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外基本政策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外基本政策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矛盾,即垄断资本主义集团之间和国内殖民地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的实质是,垄断资本财团既要削弱竞争对手、拆散国内被压迫人民反垄断资本主义统治的联合战线,又要增加和扩大剥削垄断利润。成为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从根本关系说,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外基本政策的决定原则是一样的。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外基本政策,是在它们分析其内外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制定的。它们要处理的矛盾:

一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矛盾,即垄断资本主义集团之间和国内殖民地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的实质是,垄断资本财团既要削弱竞争对手、拆散国内被压迫人民反垄断资本主义统治的联合战线,又要增加和扩大剥削垄断利润。由于这种关系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关系,所以其对内政策,在维护垄断资本主义统治的前提下,最重要的是经济政策。在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是货币政策即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现以美国为例,加以说明。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福克纳在《美国经济史》一书中指出:通货膨胀主义者和通货收缩者之间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国历史上永远存在的。他确实看到了事实。以目前情况来说,轻度的通货膨胀,由于能降低实际工资,对一切资产阶级包括中小资本家都有利。但通货膨胀程度的高低,对不同的资本家来说,利害不同。膨胀程度过高,使商品在一般市场上销售困难,对一般中小资本家,以及不由国家包买其产品的垄断资本家,都是不利的。苏联著名经济学家瓦尔加在《二十世纪的资本主义》一书中指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汉森代表工业资本的利益,赞同有调节的通货膨胀;而花旗银行的刊物代表银行资本的利益,赞同稳定的通货。瓦尔加把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分裂开来,当然是不对的,因为这两者结合为金融资本。但他的分析却是正确的。这就是说,工业资本作为生产资本,要求轻微的通货膨胀,以便还债时减轻负担,同时,其固定资本亦因此而涨价,没有损失;银行资本作为财产资本,要求稳定的通货,以便收取本金和利息时没有损失,同时,其财产都在证券上,便要求在利息已定的条件下,不要膨胀通货,以免吃亏。由于这样,在通货膨胀率高低的问题上,不同的垄断财团有不同的政策主张。

财政政策问题主要是预算资金怎样使用,预算资金怎样筹集,后者还包括赤字财政还是平衡收支的问题。从目前看,预算资金的使用主要有两大部分:国防费用和福利费用。前者的大小与以生产军需用品为主的垄断财团有密切关系;后者的大小与以生产一般用品为主的垄断财团、一般中小资本主义企业有密切关系。在福利费用大小的问题上,一般资本家和工人的利害关系又是相反的。垄断资产阶级在福利费用问题上,既要代表本财团的利益,削弱另一些财团,又要达到挑拨中小资本家和工人的团结的目的。在预算资金筹集问题上,有各种税收的税率高低、赤字财政和平衡收支等问题。一般说来,后两者和通货膨胀程度高低有关;主张膨胀程度高的,也主张赤字财政,并且赤字程度高些,反之亦然。

二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外矛盾,即它和国外殖民地以及民族独立国家、其他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一种矛盾,就是所谓的南北矛盾,或者说基本上是指南北关系;第二种矛盾,就是所谓的盟国关系;第三种矛盾,就是所谓的东西关系。总的说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要以南北关系、东西关系的解决,服从于盟国内部关系的解决,换句话说,它要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为前提来解决矛盾。

