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向善到行善的人生

从向善到行善的人生

时间:2022-03-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陈国瑛[周俊明小传]1940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中和镇。2009年5月,在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残疾人生之旅——周俊明左笔书画作品》。2010年1月,在首届四川文化消费节中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2012年12月,被评为“四川好人”。独臂周俊明被工厂解雇了。1976年,组织委托周俊明组建资阳保和
从向善到行善的人生_记“四川好人”周俊明_龙泉驿好人行

陈国瑛

[周俊明小传]

1940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中和镇。

1966年,因工受伤,失去右臂。

1976年,任资阳县保和自来水站站长。

1978年,调资阳县保和二轻机械厂任副厂长。

1981年,调资阳县交通局保和运输社任主任。

1984年,调资阳县交通局劳动服务公司任经理。

1987年7月,自动离职,兴办资阳城西机电综合经营部、资阳天明机械冲制厂。

1991年,年仅23岁的大儿子在部队因公殉职。

1993年,在成都打工。

1996年,自办成都市兴达汽修厂、成都市兴新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2003年,在龙泉驿区航天城落户,退居二线。

2005年,参加龙泉驿区老年大学和航天老年大学,学习诗、书、画。

2007年,加入成都市诗词楹联学会。

2008年,加入成都市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在龙泉驿区举办个人书画展。

2009年4月,成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

2009年5月,在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残疾人生之旅——周俊明左笔书画作品》。

2009年10月,参加“和谐杯”全国书画摄影作品大赛,其《松鹤图》荣获“金奖”,获“中华和谐艺术之星”荣誉称号。

2010年1月,在首届四川文化消费节中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

2010年9月,在“星光杯”全国艺术名家书画摄影征文大赛中《松龄鹤寿荣华富贵》获得了金奖并被授予“最具文化魅力的艺术名家”称号。

2010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时代风采”活动获得“中国时代最具影响力书画大师”称号。

2010年11月,担任成都市残疾人艺术协会理事兼龙泉驿区分会会长。

2011年6月,第九届中华颂“老有所乐”获一等奖。

2011年11月,参加第二届“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其作品《水烟松色远相依》荣获一等奖;作品《春光何烂漫桃花发满溪》在第三届“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中获一等奖;被中国《羲之书画报·诗书画家》特聘为签约诗书画家。

2012年2月,作品《龙泉桃花红如锦,嫣然对客笑春风》在乌克兰首都基铺市画展中荣获“中国·龙泉桃花特别奖”。

2012年4月,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颜真卿《颜勤礼碑》临习范本。

2012年5月,由四川省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画色彩知识与应用》。

2012年12月,被评为“四川好人”。

2014年1月,被推选为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研究会研究员

在动笔写这篇文稿时,我除了整理出独臂老人周俊明特殊的个人简历外,还读到了这段简要的文字介绍:“年逾古稀的独臂书画名家周俊明,四川资阳人。在冷峻的年代,有过苦难的童年,读过私塾,四年后小学毕业,潜心学技立业,进入企业、工厂学习机械加工,一次事故中不幸失去了右臂,成家后饱尝了人世沧桑的苦难。改革开放后,辞去工作,开创了致富门路。致富后多次扶贫坊邻和待业人员。年过花甲后开始学习书画,学成之后自费开办书画技艺培训学校。如今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书画名家、慈善扶贫家、四川好人。”

不用说,成功的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从周俊明老人的简历中择取了几个关键词同时也是影响他人生选择的几个重要转折点:1966年因工受伤,失去右臂;1991年,儿子因公殉职;2003年,年满花甲退居二线;2005年,参加老年大学学习诗书画;2010年,获得“最具文化魅力的艺术名家”称号;2012年12月被评为“四川好人”;2014年1月,被推选为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

传奇:来自岁月磨砺

周家有八个子女,排行老七的周俊明有着父亲的聪明和母亲的善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刚满六岁的周俊明开始到私塾识字,他勤奋好学,能写会背。学习之余,他还意犹未尽,在院坝里或宅后青草旁的地面上画上三五几笔,为小伙伴画出树草花鸟的简图,或者教大家识读汉字,乐得小伙伴们称他“周七哥”“文光小老师”。

