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独腿追梦“郎”

独腿追梦“郎”

时间:2022-03-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站在龙泉山脉的老成渝路垭口,热心的李大爷告诉我,这样去找龙泉山里的独腿追梦“郎”——陈永根医生。独腿郎中陈永根的家乡龙泉驿区红花村,就坐落在深山里。接近中午,一身泥泞的陈永根终于赶到82岁的胡婆婆家。而在陈永根的心里,却时刻牵挂着村里体质差的老人和孩子。2月9日夜里,驻守在卫生站的陈永根忽然接到电话,山上80岁的付成芳老人肺气肿复发!
独腿追梦“郎”_记“好人”陈永根_龙泉驿好人行

王金城

“假如上帝只给你一条腿,你还会有梦想吗?”

面对这个提问,多数人的回答是“不知道!”

却有这么一位山区“郎中”,硬是用上帝赐予的独腿,跋涉在成都龙泉山脉的重重沟壑与险途,35载“独行”10余万公里不停息,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守护红花村600余户1500余名乡亲的健康。

“你找陈医生哇?顺着这道山梁子,一直走到悬崖下面,再问人就晓得了。”

站在龙泉山脉的老成渝路垭口,热心的李大爷告诉我,这样去找龙泉山里的独腿追梦“郎”——陈永根医生。

龙泉山脉,是成都平原和现代国际都市成都东面的绿色屏障,山里郁郁葱葱,沟壑纵横,道路崎岖。独腿郎中陈永根的家乡龙泉驿区红花村,就坐落在深山里。

沿着龙泉山脉的脊梁,顺着李大爷指给的路线,前行的路曲曲折折,忽上忽下,到达一个陡峭的悬崖下面再问路人。两个妇女指着远处的山坡说:“顺着山坡下到山沟,再左拐,然后直接往前走就对头(对)了!”

山里的主道越来越窄,大多数地方刚好与车身同宽,急弯越来越多,雾气越来越重,笼罩着前山后路。越往里走,坡度也越陡,很多地方的坡度接近40度,上坡需挂一档猛轰油门;下坡也是一档,却要狠踩刹车,才能确保汽车不失控——这就是陈永根35年的巡诊之路。

而他常年巡诊的山间小路,远比这车道更狭窄、更陡峭。

停车喝水的时候,从山下上来一位大爷,说自己和陈医生同是红花村的,还告诉我说:“他是一个大好人,医好了好多人的病哦。”

就这样,一路走,一路询问,也算是对陈医生的一次特殊采访了。

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是:山里的人都认识他,都在称赞他。

终于找到了山坳里的红花村,找人再问,不巧,陈医生不在!

“陈医生给山顶的张阿姨看病去了,还没有回来呢。”李婆婆指着对面的大山说。

远远望去,对面的大山被层层雾气笼罩着,那高高的大山,陡峭的小路,不知独腿的陈医生是怎样爬上去的,他需要克服多大的困难啊!

“回来了,陈医生回来啦!”这时,李婆婆突然激动地喊了起来。

我们看到,远处山脚蜿蜒的小路上,一个身穿白大褂,肩挎药箱的人,手拄拐杖,一瘸一拐地向这边走来。

在周围大山、树林、小河、田园、村庄的衬映下,此时穿着白大褂的陈医生就像一只吉祥的白鸽,行走在崇山峻岭中,是那样的显眼,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动人!

终于,见到了这位龙泉山里的“独行侠”,红花村群众心中的好郎中,健康的“守护者”。

53岁,一头白发。这,似乎白得过早了些。

消瘦的脸庞,浅褐的肤色,显得有些苍老。

陈永根学的是中医,他嘴上不说,个中原因他比谁都清楚。

青山作证,像他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跋涉在山路上,日夜为乡亲看病抓药,晚上还要坚守门诊,保证群众随时就医。这样操劳几十年,就算是铁打的身躯,也会操劳过度吧。

乡亲们说:“陈医生不好找!”

因为他时常行走在乡村巡诊的山路上,加上腿脚不便,行走困难,耗费的时间自然就多了;再加上他看病认真仔细,总要在确诊之后才会开方子治病,当然就更慢了。难怪总让人不好找。

乡亲们又说:“陈医生很好找!”

他每月只有200多元的补贴费,却从不吝啬通信费用。他的手机二十四小时开机,谁家大人小孩有个伤风脑热不舒服,不管白天黑夜,不论家住山顶还是坡头,保准随叫随到。

乡邻们多次对他说,你自己腿脚不便,行走山路困难,等病人上门来再看吧。

可陈永根却说:“人生病了就不方便走动,那会加重病情的。我吃点苦,受点累,不算啥的。”

他就这样,依靠那条铮铮铁骨般的独腿,毅然坚持攀爬在崎岖的巡诊路上。

可是,独腿的陈医生,是用一只脚在行走,在攀爬,其中的艰辛,常人难以体会。假如,巡诊时碰上雨雪天,他又是怎么去,怎么回的呢?

2012年7月5日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刚起床的陈永根就接到电话,家住十里外的胡婆婆肺炎严重,请他快去看病。

救治病人十万火急!他顾不上外面正下着小雨,挎上药箱,拿起拐杖,撑开雨伞,便在泥泞的山路中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地赶路,豆大的雨点打在伞上“啪啪”作响。

走到半山时,雨越下越大,陡峭的山路更加湿滑,一不小心就会跌下山崖。

忽然,前面的小路被大堆垮塌的泥石堵住,前行不得。

抬头往上看时,大股的泥石流正向他涌来……“不好!”他大喊一声慌忙后退。

退到十米开外停下脚,回头再看,刚才自己站的地方全被泥石流淹没了。

他定了定神感叹道:“幸好,差点丧命了!”