这里以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对苏政策为例,加以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主要目标是重新瓜分世界,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而苏联是卫国战争,彼此参加战争的目的不一样。它们虽然结成盟国,反对德、意、日法西斯,但由于目标不一,步调就不能一致,盟国在战争末期便发生裂痕。第二次世界大战甫告结束,盟国就完全分裂。核心问题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展得很快,战后要扩张,它向谁下手,夺取谁的势力范围?我认为它主要是夺取英、法的地盘,但在反对共产主义的名义下进行。英国是完全了解美国的企图的,它挣扎着,想保留自己的势力范围。为此,便有丘吉尔1946年在美国富尔敦的演讲,提出说英语的民族团结起来,反对共产主义。英国也在反共名义下,企图把美国拴住。美国不予理睬。在这之前不久,美国战略思想家乔治·凯南,当时在美国驻苏使馆任职,从莫斯科向美政府发来一封长电报,专门分析苏联的动向;1947年,他又化名X先生,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一篇著名文章,专门分析苏联对外政策和对外行动的根源。凯南的战略思想是为美国对外扩张服务的,目标是夺取英、法的地盘,手段是反对共产主义蔓延。这样,杜鲁门主义出笼了,主要是援助希腊、土耳其,这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由于英国战后经济衰落,无力解决希腊的内战和土耳其的经济困难,于是美国开进去了;马歇尔计划出笼了,主要是援助西欧,使其经济恢复,这样,就置西欧于美国控制之下;杜鲁门第四点计划出笼了,主要是援助殖民地国家,即取代英,法殖民帝国的地位:以上三者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的名义下进行的,其逻辑是,贫困产生共产主义,而美国援助能医治贫困。接着而来的是,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帜,发动侵朝战争,这是杜鲁门主义的第二个试验场所。美国就这样在反对共产主义的名义下,取代了英、法。成为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

美国的战略目标终不变,但策略却变化。50年代中期开始,它便以关心民族解放运动为名,将英、法的力量排挤掉。这就是在1956年埃及苏伊士运河危机中出笼的艾森豪威尔主义,即所谓填补真空,亦即填补英国撤出后的中东这个真空。这样,美国压倒了英国,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中东。

到了60年代,第二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了,在政治上开始和美国对立了,从这时起,美国便开始重视盟国之间的关系,有意识地将其他矛盾的解决,服从于它和盟国之间的矛盾的解决。美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和政治家基辛格认为,在美国对外关系中,东西关系第一位,盟国关系第二位,南北关系第三位;布热津斯基则认为,盟国关系即美、西欧、日本的三边关系第一位,南北关系第二位,东西关系第三位。排列秩序、具体做法可以变化,但其目标始终不变,即美国要成为世界霸主,首先要控制其盟国。

从根本关系说,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外基本政策的决定原则是一样的。但是,它要有一个基地才能向外发展。从这点看,对内政策决定对外政策,或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一般说来,国际形势变化了,对外政策也要变化的,但这种变化最终还是受到对内政策的影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对外政策中有自由派、国际派和保守派、孤立派两大派之对立,前者主要干预欧洲事务,后者反对这种干预。分析一下便可以看出,前者代表东北部老财团,它们要向外扩张,后者代表中西部新财团,它们要开拓国内市场,为此预算资金的使用方法就不同,外交政策上就有分歧。由于老财团势力大,美国终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也有两种对立的对外政策。在大战中,西部和南部的财团发展起来了。它们主张亚、太战场第一,欧洲战场第二,反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老财团主张欧洲战场第一,亚、太战场第二,延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亚、太战场问题上,前者主张大打,多花军费,从南中国登陆,穿过中国大陆,登陆日本;后者主张小打,少花军费,从太平洋岛屿作战,登陆日本,以便腾出手来,在欧洲大打,多花军费。结果是老财团的主张获胜。借手蒋介石打内战,也有两派主张,其实质和上述相同。

垄断财团争夺预算资金的斗争,尤其是争夺军火订单的斗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技术路线。战后初期,杜鲁门当政时,美国强调三军并重,原子武器和常规武器并重。艾森豪威尔当政时,美国强调空军和原子武器,理由是没有足够的财力来三军并重,两种武器并重。真正原因是,他代表的财团垄断了原子武器生产,于是便修改了杜鲁门的军事技术路线。这种问题,一直延续到现在。例如,B1轰炸机的制造问题。这种轰炸机只是B52的改进型,早已落在苏联逆火式轰炸机之后,为什么要大量制造呢?有位记者指出:除了主事人与军火商有了默契,为了补偿当年所花的那笔研究费用和取得利润之外,实在找不出其他的理由了。

正是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美国从战后初期对苏的强硬政策,改变为目前的对苏缓和政策。因为对苏强硬,发展军火生产,最初虽然有利于新老财团,但新财团得益更多,以致变得咄咄逼人,因此,从70年代开始,美国掌握政权的老财团,都实行对苏缓和政策。当然,由于垄断财团之间有矛盾,过程会有反复,但只要老财团力量大于新财团,对苏缓和的趋势会占上风。现在的凯南变成缓和派,其原因就在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