八九岁时,周俊明就学着帮父母、兄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每天放学回家,牵耕牛到田埂去吃草或给牛割草便成了他的“家庭作业”。一次,周俊明给牛割草时不幸将自己的左手指割掉一半,至今伤痕可见。由于兄弟姊妹多,父母照顾不过来,周俊明念了四年私塾,就辍学到农村锻炼,开始了他拜师学艺的务农生涯。他先后学过的实用技术有栽秧打谷、犁牛打耙、泥木石盖等,这些技艺为他日后走入工厂、从事企业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65年,25岁的周俊明离开农村,开始从事高压线路安装工作,1966年又到资阳磷肥厂破碎车间上班,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他由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熟练工,掌握了制造磷矿石破碎和传输系统操作技术,并能及时排除机器运转时发生的故障。1966年10月的一天,车间刚开工不到半小时,传送带就出现了问题,周俊明急忙断电检修,发现一颗螺丝脱落,当他固紧螺丝正收拾工具时,一名同事匆忙合上电闸,传输机一声启动,周俊明还没来得及抽出的右手前臂从肘关节处被生生地拉断了……

独臂周俊明被工厂解雇了。回到资阳保和镇家中,在门口支了个凉水摊,以卖凉开水换取一点日常开销。不久,周俊明的凉水摊被市管会执法人员作为“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家中一儿一女加上两个大人,全靠妻子每月24元的工资过日子,生活十分拮据。站在县城一桥边,望着滔滔河水,看着自己空洞的衣袖,悲从心中起,周俊明想到了死,但转念间,妻子期盼的眼神和一双儿女可爱的身影,又让他鼓足了勇气,暗下决心:为了生存,必须寻找出路!

经过一番努力,周俊明终于承揽下了县食品公司建冷冻库制作金属结构件的活,他想方设法买来材料、工具,请来帮手,按照对方的要求,仔细打磨、制作,最后经过检验,全部合格。初试成功,让周俊明不仅收获了一笔报酬,还增强了信心。随后,周俊明又去揽来另一个零工活儿:挑水。这是个纯体力活,用独臂单挑,每天为两个饮食店或街坊邻居挑水30多担,每担水5分钱,一天能挣1元多,可基本维持自己的生活。一年后,他又找到一份在渡船装卸货物的活,每天扛几十麻袋货,为了多挣钱,周俊明尽量不歇息,累倒了,醒来又继续扛,妻子知道后也跑来帮忙,硬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装卸任务。再后来,周俊明又去河边抬石头装船,这些都是重体力活,但按天结账,收入有保证,咬紧牙关一天能挣七八元钱,算是高收入了,只要养活自己和家人,再苦再累,也值!

1976年,组织委托周俊明组建资阳保和二轻机械厂,后任副厂长,之后又组建保和区运输合作社,经营汽车货运和客运业务,再后来县交通局任命他为区运输合作社主任,接着又调他到交通局劳动服务公司任经理。

一次次的职务变更、一个个的角色转换让周俊明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也让他体会到了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截然不同。接着,一位伟大老人的南巡讲话,更是给周俊明打开了一扇明亮的大门。1987年7月,37岁的周俊明自费到南方考察,回来就辞去了经理职务,分别在县城成立了“资阳城西机电综合经营部”“资阳天明机械冲制厂”“资阳光华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资阳惠驰汽车有限公司”,成为县里的第一家个体工商户。他带着高中毕业的儿子到成都和重庆考察项目、寻求设备、学习技术和管理,先后购回10多台机械加工设备,招聘并培训青年技工,采取灵活多样、薄利多销的营销方式,生意越做越兴旺,成为市、县的优秀私营企业家。

正当周家父子的事业风生水起时,儿子却向父亲提出了从军的要求。尽管周俊明内心不舍,但为了支持儿子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忍痛割爱,将大儿子周永忠送到了部队。懂事的儿子在部队3年,严格要求自己,两次受到连队嘉奖,被评为军事技术能手,却不幸于1991年遇车祸因公殉职,年仅23岁。