接近中午,一身泥泞的陈永根终于赶到82岁的胡婆婆家。给老人注射针药后,胡家孩子递给他20元注射费,可他只收1.5元,坚持一分都不多收。胡家子女心里过意不去,偷偷往他的药箱里塞了50元辛苦费,被他发现了坚决拒收。后来3天,他还坚持天天赶去为胡婆婆注射针药,使老人的身体逐渐康复。

再说最近,2014年春节刚过完,龙泉山里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而在陈永根的心里,却时刻牵挂着村里体质差的老人和孩子。他几天来都这么担心着,这不,想什么事,还真来了什么事。

2月9日夜里,驻守在卫生站的陈永根忽然接到电话,山上80岁的付成芳老人肺气肿复发!

陈永根有个小本子,随身记录着村里“老病号”的情况。付成芳老人家住十里外的山顶,常年患有肺炎、哮喘等疾病,因为年纪大不便送医,每次发病都是打电话,请陈永根去家里医治。

在那个冰冷的寒夜,雪在不停地下,山里四处漆黑,陈永根紧握着手电筒,在积雪湿滑的山路上一瘸一拐地走着。

一不小心,一脚踩空,他整个身子瞬间失去重心,一头栽倒在雪地里,幸好被路旁的树桩挡住,否则就会摔下十余米深的山沟……

等他借着电筒的光亮,慢慢撑起身子,感到额头上附着黏糊糊的东西,顺势用袖口擦下来一看,白色的大褂袖口上沾满了鲜血,额头被蹭破出血了。

“哎,怎么这么不小心呢!”他埋怨了自己一句,捡起药箱和拐杖继续走。

凌晨三点多钟,他终于爬到山顶上的付婆婆家。看到他额头上的血块和满身的雨雪泥浆,付婆婆和家人感激不已。看完病,付家人悄悄塞一百元钱给他回去治伤,可他坚决不收,就是付家人要用摩托车送他回去,他也没有同意。

“这雨雪天路太滑,走路更安全些。”他说完就自顾自走了,留下付家老老小小七八人站在大山之巅的雪地里,声声感激!

漫天的雪花,在为他舞蹈!

陈永根定期到93岁的陈安现大爷家中,为老人体检看病

还在出诊的路上,陈永根又接到乡亲请求看病的电话

就是这样,一条腿,一副拐杖,支撑着陈永根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行医,这一路走来就是10万公里!

陈永根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患上脱骨症失去了左腿。

1987年,他到龙泉卫校学医。学成之后,便踏上了他的追梦之路。

虽然陈永根自幼失去了一条腿,没有了健全的身子骨,但是他身残志坚,从小就立志学医,帮助贫穷的乡亲看病治病,守护他们的健康。

山区人穷,这对于生长在大山坳里的陈永根来说,心里清楚,更有深切体会。早些年乡亲们因为家里穷,好些人看不起病,即使来看了也付不起药费。有些人干脆就小病慢慢养,大病才忙寻医。看到这些,陈永根常会帮那些年迈体弱、家庭困难的乡亲垫付费用。而对药费稍高的,他也无能为力,就给记个账,有钱时再还上。

为了专心给乡亲看病,身患残疾的陈永根谢绝了不少好心人的说亲,至今孑然一身。他说,每当看到生病的乡亲被自己医好,他的心里总是有一种说不尽的满足和安慰。

多年来,村里不少乡亲被他这样“特殊”照顾过。难怪乡亲们那么崇敬他。

由于拥有几十年行医的丰富经验,陈永根在附近十里八乡早已小有名气。

2006年8月,龙泉驿区一家私立医院找上门来,多次请他出山,到大医院去坐中医门诊。但他舍不下山里的乡里乡亲,每次都是婉言谢绝。

后来,他在城里当医生的大姐退休了,琢磨着开个私人诊所,想叫陈永根出山来,姐弟俩一起开诊所,既让身残的弟弟清闲些,还可以赚钱养老。可他拒绝了。别人也劝他,现在好多学医的人在城里开门诊,都很赚钱的,你为啥不去自己办呢?辛苦这么多年了,也该好好养老了。他对乡亲说:“我从小在这个穷山村长大,名字里就有个‘根’,我就是要在山村扎下‘根’。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坚持为乡亲看病抓药。”

去年2月,陈永根81岁的老母亲病危,他让亲人送老人去区医院医治,自己却一直坚守在卫生站。

他的心里也很为难,既担心母亲,也害怕自己离开之后,万一村里乡亲生病怎么办。他就这样煎熬着,直到母亲在区医院病逝,也没有亲自去看望过一眼。

而就在他母亲病危的几天里,他一共为8位乡亲治病。后来他想,假如当时自己不在,这么多生病的乡亲又该怎么办呢?送到城里路途远,要是在路上耽误了看病,可怎么才好?——幸好,自己在,一直都在!哭过母亲之后,他又如此安慰自己。

这就是龙泉山的独腿追梦“郎”陈永根。乡亲们敬重他,感激他,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因为他用自己残缺的身躯,支撑起了整个红花村乡亲的“健康之梦”!

青山依旧青,少年已发白。他从少年追梦,到满头白发,从不后悔,痴心不改。

龙泉山啊,你可看到,追梦儿郎心在路上!

龙泉山啊,你可听到,追梦的心永远不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