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汲来江水烹新茗

汲来江水烹新茗

时间:2022-09-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水为茶之母,品茶离不开水,水激发了茶性从而获得好的茶汤。李季卿久闻陆羽大名,又听说扬子江南零水绝妙,便提议取水烹茶。取水的军士一口咬定确实是在扬子江南零取的水,并称看到其取水、可为其作证的人有数百人,不敢弄虚作假。太医院官开方,必须用瞿塘中峡水来煎皇帝钦赐的阳羡茶服用。古人根据实践经验对水进行了评定,认为天落水和泉水是煮茶的首选。唐代陆羽的《茶经》中明确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3.汲来江水烹新茗——煮水论茶

水为茶之母,品茶离不开水,水激发了茶性从而获得好的茶汤。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一书中写道:“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写道:“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万物依水滋润而蓬勃生长,水是万物的本源。

陆羽的《茶经·五之煮》中阐述了泡茶时对水的选择:“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劲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而唐代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又记载了茶圣陆羽鉴水的功力。唐代宗时,湖州刺史李季卿在维扬(今江苏扬州)遇到了陆羽。李季卿久闻陆羽大名,又听说扬子江南零水绝妙,便提议取水烹茶。于是李季卿命令手下军士去扬子江南零取水。等军士回来后,陆羽用勺舀水,说道,此水虽是江中水,却不是南零的水,而是临江岸边的水。取水的军士一口咬定确实是在扬子江南零取的水,并称看到其取水、可为其作证的人有数百人,不敢弄虚作假。这时,陆羽不说话,继续往外倒水,取水的容器中水剩下一半时,陆羽停下,再用勺舀水,说道,这剩下的一半水才是扬子江南零的水。军士见状大惊,下跪请罪说,自己从扬子江南零取水返回岸途中,船遇风浪摇晃使水洒了一半,就取了临岸的水充满容器。李季卿和众宾客军士无不由衷地佩服陆羽鉴水的功力。

三言两拍》之一《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也记载了王安石辨水一事。说王安石晚年患有痰火症,即使服药也难以除去病根。太医院官开方,必须用瞿塘中峡水来煎皇帝钦赐的阳羡茶服用。因为苏东坡是蜀人,所以王安石就让苏东坡回蜀时取瞿塘峡的水回来。苏东坡领命后,回家乡游览三峡。一路上苏东坡陶醉于三峡两岸宜人景色,而将取水之事忘之九霄云外,直到船到瞿塘峡的下峡,才想起王安石的相托,无奈船已经过了中峡,不能逆流返回了,只得取了下峡的水返回呈给了王安石。“荆工(王安石)亲自以衣袖拂拭,纸封打开,命童儿茶灶煨火,用银铫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只,投阳羡茶一撮于内,侯汤如蟹眼,急取其倾入,其茶色半晌方见。荆公问:‘此水何处取来?’东坡道:‘巫峡。’荆公道:‘是中峡了。’东坡道:‘正是。’荆公笑道:‘又来欺老夫了!此乃下峡之水,如何假名中峡?’东坡大惊,述土人之言三峡相连,一般样水。‘晚学生误听了,实是取下峡之水!老太师何以辩之?’荆公道:‘读书人不可轻举妄动,须是细心察理。老夫若非亲到黄州看过菊花,怎能诗中敢乱道黄花落瓣?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伴。太医院官乃明医,知老夫乃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指示下峡。’东坡离席谢罪。”由此可见茶与水的关系之密切。

古人根据实践经验对水进行了评定,认为天落水和泉水是煮茶的首选。天落水包括雨、雪、露、霜,被古人认为是灵水。文人雅士用雪融水来泡茶风雅至极。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里,描写妙玉奉茶,取梅花蕊上雪贮以泡茶,又以精器盛茶品啜,可谓茶、水、器至美的融合。而泉水也是适宜泡茶的好水,我国泉水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史料上留下了数不尽的文人雅士对天下名泉的品评。

根据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记载,我国最早提出鉴水的是唐代的刘伯刍。刘伯刍提出的宜茶之水为: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淞江水第六,淮水最下为七。张又新《煎茶水记》还写了陆羽对水的品鉴,认为庐山康王洞帘水第一,常州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峡州扇子山蛤蟆口水第四,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庐山招贤寺下方石桥潭水第六,扬子江南零水第七,洪州西山西东瀑布第八……

清代乾隆皇帝对茶颇为推崇,自有一套择水养水的妙招。根据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记载,乾隆皇帝离宫出巡,常常带着一只精制银斗,精量各地名泉,根据水质来划分,从轻到重,排列名次。乾隆定北京玉泉山水为天下第一泉,作为皇宫御用水,后又赐山东济南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可见我国好水之多,连皇帝都难以取舍。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泉水皆宜茶,如含有硫矿的泉水就不可以饮用。

总结我国的古人对于选择宜茶之水,有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择水问源。唐代陆羽的《茶经》中明确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陈继儒《试茶》诗曰:“泉从石出清更洌,茶自峰生味更圆。”水的优劣和水所出源头直接相关。

二是择水贵活。宋代唐庚的《斗茶记》中写道:“谁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写道:“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可见活水的重要。

三是择水需清。唐代陆羽的《茶经》中提到专门用于滤水的器具以保水清净。宋代茶人斗茶则更强调山泉水的清澈,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既是美景的写照,也是对好泉水的认定。

四是择水要甘。宋代徽宗赵佶《大观茶论》说:“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宋蔡襄的《茶录》说:“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明代田艺衡的《煮泉小品》中说:“味美者曰甘泉,气氛者曰香泉。”所以宜茶之水的甘甜是激发茶性调出佳汤所不可或缺的因素。

五是择水应轻。古人凭经验认为好水为轻,清朝乾隆皇帝以水质的轻重作为辨别水优劣的重要标志。

水助茶香,茶扬水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