儿子的离世,对年过半百的周俊明打击很大。但痛失爱子的周俊明没有在悲痛中沉沦,而是很快振作起来,于1996年转战成都,在成都市五桂桥挂牌成立了“成都市新兴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经销重型汽车和工程机械,成为五桂桥第一家营销公司,年销售额达亿元,年毛利几十万元。

对于苦难,著名画家黄永玉说:“要像上帝看待尘寰一样用怜悯的眼光来看,什么苦难不苦难,人类历史上不止这一段是坎坷,人不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执著:在于内心定力

我们说,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会拿得起放得下,也只有学会放下的人,才能重新开始,周俊明显然属于这类人。

年过花甲的周俊明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他一手经营的公司交给二儿子经营,自己退下来休息,毅然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次转身。

2003年,周俊明定居成都龙泉驿区航天城,经过一段时间休整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另一段征程——学习文化知识。他买来了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的书,慢慢地阅读,并学习写作。他开始写读书笔记,写自己大半生的工作、生活,写像流水账似的回忆录。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好多字都是查字典得来的”,他的《残疾人生之旅》居然这样断断续续、慢慢悠悠地试写了20章。

周俊明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他有自己的一套立身处事的原则:对待工作,敬业执著;对待挫折,不屈不服;对待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65岁的他,在小女儿的鼓励下去上了老年大学。当走进区老年大学时,他想起自己童年时用树枝绘画写字的情景,重拾儿时爱好,不禁喜出望外,他决心拜师学习书画。刚开始,周俊明用左手绘画、写字,常常提笔连方向都找不准,更难定位,很别扭,但他以自己大半生的经历为动力,不断跟自己较劲、不断加油,他说:“困难小于办法,磨难小于决心。”为克服运笔方向的差异,他每次都要在空中试划几笔后才落笔写字、画画,比一般人要多费几倍的时间。因为左手作画操作不便,“走纸”也得先用铁砣或石块将宣纸压住,右手又帮不上忙,即便是常人看来很简单的挤颜料动作,他都要大费工夫,常常用牙齿咬紧颜料盒,再用左手挤压出颜料……尽管困难重重,他仍不气馁,拿出了年轻时励志男儿那股韧劲儿,每天坚持练习书法、绘画,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日久天长,他从原来的涂鸦渐渐到临摹、到创作,终于有些像模像样了。

一年又一年,周俊明的绘画和书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的美术、书法作品应邀参加省、市、区举办的书画展。他画室里的100多幅国画花鸟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如《松鹤延年》《鹰云图》《新竹鸣禽》等作品,有不少人愿出高价收购,都被周俊明婉言谢绝了。他说:“我学习美术、书法是为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不是为了赚钱。”他表示,只要有单位和书画爱好者愿意收藏,他都会免费赠送。

2008年至今,周俊明的200多幅书画作品先后由龙泉驿区老年大学、四川航天老年大学、区残联等单位在龙泉举办个展,之后省、市有关部门也为他举办了《独臂人周俊明书画展》,参观学习者达千人。省、市、区电视台以及国家、省、市报刊等二十多家媒体对他进行了专访、报道。2009年5月,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残疾人生之旅——周俊明左笔书画作品》赢得了广泛赞誉。

周俊明对自己晚年的成绩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一双硬肩扛得住全家重担,一条独臂擎得起公民大义,我一路走来,终于走出了一条人生的五彩路、光明路、幸福路。”

行善:源自好人情结

比尔·盖茨说,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和行善社会

1987年,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点。此时的周俊明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从逆境中挣扎出来并尝到了甜头。但正如苦日子可以打垮人也可以成就人一样,好日子可以让人忘记贫穷也可以让人记住感恩。周俊明深知这个道理,过上温饱生活的他早已在内心萌生回报社会的感恩之情。这年,他回到家乡,看到了那些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乡亲,了解到有两户人家的房子因年久失修,眼看就要坍塌,却因为生活拮据无法重修,周俊明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想办法筹集资金给他们盖了180平方米的宽敞住房。同年,家乡60多户村民因住在山区,没有装上电灯,他出资给他们拉了一条高压电线,安装了一台30千伏安的变压器,使家家夜里有了光明,同时他还给一些住户安装了打米机、磨面机、抽水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大问题。

