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背景与动机

研究背景与动机

时间:2022-03-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媒体是移民在移民地生存、适应、融入的重要工具,是移民跨文化身份认同建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中国内地、港澳台研究的数量少,可能是相对欧美等其他国家大规模移入的移民潮、移民群体的多元性,中国内地、港澳台通常是移出地,移入的移民规模、移民与原居地文化的差异都远不及欧美等主要移民国家多元而复杂,因而在内地、港澳台对这些移民群体的研究关注度
研究背景与动机_媒介与移民文化身份认同的建构:以澳门内地移民为例

一、国际移民潮的兴起与中国三次移民大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新的一轮大迁移浪潮。2013年9月11日,联合国公布了最新世界移民报告:“2013年全世界共有2.32亿移民,占全球总人口的3.2%;移民呈现两种趋势:一是北-南移民的增长,从北半球移到南半球;二是从发达国家移民到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非洲。”[1]在全世界的移民浪潮中,中国的移民潮十分抢眼。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移民人数不断增多,从1990年的410万增至2013年的920万,在移民输出国排行榜上,从第七名已跃至第四名[2]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中国经历了三次移民大潮。第一次是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有海外关系或早期出国的留学生,移民到东南亚、欧美等国以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第二次移民潮是80年代末到20世纪末,由许多发达国家向中国吸收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产生的移民潮。第三次移民大潮是21世纪初到现代,与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移民潮有较大的区别,以精英移民为特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移民目的地(根据联合国2013年9月公布的《全球移民报告》的数据,美国、韩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意大利、孟加拉、西班牙、英国为中国人主要的移民目的地[3])。中国人选择移民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社会公共服务、投资多元、财富安全保障、经济生活水平差距、子女教育、证件旅行免签等,认为移民地国家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从移民的类型来看,投资移民、技术移民、海外留学、非常规移民等是主要的移民方式。2011年中国对各国的技术移民数量超过4万人,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在成为移民的主力军。[4]

二、移民问题研究的焦点:文化身份认同

大量移民的涌入,对移民国的人口结构带来重大影响,产生了如居住、教育、医疗、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因此引起了移民地国家和城市的高度关注。有关移民问题的学术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不少学者从移民政策、法律、教育、文化、医疗、经济等角度对移民群体在移民地的生活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其中,移民的文化适应问题是学术领域关注度较高的课题之一。许多学者对移民在移民地的幸福程度,移民群体的生存模式、语言使用、文化融入、跨国婚恋、子女教育、种族歧视、族群认同、宗教信仰等进行了深度研究。

理查逊(D.Richardson)发现,移民到目的地国的生活一般都会经历三个过程:不适应—适应—融入,经历一个同化的过程:(1)对新环境满意度的同化。移民会体验新社会的新鲜事物,从规范的局限中得到自由和认同,证实自己移民决定的正确性,对新环境产生一种满意度;(2)认同程度的同化。即初期的满意,到不适应“文化冲击”、由思乡及受歧视而产生的抑郁感,从而萌生退意或选择继续留下;(3)涵化程度的同化。移民对新社会环境产生认同后,会不自觉地采纳当地社会的主流文化,并在思维和生活中做出与本地一致的改变(程惕洁,2011,p.1)。

不少研究结果还发现,与本地产生文化冲突或文化碰撞在移民的跨文化生活中不可避免,而且不论在何种文化中移民都可能会遭遇歧视、不适应、话语权力缺乏等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之一与移民所特有的文化身份认同有关,文化身份影响着移民解决跨文化碰撞与冲突的情感、心理、思考方式与解决策略,文化身份认同因而也被认为是移民跨文化适应、融入、提高在移民地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Markus &Kitayama,1991,p.2)。因此,不少学者提出,要让庞大的移民群体在移民地安居乐业,重要的就是让他们能够尽快地融入本地主流文化,形成一致、稳定的文化身份(左英姿,2008,p.3)。

三、媒介渗透移民生活

移民的生活,不能忽视媒介的影响。波兹曼认为,“某个文化中心交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尼尔·波兹曼,2009,p.4)。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媒介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尤其在以发达国家为主的移民地国家,媒介发达,各种媒介的普及率、使用率和渗透率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大,对移民更是如此。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例,在2000年电视机的普及率已经分别达到85.4%和73.75%。[5]2009年互联网在全世界的渗透率达到25.6%,在北美洲、欧洲分别达到74.2%、52%。[6]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估算,2014年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超过30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40%,[7]北美洲达已到81%,西欧已达到78%。[8]

在媒介无孔不入的时代,媒介对移民群体的生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普通的受众,媒介是他们获取信息、娱乐消遣、放松情绪、满足他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工具。作为特殊的受众群体,媒介是他们学习当地语言、适应新环境、融入本地、表达自我身份权利,建构自我和群体文化身份认同的桥梁(ANTHONY B.CHAN,1991,p.5)。许多移民在移民国保留着使用本国语言媒体的习惯。根据美国非营利机构新美国媒体(New American Media)的调查:全美约有80%的华裔经常阅读华文报纸,25%的华裔收看华语电视的次数多于收看英语电视的次数(苏彦韬,2011,p.6)。由此可见,媒体是移民在移民地生存、适应、融入的重要工具,是移民跨文化身份认同建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表1-1 论文关键词检索结果[9]

检索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文化身份认同”的研究数量颇丰,但在“文化身份认同+媒介”、“文化身份认同+移民+媒介”等交叉领域研究的数量并不多,中国内地、港澳台的研究数量更少。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媒介研究属于传播学研究,而文化身份认同更多是与政治、社会学、文化研究等学科联系在一起,跨学科的研究数量少。另一方面,中国内地、港澳台研究的数量少,可能是相对欧美等其他国家大规模移入的移民潮、移民群体的多元性,中国内地、港澳台通常是移出地,移入的移民规模、移民与原居地文化的差异都远不及欧美等主要移民国家多元而复杂,因而在内地、港澳台对这些移民群体的研究关注度不高。但这恰恰促进了笔者对这一话题的思考,促使笔者立足澳门,从媒介的角度来研究移民在跨文化中的文化身份认同。因为港澳地区也是中国内地移民重要的目的地之一,港澳的文化也与内地有较大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