊

“元四家”之谊

时间:2022-09-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屠隆《(画笺》都以赵孟、吴镇、黄公望、王蒙为“元四家”,后来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画源》中以倪易赵,众遂从其说。倪瓒最佩服王蒙,他题《王叔明岩居高士图》称:“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并说是:“王郎笔力追前辈”。

元四家”包括黄公望(1269~l354)、王蒙、倪瓒(1301~1374)、吴镇(1280~1354),他们四家代表了特定时代的艺术思潮和审美观念,绘画艺术趋向以画为乐、寄乐于画的文人画艺术风貌。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屠隆《(画笺》都以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为“元四家”,后来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画源》中以倪易赵,众遂从其说。赵在年龄上要比黄等四人长一到两辈,他是我国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全能型的书画大家,在绘画史、书法史上均有重要的地位,特别在元代有着开一代新风的突出贡献,是开山祖师。他的地位应在四人之上。而倪画“一变古法,以天真幽淡为宗”,更具文人写意“元画”成熟时期的艺术特色,故列入四家更为合适。

黄、王、倪、吴四人,黄诞生最早,年寿最高,比吴长ll岁,比倪、王(如认同吴修《续疑年录》生于1308年之说)大三十几岁。根据现有材料推断,倪、王两人年龄相差不远,甚至很近。他们四人“浙人居其三”。子久生于常熟,往来卖卜于松江、杭州一带,叔明是湖州人,隐居于浙江余杭县的黄鹤山,云林常住太湖无锡,仲圭是嘉兴人,相居较近也是促使他们成为好朋友的有利条件。他们的友谊也可从现在留下的史料中得以证实,黄与倪在天历年间同年人道。日本现存黄公望80岁时的名作《江山胜览图》即是为倪瓒而作,而上海博物馆现存的倪45岁时的名作《六君子》,画幅上就有黄公望赞云林的题诗。诗云:“远望云林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陁。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黄公望也曾与王蒙、吴镇诗画互赠,可见他们四人作画并不是直接为宫廷服务,自娱性还是较强的。

倪瓒最佩服王蒙,他题《王叔明岩居高士图》称:“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并说是:“王郎笔力追前辈”(《用王叔明韵题画》)。

王蒙曾为危太朴画画,吴镇题云:“吾友王叔明为太朴先生作此幅,高古清逸,无不兼之。人有谓其生平精力尽属于此,吾又谓其稍露一斑,不仅止此而已也。”王蒙又曾为当时著名文人姚文奂画过一幅《林泉清话图)),黄公望题日:“霜枫雨过锦光明,涧壑云寒暝色生。信是两翁忘世虑,相逢山水多自情。”虽然我们不知今天该图流落何处,亦未见到印本,但诗中情景交融,可想见画意的深邃与二人的情谊。王与倪的画风繁简不同,但却合作过《松溪观瀑图》,关于以画会友合作事宜尚有几则记载,如清代吴历《墨井画跋》曾记王蒙“扫室焚香”特请黄公望来看自己的画,黄为之加笔:

黄鹤山樵一日扫室焚香邀痴翁至,出绘学清质。子久熟视之,却添数笔,遂觉岱华气象,相传为黄、王合作。

吴历又称:“叔明以吴兴山水为画本,烟岚晚峰,霜红林密,笔笔生动,当在巨然妙悟处参之。所谓直沂其源头也。”对王蒙多有赞扬。

清代张庚《图画精意识》也记述:

王叔明作山水小幅,大痴于山腰添樵径,于上幅加上远山一笔.通幅为之生动,世称黄、王合作。

另外倪瓒题画中也提到对王蒙等的评价,从这一侧面也可了解他们的友情。他题黄公望画道:“本朝画山林水石,高尚书之气韵闲逸,赵荣禄之笔墨峻拔,黄子久之逸迈不群,王叔明之秀润清新,其品第固有甲乙之分,然皆予敛衽无间言者。外此则非予所知矣。”倪对王的隐遁耕读生活,感情上颇为认同,故多有诗作交流,如有《寄王叔明》、《送王叔明》二首。前者云:“野饭鱼羹何处无,不将身作系官奴。陶朱范蠡逃名姓,那似烟波一钓徒!”后者云:“仕禄岂云贵,贝深非可珍。当希陋巷者,乐道不知贫。”这些诗句似乎让人感到作者心灵轻松,对当时现实保持着一种超然绝俗的态度。倪瓒还在给友人陈维寅书中屡屡提及王蒙。王亦是倪之畏友。

从以上例子可了解到,王蒙和当时的前辈及同辈山水名家的交往,不是文人相轻而是相互切磋学习。虽然王、黄、倪、吴同生活在江浙一带,也有相互影响的地方,但黄之简远,倪之清寂,王之苍莽,吴之沉郁,艺术个性显,各有艺术追求,风格迥异,也都体现了特定时代的文人写意作风,这是十分难得的。黄宾虹认为这种“薰染磋磨之益,增进学识,所关甚大”。

此外,与王蒙交游密切的还有一些江南的诗人、画家,如杨维桢、顾仲瑛、赵原、陆友、张雨、赵廷采、陈征、文伯等。有关于王蒙与画友陈惟允的友情,有赠他《岱宗密雪图》的记载。前面提到王蒙曾于洪武初任泰安知州,住处厅后面有楼三间,他日夕登楼眺望,将绢素张于墙上,画泰山胜景,有兴趣的时候就举笔,断断续续花了三年时间完成。

那时陈惟允也在济南,两人很投机,陈常看他画这张画。一日正下大雪,景色奇妙,王蒙对陈惟允讲把这张画改成雪景如何?陈问上彩色怎样?王蒙讲我试一下吧,然后用笔涂粉色,效果不见灵活。后来陈惟允想了一个用“小弓夹粉张满弹之”的办法,粉落在绢上,好像雪在纸上有“龙飞之势”,二人相顾以为奇绝,都认为这是绝妙的画雪办法。于是山樵题上《岱宗密雪图》,自以为这张写泰山胜景“无一俗笔”,送给了陈惟允。陈后来对人讲:我亲自到过泰山,才知此图之妙。你们没有登过山,不能尽知此图妙处。


拓展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