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语言的实际使用语境

语言的实际使用语境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鉴于此,系统功能语言学,即以实际的话语为研究对象, 自然对语境予以特别的重视和关注。直接语境对语言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即在措辞、行文中要瞻前顾后。从语境对语言使用影响的角度,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 :在构成使用语言的情景语境的各个要素里,只有这三个因素对语言的使用产生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语境类别_语言学与翻译

语言的实际使用——言语对语境是非常敏感的。无论是说什么表达意义,还是说措辞(形式的选择),都受之于语境的影响。有鉴于此,系统功能语言学,即以实际的话语为研究对象, 自然对语境予以特别的重视和关注。但是,到底语境的哪些方面对语言使用的哪些地方产生影响并以怎样的方式呢?用Eggins (1994)的话来说,就是:

第一,语言的使用受到语境哪些方面的影响呢?显而易见,并不是语境的各个方面都对语言的使用产生影响(如交际者头发的颜色与语言的使用就毫不相干)。那么,到底是语境中哪些“部分”“介入”了语篇呢?

第二,语言使用中的哪些方面/部分看起来受到了语境中的哪个特定方面的影响?比如说,如果我们对以下两种语篇进行对比,一种参与交际的人员是朋友,另一种参与交际人员是陌生人,那么我们能否确定在他们语言使用的哪个方面反映了这一语境因素的差异?

所以研究语言(形式)与语境的关系就势必要对语境本身进行研究。总的说来,语境的内容极其丰富,但人们一般根据其对语言影响的直接程度归纳和划分为四类,即:直接语境,又称上下文;情景语境,又曰语域;文化语境,即体裁;和意识形态等。

直接语境对语言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即在措辞、行文中要瞻前顾后。如在《名利场》有这么一段话:

So that when lieutenant Osborne, coming to the Russel Square on the day of Vaux hall party said to the ladies, “Mrs Sadley, ma, ma, I hope you have rooms, I have asked Dobbin of ours to come and dine here, and to go with us to Vaux hall. He is almost as modest as Joe. ”

译文:到游乐场去的那一天,奥斯本中尉到了勒塞尔广场就对太太、小姐们说,“塞特笠太大,我希望您这儿有空位子,我请了我们的都宾来吃饭,然后一块儿上游乐场。他跟乔斯差不多一样怕羞。”

这里modest是个多义词,只有考虑上文,即该书第三章结尾一段对乔斯的性格做了说明的文字:Poor Joe, why will be so shy?和此书第五章之后的一段文字:He had arrived with a knock so timid and quiet,才可以判断modest的真正意义而正确翻译为“怕羞”。

使用语言总是为了一定的交际目的,发生于一定的交际情景里。 自然地,为了迎合不同情景,因此不同交际目的的需要,语篇—语言的使用,便会出现许多变体,这些变体所形成的范畴被称为语域。语域是关于言语交际活动的主体为什么在哪个时间和地点并以怎样的方式对受体做了什么的描述(Who do what to whom when where how and why) 。在不同的语域中,语篇的选词、造句、修辞、结构都会存在一些差异。所以,对于交际者来说,语域是个非常实用的概念,它是适用于某一交际场合的语篇在词语、句式、修辞、结构等方面诸特征的总和。按照功能语法理论,“语域是由多种情景特征——特别是指语场、语旨和语式——相联系的语言特征构成的”。语场是关于言语活动的主题,属于“发生了什么”的范畴,是谈天还是说地,表达爱意,还是阐述真理;语旨是关于交际行为的参加者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谁在向谁说话啊?是雇主对员工,是父亲对子女,还是素不相识的信徒在弥撒之前的招呼;语式则是有关语言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作用,面对面地进行日常对话,还是坐在书房写专业论文;如是当面,是即席发言,还是诵读事前仔细斟酌好的书面辩词等。从语境对语言使用影响的角度,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Eggins, 1994) :在构成使用语言的情景语境的各个要素里,只有这三个因素对语言的使用产生直接和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在语言编码的方式上,措辞因语场、语旨和语式而别:与大学校长的谈话显然不同和亲朋好友(语旨);谈论语言学不同与烹饪(语场);写作不同于说话(语式)。

