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权力垄断与价值实现

权力垄断与价值实现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权力通过对劳动力的强制,从而影响价值创造、价值创新、价值转移、价值积累、价值实现和等价交换。例如,战争中被掠夺的劳工,他们的劳动力是有价值的,但他们劳动力的价值没有经过等价交换。义务劳动是不经过等价交换的劳动,义务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被使用后,劳动创造的价值得以实现。

二、权力垄断与价值实现

价格是价值实现的市场货币表现。对价格影响的因素很多,其中权力是对价格发生重大影响的因素之一。权力是一种强制力,权力可以支配人和物,所以,在权力的强制作用下,可以出现不等价交换。强制性不等价交换是一种历史残留的不平等现象。

1.权力影响等价交换和价值实现。

权力通过对劳动力的强制,从而影响价值创造、价值创新、价值转移、价值积累、价值实现和等价交换。权力首先影响劳动力的价值创造、价值创新、价值转移和价值积累,然后才影响价值实现与等价交换。

(1)权力是一种力,它可以强制地改变劳动力的存在状态。掌握了权力的人,不仅可以限制劳动力的自由,而且还可以消灭活劳动,使劳动力的活体从生物状态变为无机状态。因此,活劳动惧怕这种暴力,屈从于这种暴力。所以,不论是承担价值创新重任即承担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重任的智力劳动,还是承担将认识付诸现实的具体技能性体力劳动,都不能摆脱权力的控制。

(2)权力影响劳动力的价值创造、价值创新、价值转移和价值积累。权力是通过影响劳动力在劳动中做功,影响劳动力改变使用价值的形成过程,从而影响价值创造和创新的。

如果把劳动转化的能量看作劳动量,劳动力在做功时,转化的能量越多,做的功越大,形成的价值就越多,价值量与劳动量成正比。

生产权力是由参与生产的劳动者的劳动力合成的,如果力的方向相同,则合力大于分力,生产权力就大于参与生产的各个劳动力。通过力的反作用,合力可以影响、支配参与力的合成的分力,因而生产权力可以影响、支配参与生产的劳动力。比如,生产权力可以强制性地使活劳动多做功,从而创造、转移更多的价值;生产权力可以强迫活劳动增加劳动强度;生产权力可以强制性地使劳动力增快劳动速度,从而多创造价值;生产权力可以强迫活劳动牺牲休息时间,增加劳动时间;生产权力可以把活劳动变为机器的一个零件、一个部分,让活劳动重复机械动作,增加劳动熟练程度,以达增快劳动速度的目的;生产权力可以使活劳动的力在合成时角度减小,防止无用功或负功的出现。一般来说,生产管理机构是为防止活劳动做无用功和负功而设置的,主要职能是保证生产活动的秩序。生产管理机构同时也担负指挥协调生产机构的职能,合理调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确定它们的最佳配置比例,确定最佳生产方法,力求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价值创造并实现创造的价值,获得最佳效益。

(3)权力影响价值的实现。社会权力是由参与社会活动的社会个人的力合成的,生产权力和个人权力都包括在社会权力之中。根据相同方向的力的合力大于分力和力的反作用原理,社会权力影响生产活动,影响价值创造、价值创新、价值积累、价值转移、价值实现和等价交换,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权力对价值实现的影响是通过对人的强制作用发生的。

权力可以强制性地使有用事物不经过交换直接进入使用过程,实现其价值。价值是一种社会关系。在价值概念的内涵扩大之后,我们打破了有用事物不经过交换就没有交换价值从而也没有价值的传统观念,认为凡是有形成过程的有用事物都是有价值的,只要有用事物进入使用过程,其价值就会实现。因此,当权力强制性地使有用事物不经过交换直接使用时,有用事物的价值实现了,只不过因为没有比较,价值量的多或少没有显现出来。

例如,战争中被掠夺的劳工,他们的劳动力是有价值的,但他们劳动力的价值没有经过等价交换。他们在权力强制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力价值在权力强制下实现。再比如,被强迫卖淫的女性,她们的身体有价值,她们身体的价值在权力强制下在供别人消费时实现。还有,奴隶被奴隶主占有,奴隶的身体价值和奴隶的劳动价值都在劳动中实现并被奴隶主占有。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给地主交地租。在所交的地租中,既有等价交换的部分,即地主用土地自然价值与农民的劳动产品相交换的等价部分,也有地主用权力强制农民交给他们消费的劳动产品的无酬部分。农民的劳动产品的价值在地主和农民的消费中实现。