不仅如此,周俊明在创办机械加工厂时,见一些待业青年身无技艺,难以从业,他就把自己的厂房和设备作为培训基地,办起了待业青年夜校,先后请来6名工程专家和高级技师授课,传授操作技术;还免费为12名待业青年培训了车、钳、铣、刨、冲和电工电焊等机械加工操作技术,让他们有了一技之长,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渠道。

按规定,周俊明办企业可享受国家残疾人福利政策优待补贴,可他不但不申请,还从1996年起每年向国家上缴残疾人基金。在此期间,他出资送8名学员到汽车驾校去学习,让他们通过培训考试合格,拿到驾驶证,实现了他们的就业愿望。

周俊明把岳母当生母赡养了47年,93岁高龄才过世的岳母生前常对人说:“我这个残疾女婿好啊!”学习书画艺术后的他,将价值20余万元的3000册书画作品捐赠给了汶川地震的灾区人民和全国各省的残疾人联合会。2006年,周俊明用女儿在小区里为他购买的一个铺面办起了自己的书画室,开始义务为青少年教授书画技巧,人们称他的书画室为“爱心书画室”。一位住在社区的大妈有天找到周俊明说:“周老师,您的画画得那么好,能不能教我孙女学点本事?”周俊明想了想,回答说:“要得嘛!”正是这句看似不经意的承诺,却让周俊明从此走上了义务带徒之路。

慕名前来求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周俊明的教学场地得到扩大,在离他家3公里远的利民社区另开辟了一个教学点,办起了“龙泉驿区周俊明书画艺术培训学校”,一天两处跑,一个人忙不过来,他就聘请了5名志愿者。7年来,周俊明先后用去十多万元的个人积蓄,包括政府发给的烈属抚恤金,义务培训学生14期共978人,免收学费60余万元,其中有64名学生的作品经他指导和推荐获得了全国书画大赛奖,为此周俊明被全国书画大赛组委会授予“智慧指导奖”和“中国时代最具影响力书画大师”荣誉称号,被邀请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成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的正式会员。

2010年,周俊明老人被查出患有严重的前列腺癌,住进了医院,家人对他隐瞒了病情,但他仍从大家的表情和言语中猜出了自己的病症,豁达的周俊明不仅不悲观,反而安慰家人。唯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他的绘画室和学生们,只要可以行走,他就会拖着虚弱的身体给学生上课、指点。有人问他:“老周啊,你又出钱,又出力,不顾自己的身体,拼死拼活地干,图个啥?”他乐呵呵地回答:“我不想让自己白白地来一趟人世,即便是独臂残疾、年逾古稀、身患绝症,我也要把握好有生之年,用左手也要留下有用的东西!”

好人周俊明,因为奋斗所以超越,因为超越所以感恩,因为感恩所以快乐。

好人周俊明,慈善事业让他乐此不疲,他的一生注定丰富而精彩!

作者简介

陈国瑛,笔名司菁多多,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诗歌委员会委员,成都市微型文学协会会员,成都市龙泉驿区作家协会、散文家协会副主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在国内知名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九十年代初召开个人作品研讨会,有独著、合著作品等十余部,其中部分作品被翻译介绍到国外进行交流。

采访手记

我的采访对象是组织安排的。

第一次见到周先生,是我所在部门要举办一个故事会,周先生也来到了现场。他看上去身形瘦小,不苟言笑,穿着朴素,但很精神,讲话铿锵有力。

后来,有人把周先生的一些材料给我,说是“先看看,再写写”。读第一遍时,有些碎片化,不清晰;读第二遍时,有种久违的感动,一个硬朗的老人由远而近……

我用了一个上午,才把周老先生的曲折故事写了出来,写完最后一个字时,才如获释重。

直到最近,才知道讲故事的“周老师”和文中的“周先生”是同一人。看来,人与人如果真有缘,总会以不同方式见面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