语言使用因语域变项的不同而应有别,这种区别到底表现出怎样的言语/措辞特征呢?对此,Eggins (1994)做了详尽阐述。简单地说:

语式是关于语言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作用,它是反映、描述语言与情景在空间和人际距离方面关系的参数。据Eggins (1994 ) ,这一情景变量区分出语言使用的口语和书面语交际情境并相应地表现出不同的言语特征:

表3-9 口语与书面语的言语特征

当然,这是对位于语式连续体两极,即典型口语和书面语言辞特征的概括,而实际话语中的多数是介于两极之间,也就是说往往既有口语体又有书面语体特征,差异只是多寡大小而已,即混合语体,如“事先写好的讲话稿”,就具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双重特征。

语旨反映言语交际行为所涉主体和受体之间在诸如权势关系、接触密度和亲切程度等方面的情景参数,据此而分为正式和非正式情景两类:非正式情景中的交际双方一般地位平等,经常见面,关系亲密(如亲密朋友);而正式情景里交际者之间在权势方面是不对等的,接触稀少,关系疏远(如一年级大学生和校长间的交流)。根据情景与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两者主要表现出以下言语特征和差别:

表3-10 非正式语言与正式语言的言语特征

语场乃关于言语活动的主题或焦点。根据这一情景参数,一般可把语用场景分为技术和日常两类并相应地表现出各自的言语特征。即:

表3-11 技术语言与日常语言的言语特征

正因为如此,所以Halliday区分出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语域变量——它们对于使用语言时形式选择的影响是直接的,至关重要的。(不过,必须强调指出的是,不同语域之间的分界并非泾渭分明的,不同的语场有时会出现相互渗透的现象:科技语篇中不能排除带有文学色彩语词的可能性,现代诗歌也不时出现科技术语。语式也会出现交错、纠缠的情况,比如广告语篇有时会写得很口语化,而形式上仍然是地地道道的书面语篇。至于语篇的语旨就更难准确厘定其分界了。)事实上,Halliday之所以单单提出这三个因素,还不仅如此。从意义与情景关系的角度,还因为它们与语言在构造上所要表达的三种意义之间存在着对应,从情景和语言系统的词汇——语法组块之间也具有一种可预测的、系统的关系。下面分别简单阐述。

按照Eggins (1994)的说法,就情景和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关系而言,Halliday认为这三个语域变项与语言为了表达前述三种意义而在构造上所呈现出相应的语法系统密切相关。具体地说,语场是由整个语法系统里的一部分来建构,即通过过程(动词)、参加者(名词)和伴随状态(时间、方式和地点介词短语等)组块来实现。这种表示“谁为什么对谁以怎样地方式在何时何地做了什么”的语法组块,一般称做语言的及物性系统。表示参与者角色和彼此关系等人际意义的语旨则由语言的语气系统体现。这里的语气,据Eggins (1994)包括了小句结构类别(陈述句、疑问句等)、肯定性或道义性程度(情态)和表示态度、感情色彩等的评价词语等在内的变项。而语式则由语言的另一种语法系统,即主位系统——对小句信息组织上的前景化(强调)和连结的语法组块来实现。总之,情景语境的这三个变项与组成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前已指出,人们基于各种意图使用语言,或者说在语言可以表达的各种各样的意义中,系统功能语言学把人们使用语言要表达的各种意义归纳、概括和抽象为语言所能发挥的三种元功能,即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为发挥这三种功能而在设计构造上呈现相应的特征。所以,Halliday认为语言的这三种意义/功能向上与语境连接,向下和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关联。也就是说,语篇的语场与概念意义直接相关,而概念意义是由语法系统里的及物性组块体现;语篇的语式与语篇意义直接关联,该意义是由语法系统里的主位组块体现;语篇的语旨与人际意义直接相关,它是由语法系统里的语气组块体现。语言、语境和意义/功能三者间的关系,参考Eggins (1994)图示为:

图3-5 语言、语境、意义/功能间关系

鉴于反映情景语境的语域的三个变项语场、语旨和语式与组成语言意义系统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以及语言的形式系统:词汇—语法系统里的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主位系统一一对应,因此在讨论和描写语境对意义和措辞的影响时宜选取语境里的情景语境—中观语境,即语域,作为开展对语料分析的基本视角和方法,而对其他语境如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等的考察则是在语域分析的基础上展开。这一思想将具体体现在后面对译文质量评估模式的论述部分。那么从翻译和翻译评估的角度,上面关于语篇语域的论述有何指导与启发呢?

就语篇的语域而言,译者,作为读者,首先必须对源语语篇的语场、语旨和语式及其在语育层面上的体现特征有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必须对译语语篇的相应特征,尤其是不同于源语语篇之处有清楚的了解,这是译者进行有效语际转换的基础。

语域在不同语言中的表现应该说是基本相同的,但不同语言的语域特点也存在不尽相同之处。如哈荻姆(Hatim, 1990)指出,一篇由阿拉伯语译为英语的新闻报道,由于译文的语域特征与同一语域的英语语篇格格不入而造成交际上的困难。另外,在语域的要素之一语式上,不同语言的体现情况虽然基本相同,但也存在差异的情形。娜米(Namy, 1979)提到过给美国和法国工会官员做口译时,译者就须不断变化语式:因为法国工会官员总是用一种正式的受过教育的语气说话,而美国同行却爱用大白话,这样一来,从译者的角度,法译英就要译得口语化些;反之,英译法时则要文雅些。至于翻译如何因应语域的不同划分出不同语篇类型、制定翻译策略,如何操作及评价我们拟在后面专题讨论,这里不述。

如果说语域讨论的是情景语境,那么体裁则是关于文化语境的概念,两者的区别在于对语境描写抽象程度上的差别。比起语域,体裁—文化语境,更为抽象和概括。换言之,对于某一语篇/话语,即便我们不能确定它的具体发生场景,也可以识别其体裁—语篇类别。比如说,Eggins (1994)指出,对于下面这样一个语篇:

1.S1 yes please

2. S2 can I have these two like that

3.S1 yes

4.S1 one's forty-five

5.S1 one's twenty-five

6. S2 and have you got...the...of...

7.S1 yes

8.S2 (Anzac)

9.S 1 how many would you like

10. S2 four please

11.S1 two of each?

12.S2 what you have got

13. S1 uh there's two different designs on the—

14.S2 I'll take two of each

15. S 1 uhum

16. S 1 right. . . that's a dollar seventy thank you

17. S 1 here we are

18.S2 thank you

19. S 1 thank you

20. S 1 dollar seventy that's two four and one's five

21.Thank you very much

22.S2 thank you

23. S1 they'll be right I'll fix those up in a moment

24. S2 okay

我们就很容易判断出其语篇类别,即体裁上,它属于“买卖”,尽管我们不清楚语场——买卖什么,语旨——买卖者即参加者的具体身份等。

我们之所以能识别语篇体裁,这是因为在同一语言文化环境里人们对用语言进行交际实现不同的目标有一套本文化环境里大家都认可、共享的相应不同的步骤、结构。也就是说,比方讲,说故事和约会,这是两种不同的言语交际活动类型——语言使用形式,有不同的交际目标,不同的步骤和因此相应不同的语篇结构。换言之,所谓体裁,是指同一文化里参与交际的人们使用语言而从事的一种有步骤、有目标、有意图的活动。因此,在结构上,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纲要式结构。举例来说,对于学术论文这一体裁来说,其纲要式结构一般是:提出论点,摆出证据,批驳反面证据,对论据进行概括和重复论点等;而菜谱这一文本类型的结构则为:菜名,简介,原料,烹饪方法和可供食用人数。但无论语域还是体裁,其共同的一点都是通过语言来体现,不过语言对体裁的体现是通过语言对语域的体现这一中介实现。这一关系,借鉴Eggins (1994) ,图示如下:

图3-6 体裁、语域、语言

就语言对体裁的体现来说,同一体裁的不同结构部分和不同的体裁之间在语言的体现样式方面都相应地不同。显而易见,写学术论文所用的语言,无论是结构还是选词必然不同与菜谱;同理,同一体裁里的不同结构部分在语言体现上也有区别,如,就英语菜谱的上述结构而言,一般来说,菜名由名词(组)表达,简介由完整的句子体现,原料由带有数量词的名词短语体现,烹饪方法由命令小句完成,而可食用人数则由非完全陈述小句体现。

体裁之所以有系列步骤,正如Martin (1984)指出,是因为人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而每一步骤所表达的意思构成了整个语篇所要实现的交际意图的一部分。所以体裁的纲要式结构事实上与语篇的信息组织密切相关。我们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既然以研究实际的语言使用——语篇、话语为对象,而不仅仅是其组成部分——小句、句群,当然不能不关注语篇的结构即信息组织的问题,而这一点对于在语篇的高度评价译文的质量颇有关系。

语言交际既然在一定的文化语境里发生并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从有效交际的角度我们当然要对一定文化里不同体裁在结构上和语言体现样式上的特征了然于心。从翻译和翻译评估研究的视角,以上关于体裁的认知有何启发和借鉴意义呢?

翻译,作为言语交际(语言应用)的一种形式, 自然在语篇的层面上展开(黄国文、张美芳,2003) 。在论述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何对语篇、话语情有独钟,将其作为本学派语言研究的基本单位时,Halliday (1983)说:“对一个语言学家来说,只描写语言而不考虑语篇是得不出结果的;只描写语篇而不结合语言则是不实际的。”那么该如何对语篇予以描写和阐释呢?朱永生(2001)转述道:“当我们接触语篇时,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过程,分析讲话者做出了哪些选择,放弃了哪些可能性,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结果,分析语篇内各个部分具有何种功能,不同组成部分之间有哪些意义上的联系,通篇在修辞上有哪些特点等。”以此观之,我们不妨给翻译下这样一个描写性定义:翻译,从过程看,就是译者对源语语篇所包含意义的发掘、所发挥功能的识别,然后,在综合考虑目的语言各种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译者)确定翻译目标、制定翻译策略和选择翻译方法,最后表现在语篇平面上有意识地系列选择的言语操纵;从结果看,就是以语篇属性或特征的形式反映此一过程而呈现出来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翻译语篇。因此无论是翻译实践、翻译研究还是翻译批评,我们都宜以整个语篇为基本视角。从这个角度,就文化语境——体裁对翻译的影响而言,主要表现出三种情形:

一、一种在源语文化环境所熟悉的体裁在译文语言文化里并不存在,或反之

比如汉语的“联边”,它让三个以上在一起的汉字使用同一偏旁部首,让读者看了这反复使用的偏旁,就能联想起与这个偏旁有关的形象;英语是拼音文字,无法把汉语偏旁反复使用的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给表达出来,不可译在所难免。如:在清朝,侍郎毕某宴请尚书王某,约蒲松龄作陪,三人饮酒属对。毕侍郎彬彬有礼,出了第一联:

三字同头左右友,

三字同旁沽清酒,

今日幸会左右友,

聊表寸心沽清酒。

王尚书盛气凌人,出了第二联:

三字同头官宦家,

三字同旁绸缎纱,

若非当朝官宦家,

谁人配穿绸缎纱。

蒲松龄不畏权贵,出了第三联

三字同头哭骂咒,

三字同旁狼狐狗,

山野声声哭骂咒,

只道多多狼狐狗。

再如: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上下联各在其偏旁包含“金木水火土”五行)