权力可以强制性地实现部分价值。例如,强迫别人劳动只给予少量的工资,强制性地拆迁房屋而只给予少量的补偿。因为权力可以消灭活劳动,事主由于惧怕权力,也不得不接受这种强制性不等价交换的结果。

同样道理,劳动力在进入市场前,是有自身价值的。但是在市场上,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格,这种价格可能低于劳动力的实际价值。从表面看,这种价格似乎是通过市场自然形成的,实际上,这是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造成的。生产资料被占有,是依靠权力的占有。劳动力的价值不能完全实现,是生产资料背后权力的强制性所致。

权力强制性地支配人和事以及物。人和事物都是有价值的,是价值的承担者,当权力支配人和事物时,在利用着价值,同时也在支配着价值的实现。

例如,在价值创造中,义务劳动没有报酬,但这并不是说义务劳动不创造价值。义务劳动是不经过等价交换的劳动,义务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被使用后,劳动创造的价值得以实现。义务劳动创造的价值,其实现过程没有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

再比如,税收是国家按生产、消费的量的比例所征收的价值,这种价值多用于公共消费。以税的形式表现的价值在转移支付后,比如对教育的支出、对卫生事业的支出以及对一切公共事业的支出等等,价值得以实现。但是,这种价值是国家利用权力强制性地收缴的,在实现环节,是国家利用权力强制性地划拨的。有时这种价值实现会采用市场的方法,比如医疗器械的集中市场采购,但从根本上说,还是以权力强制为基础的。不过,以发展公共事业为目的的权力强制消灭着私有制。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性。

价值的特性是平等性。资本主义生产是价值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普遍采用商品生产的方式,普遍采用等价交换的方式,资本主义地租也采用如马克思详细分析的等额资本获得等额利润的形式,所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平等经济,是社会化的经济。但是,资本主义占有却是私人的,以权力强制为基础,权力的特性是强制性和等级性。资本主义制度围绕价值生产和权力私人占有而构建,因此,资本主义处于矛盾中。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所以,在价值实现上,也表现出这种矛盾性,在等价交换中存在着不等价交换。

例如,在市场上,商品的买卖严格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如果偶然出现了欺诈等等的不等价交换的情况,并不否定整个市场的等价交换,并不推翻价值规律,而是等价交换受到了干扰。对于交换双方来说,一方应该得到N个价值,但只得到了N-B个价值,受到了损失;另一方应该得到N个价值,但他却得到了N+B个价值,占到了便宜。但从社会总价值来说,价值既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所以,马克思说:“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1]他解释说:“资本的形成不能用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偏离来说明。”[2]但是,这绝不是说,市场经济就是一种完全平等的经济,利用权力进行不等价交换无足轻重。由于权力是一种力,力做功,做功的过程形成价值。所以,权力可以增加或者减少社会价值总量。市场价格以价值为基础,社会进步以剩余价值为基础,剩余价值以智力认识与能动性技术性体力劳动的结合为基础,等价交换以人人平等为基础,人们交往的范围逐步扩大以等价交换为基础。人们通过等价交换,使联合的力度和范围加大,地球正在变成一个地球村。联合起来的人们,在平等的基础上追求着自由和幸福。如果人们对权力是什么认识不清,将会使人类社会的追求受到强烈干扰,在等价交换中出现不等价交换,在平等的追求中出现不平等,在对幸福的追求中出现人压迫人的现象。在价值实现中,权力确实扮演了不一般的角色。私有制、不公平、不公正、不平等、不自由、不民主、压迫、剥削等都是权力干涉人的行为的结果。

3.资本家对权力强制手段的运用。

(1)资本家利用权力强迫劳动力在生产中多付出劳动量,从而增加剩余价值量。资本家剥削劳动力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并不是在市场上进行的。在市场上,劳动力的买和卖,是按照流通领域中的等价交换原则进行的。马克思说:“劳动力所有者和货币占有者在市场上相遇,彼此作为身份平等的商品占有者发生关系,所不同的只是一个是买者,一个是卖者,因此双方是在法律上平等的人。”[3]可是,一离开流通领域,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进;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4]在生产领域,资本家可以任意强迫劳动者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为他们生产剩余价值。这是由所有权引起的。

所有权就是利用权力占有有用事物的使用价值。利用个人的权力占有,是个人所有权;利用阶级的力量占有,是阶级所有权;利用公共的力量占有,是公共所有权。法律规定的所有权,可能是阶级所有权,也可能是个人所有权。这要看权力运行的制度设计。为保障私人占有而设置的一整套国家制度、法律制度、生产制度、分配制度等制度就是私有制。私有制是一种庞杂的权力占有制度设计。这种占有主要是依靠阶级力量的私人占有,私人占有是它的核心。如果是基于劳动的个人占有,则是人的平等天性的现实表现,无可非议。但是,当个人利用权力特别是利用公共权力强制性地占有公共财富时,这种占有就成为不合理的占有。如果利用这种占有压迫和剥削劳动者,这种占有就是必须被废除的不合理占有。

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就在于私人占有的不合理。资本家利用私有权在市场上购买到劳动力后,劳动力的使用权属于资本家。由于劳动力的物质承担者是劳动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不能分离,所以,资本家利用权力强迫劳动者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的行为,是一种利用权力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劳动能量、劳动者身体的自然价值的行为。资本家在市场上付给劳动力的工资,只是劳动力付出的劳动量的一部分。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力的额外付出,资本家没有付出等价物。例如,资本家付出100元,购买劳动力10万千卡热量的使用权。但由于劳动力的热量存在于劳动者的体内,不能与劳动者的身体分离,资本家在使劳动力消耗了10万千卡热量之后,要他再消耗1万千卡热量。这种消耗可能是通过延长劳动时间,也可能是通过增加劳动强度实现的。一般情况下,资本家对生产工人既规定劳动时间,又规定产品数量。无论如何,资本家都没有对劳动者另外消耗的1万千卡热量付费。这种剥削是资本家利用私人占有权强制实现的。这是一种利用所有权进行的不等价交换。

(2)资本家利用权力强制性地加快劳动力的消费。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力的消费。根据有用事物的消费规律,有用事物的消费期延长就是价值创造。但是,资本家在消费劳动力的时候,一方面,利用权力强迫劳动力多付出能量;另一方面,资本家竭力降低劳动者的消费水平,把工资压到最低,使他们的生活资料价值仅仅维持他们目前的生存而不能补偿父辈给予他们的生活资料价值,也不能补偿他们在丧失劳动能力之后需要消费的生活资料价值。因而,劳动者抚养子女的生活资料价值,只好从自己的生存资料价值和自己身体的自然价值中预支,这样就必然缩短劳动者劳动力的有效使用期,从而影响劳动者的寿命。资本家并不关心劳动者寿命的缩短,只关心如何更多地获得剩余价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是权力强制。

(3)资产阶级国家利用权力强制性地使货币贬值。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国家,不仅维护资产阶级利用私有权的剥削,而且还会通过货币垄断权,通过增发货币的办法,使货币不断贬值,使物价增高,直接剥夺劳动者生活资料价值,再一次剥削劳动者。不但使劳动者享受不到社会发展成果,而且会使劳动者陷入不得温饱的境地。例如,从1945年8月起的三年中,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集团为了打内战,国民党政府每年的财政支出超出预算的二三倍甚至三四倍,财政入不敷出,他们就大肆发行货币,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了14 000倍。总计自1937年6月以后的12年中,国民党政府的纸币发行增加了1 400多亿倍,同期物价上涨了85 000多亿倍。1937年的100元法币可买2头黄牛,到1949年5月,就只能买1粒米的千万分之2.45了。[5]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关于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的理论,就是这种赤裸裸剥夺方法的现实反映。这根本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等价交换。美国近年来不断地发动战争,特别是自2003年3月发动伊拉克战争到2008年6月的5年多时间里,仅用于伊拉克的战争经费就达6 500亿美元,并造成4 100多名美军士兵死亡[6]由于战争耗费太多,波及美国经济。美国政府为转嫁危机,使美元大肆贬值,剥削本国和世界人民。目前,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就是美国政府开支过度、发行美元过量、美元贬值、金融衍生物大量增加、金融极端自由化的结果。归根到底,还是由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张、生产的无计划性和人民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引起的。解决世界性经济危机必须依照马克思的理论,消灭私有制,实现人人互为发展条件的比资本主义更加公平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对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控。当然,这种计划性调控应该是灵活的、有效的、不限制人的自由的、不排除个人对财产合理占有的、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服务性计划,而非限制人的自由创造天性的计划。在现阶段,世界各国要想避免更大的损失,必须敦促美国结束以输出美式民主为理念的战争,结束美元独统的国际结算局面,各国应按实际购买力协商各币种的汇率,逐步统一为独立世界货币。虽然目前的金融危机来势凶猛,但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冲击,不会达到1929年—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程度。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都在为美国的金融危机买单。有学者撰文指出:“据资料介绍:美元每贬值10%,就有相当于美国经济5.3%的财富从世界各地转移至美国;2002年到2007年,美元贬值20.6%,按2006年美国GDP为13.19万亿美元算,这就意味着在过去5年中仅美元贬值一项,全球1.3万亿美元的财富无形中流入美国。这种状况既有助于缓解美国的经济困难,又打击了新兴国家的经济升幅,在今天的美国金融危机中,美元贬值已经使一些国家上万亿美元蒸发于无形。”[7]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特别是那些不发达国家,以自身的大量天然资源的自然价值来填补美国的亏空。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世界的进步不允许任何国家以任何理由发动掠夺性战争,世界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和计划调控体系也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因此,此次经济危机会使人类社会向社会主义迈进一大步。

(4)资本家利用权力强制性地占有自然价值和劳动积累价值。资本家依靠权力垄断,可以使被通约的价值比如可以使自然价值和积累的价值再现并得以实现后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多次谈到利用权力的垄断占有自然资源的问题。比如,在谈到利用自然力提高一般利润率时,马克思说:“利用蒸汽机进行生产的工厂主,也利用那些不费他分文就会增加劳动生产率的自然力,而且,只要这样会使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变便宜,这些自然力就会增加剩余价值,从而增加利润;因此,这些自然力,和由协作、分工等引起的劳动的社会自然力完全一样,是被资本垄断的。工厂主要对煤炭进行支付,但是对于水改变物态,变成蒸汽的能力,对于蒸汽的压力等等,却没有进行支付。对自然力的这种垄断,也就是对这种由自然力促成的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实行的垄断,是一切用蒸汽机进行生产的资本的共同特点。”[8]

自然价值不是人所创造的,是自然资源的形成过程,但人可以利用权力占有。例如,有自然价值的土地被占有,是因为占有者使用了权力。权力占有者通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进而占有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

权力是一种暴力,利用暴力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的一种普遍占有方式。交换是人们在占有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只有人类才具有普遍的交换行为。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会产生不依靠权力强制性占有而依靠等价交换所产生的私有制。所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不能以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类历史上最坏的生产方式。正是这种生产方式,使人们普遍感觉到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认识到了只有平等才有民主,平等是民主的基础,民主是平等的政治诉求,因而也才有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但是,也不要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世界上最好的生产方式。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利用权力不合理占有的最后避难所。私有制使资产阶级的平等和民主在他们的阶级内部得以实现,被少数人享用。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平等和民主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才是人类解决权力不合理占有的最佳方向和选择。

利用权力不仅可以占有自然资源的自然价值,也可以占有劳动积累的劳动价值。当侵略者发动战争掠夺别人的财物时,他不仅要掠夺自然资源,更要掠夺别人劳动创造的财富。因为财富是价值的载体,所以,掠夺财富就是掠夺价值。科学文化中所含的关于使用价值创造时间缩短的方法,是一般生产力。科学文化积累是一般生产力的积累。活劳动掌握了科学文化,就是掌握了一般生产力。在现实具体劳动中,掌握了一般生产力的活劳动可使之转化为现实具体生产力,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因而利用权力对人类文化产品的掠夺是对人类劳动积累价值的掠夺。

战争掠夺是利用权力占有的极端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权力的强制性,占有自然价值和劳动积累价值的现象比比皆是。权力本来是个人拥有的,人们授权给某个人或某个组织,是要让掌权者利用权力为大家谋取最大利益。如果掌权者利用权力进行压迫,以获取自身的最大利益,这是与社会权力性质相悖的,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相悖的。

利用权力占有货币,把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占有自然价值和劳动积累价值的一种巧妙方法。因为资本可以转化为任何有用事物,所以,利用资本不仅可以剥削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可以占有自然资源的价值和前人积累的劳动价值。但是,如果没有权力做后盾,资本就始终是货币,是价值。货币与资本的唯一区别,就是货币始终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而资本则可以在权力的保护下,在生产领域里进行不等价交换,从而使自身增殖。

可见,权力是私有制的支撑,私有制是剥削的温床。以权力为支撑的私有制,必须用权力来打破。私有制不是个人所有制。个人拥有一定的财产权,是个人的发展所必须的条件。如果人们把不以剥削为目的的个人所有制看作私有制,那么这种私有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一般条件。资产阶级的私有制与个人所有制不同,资产阶级私有制是资产阶级剥削的一般条件。由于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存在,使广大群众享受不到社会发展的成果。例如,虽然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可使自然价值通约率降低而致商品价格升高,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力物力价值增加可使商品价格升高,参与生产的能源物质价值上升可致商品价格升高等,但是,由于社会积累的价值越来越多,商品被通约的部分也越来越多,商品价值降低;由于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产品的价值降低;在科学研究和具体生产中,只要掌握人财物的合理投入比,不造成浪费,就会使商品价值下降。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看到的却是商品价格不断地上升,除了货币贬值的因素外,主要的原因就是由私有制的垄断造成的。即使自然资源不缺乏,只要发生垄断,都会引起价格的上涨,由价格上涨而实现的超额利润,都会被私人侵占,使广大群众的利益受损。虽然劳动价值积累率增加,通约率也增加,但通约的部分再现于新产品中,随新产品被使用而实现,实现的部分被生产资料占有者所侵占,社会的人不能共享前人积累的公共价值。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受专利保护,生产资料私有者若购买了专利,对科研工作者的劳动价值给予了补偿,但在实现了他们付出的专利等价后,又不断地实现并占有科研工作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不能被社会的人所共享。具体生产工人的劳动剩余价值被生产资料私有者所占有,也不能被社会的人所共享。所以,如果人们要想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就必须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资本家利用生产资料所有权强制性地占有了公共的自然资源价值、公共的社会积累价值、公共的由科研工作者和具体生产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很不公平。因而,生产资料公有制不是哪个人的一厢情愿,而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在公有制条件下,如果有人利用权力强制性地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当然更不公平,会导致阶级重新分化。由于人们对权力问题知之尚少,人们对利用权力占有生产资料或利用权力直接占有公共价值的行为认识尚不到位,加之资产阶级辩护士故意混淆视听,使人们觉得资本家剥削不但有理,而且有功。在公有制条件下,由于对权力行使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解有偏差,使广大群众对掌权者的贪污腐败行为无能为力,从而把希望寄托在掌权者的高尚道德上,把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自律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空想。正确的方法,是进行符合权力运行规律的制度安排,建立起最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4.权力可阻止利润的平均化。

只有在平等和自由的条件下,利润才可能平均化。因为权力可以强制性地限制自由,造成不平等,所以权力可以阻止利润的平均化。在生产领域权力的垄断表现为权力阻止技术流动和劳动力流动,在流通领域权力的垄断表现为权力阻止利润平均化。权力阻止利润平均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1)在高新技术产业,由于生产企业采用新设备、新技术,资本有机构成高,劳动生产率高,单位产品价值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类企业的产品价值和利润能够较多地或者全部得到实现。权力对该类企业的垄断,主要是为了阻止该类企业的技术扩散和掌握一定技术的劳动力流动,阻止高新技术的推广,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而保持自己的高额利润。这是剥削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个经济学家曾举例说:甲生产者掌握了新技术,在每单位时间内可生产6单位产品,而乙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比甲低一倍,单位时间内只生产3单位产品。如果不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甲的收入比乙高一倍,有可能把技术告诉乙,乙也能够生产6单位产品。如果存在着资本主义市场竞争,市场经济的竞争正是基于对新技术的垄断,甲决不会把新技术告诉乙,而是提出一个价格或工资来雇用乙,其工资率将介于3和6之间,比如为4。一旦确定了工资率,甲再把新技术告诉乙,使乙的产出达到6,甲支付乙4单位工资,还有2单位剩余价值或利润,甲成为资本家,乙成为雇佣工人。[9]

(2)在技术落后产业,由于采用的设备落后,资本有机构成低,劳动生产率低,单位产品价值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超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不被社会所承认,不能实现。为了实现产品的价值,权力就会强制性地阻止先进企业生产的价值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产品与落后企业生产的产品竞争,以保证落后企业产品价值的实现。

(3)权力可以不依市场规则进行强制性不等价交换,强制消费者消费某种质次价高的产品。在强制消费时,权力是不考虑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价格基础的道理的,会把已经通约的自然价值与劳动积累价值的一部分与产品的成本价格和社会平均利润一起定为生产价格,强制性地让消费者购买并消费,以获取超额利润。例如有的药品疗效好,价格低,但制药厂却依靠药品生产的垄断权不生产这些药品,或把这些药品改头换面以新药的名义大幅提高价格后投入市场中以获高额利润。

(4)权力会强制性地推广新技术。新价值的创造,主要在于缩短劳动过程的时间,而科学技术新成果是缩短劳动过程时间的前提。但是,如果没有众多的活劳动参与,科学技术新成果就只能处于存在状态,只能是潜价值,只开花不结果。或科学劳动只是一花独放,不大面开花结果,形不成价值的喷涌。例如,袁隆平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如果没有广大农民的普遍种植,就不会有大面积、大规模的增产。这样一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不会普遍降低,新价值就不会大量地被创造出来。

例如,某一位科学家创造了1 000个价值,而另外的1 000个普通人才创造了1个价值,那么,每人平均创造的价值就是:

1 001价值÷1 001人=1价值/人。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如果得不到推广,每人平均创造的价值就是1个。假若每人平均消耗1个价值,则社会就不会有价值积累。

但是,如果创造新价值的科学技术方法得到了推广,这个科学家创造了1 000个价值,另外的1 000个普通人创造了2 003个价值,则每人平均创造的价值就是:

3 003价值÷1 001人=3价值/人。

每人平均创造3个价值。假若平均每人消费2个价值,则社会还会有1 001个剩余价值。人们的生活水平不仅有了提高,而且社会还有了积累。

假若1 000个普通人每人都掌握了科学家创造新价值的方法,每个人都可以创造1 000个价值,则这1 000人可以创造100万个价值,加上科学家创造的1 000个价值,社会就可获得100万另1千个价值。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权力会强制性地推广新技术。

社会之所以进步,就是由于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普遍掌握。现在被认为最没有技术的人,都相当于过去某一时代的大科学家。例如,现在很多孩子们都会玩电子游戏,但张衡、牛顿等人肯定不会,因为那时这种东西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社会之所以会快速发展,就在于后人能用抽象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前人用很长的时间创造的一般生产力,并把一般生产力转化为现实具体生产力。

(5)权力会强制性地拒绝新技术。资本有机构成的改变和生产资料的更新都需要新的替代物,新的代替物量的多少一般用货币量的多少来表示。当更新设备和更换生产原材料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无法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也无法更新原材料。此时,权力为了维持原有的生产,就会拒绝采用新技术,以摧残劳动力的方式,强行维持落后的生产,以获得利润。

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用权力进行强制性价值创造,利用权力进行垄断从而获得高额利润,利用权力进行不等价交换,利用权力强制性实现自然价值、强制性实现过去积累的价值,利用权力保护落后企业产品价值的现象会逐步被消除。权力这种个人能量转化所产生的强制合力,不仅支配着自然,也支配着人类自身。正因为社会权力的出现,才使人类联合起来,征服自然。也正是因为社会权力的出现,才导致了私有制,分割了人们的联系。但是,自从人们发现了自然事物和劳动事物的同一性即价值并利用了价值之后,就使人们相互之间又通过另一种途径建立起了曲折的联系,人类社会才不致如其他动物种群那样只生活在大自然的恩赐中,相互残杀,而是以联合的智慧、联合的力量、联合的劳动,在继承和创造中发现并发展。社会权力的特殊作用在于,它既是上层建筑,又不是上层建筑,既是经济基础,又不是经济基础。权力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形成,不断地干扰着经济,影响着经济,媒介着经济,同时又支配着人们的政治、精神、文化的一切活动。公有制是消除权力垄断生产资料所造成的不平等的一种有效形式。但是,如果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而对权力的形成和在生产、社会中的作用认识不清,利用权力配置资源、分配消费品,用权力代替价值的职能,由于权力的等级性,会形成极强的权力本位观念,破坏人们之间的平等关系。如果利用权力直接获取、占有自然的、积累的、众人生产的有用事物供个人使用,例如贪污腐败者无限制地消费自然价值、人们的劳动积累价值和现实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那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权力强制性占有。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在权力代替价值生产和分配、人们平等关系被破坏的条件下滋生出了特权阶层,特权阶层利用权力占有日益成为普遍现象的情况下被人民抛弃的。这应该引起我们深思。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渴望,是对消除资本主义不完全性平等的渴望,是对消除资本主义私有权限制人们对幸福自由追求的渴望。当已经生活于社会主义制度之中的人们受到社会权力的侵害时,就会产生对社会权力和价值的迷茫,从而产生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迷茫。所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科学发展的、社会和谐的、人民共建共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张,是极其正确和深得民心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