二、同一体裁的纲要式结构在译入语环境里呈现不同的面貌(不同的互文性)

就语篇的体裁来说,不仅表现出前述某一体裁在译出和译入语不同文化环境下的相互空缺情形,还表现在同一体裁的纲要式结构的差别。

例句:

小说的艺术表现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严谨、缜密的结构,生动准确的个性化语言,特别是鲜明的人物形象,都是非常杰出的。书中出现的人物,粗计多达四百多人。不仅主角贾宝玉、林黛玉和其他十多名主要人物成为人们熟知的艺术典型,而且许许多多次要人物,有的甚至是一笔带过的,也都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小说的艺术表现,达到如此高超的水准,在世界文学名著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artistic presentation of the novel has reached the acme of perfection. ) The novel is outstanding for its brilliantly balanced structure, a lyrical yet precise prose style and rich characterization. Although there are more than four hundred characters, the principal characters number fewer than twenty with Jia Baoyu and Lin Daiyu pre-eminent. (Among the array of secondary characters, even those appearing only briefly has reached a high standard that is rarely seen among literature works worldwide.) (李运兴,2001: 210—211)

上面是一篇介绍《红楼梦》的短文中的一个句群,旨在阐述《红楼梦》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但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划线部分)一个像是开篇综述,另一个则像篇末总结,俨然形成了一个微型的古文写作的“起、承、转、合”的惯用程式。而英语说明文的写作,十分强调段落的一致性和主题句的运用。“为了达到思想和感情的一致性,段落不能含有任何冗余的东西。作者必须把那些虽然真实却与主题无关的多余的事实删除掉。这些事实破坏一致性,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Hall,1979)上述译文的译者依照英语语篇的行文习惯,删除了原文中一头一尾的两句话。括号里的译文系为与汉语对照而设。

三、体裁的纲要式结构虽然在译文语篇里无需做出改变,但其体现样式却与原文不同

正如黄国文(2001)所指出的, 由于语言文化共性的存在,在不少情况下不同语言文化社区的人使用语言的目的是一样的,语言行为所需要的步骤也基本一样的。如到糖烟酒店买香烟,到邮局买邮票,到市场买菜,中国人和英国人的语言基本步骤是一样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环境的差异,在不少情形下,对于同一语篇体裁来讲,在翻译成目的语时,虽然其纲要式结构无需做出什么改变,但在体现样式方面却要因应新的环境做出变化。对此,张美芳(2001)指出,虽然对于“学术研讨会会讯”的语篇体裁而言,无论英语,还是汉语,其纲要式结构是大致相同的,即:①会议名称、时间、地点;②会议主题;③具体议题;④会议摘要:要求和寄出期;⑤发具体通知时间。但在体现这一纲要式结构的语言结构方面,汉语的行文与措辞却与英文相当的不同。以下是张文给出的英语原文和汉语译文,两种文本在体现样式上的不同可谓显而易见。

(1) CALL FOR PAPERS

(2) Papers are invited for the

Eurolex Thi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4—9 September 1988

Budapest, Hungary.

(3) Papers are invited on all aspects of lexciography,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4) The main field of interest reflected in the Congress programme will be:

General (monolingual or bilingual) , computational Terminlogical and specialized translation lexicography.

(5) Papers relating to the lesser-known languages will beparticularly welcome.

(6) Abstracts (approximately 1,000 words) in any of the Congress languages,English, French, German or Russian, should be sent to the Lecture Programme Organizer, Dr. Tamas Magay, at the above address by 15 November 1987.

(7) A response will be sent before the end of February 1988...(Baker 1992: 104 )译文: (1)征文启事。 (2)欧洲辞书协会第三届国际研讨会将于1988年9月4—9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 (3)会议涉及范围包括辞书编撰的理论与实践,历时与共时研究等各个方面。 (4)会议的主题是:普通辞书(单语或双语),计算术语辞书、专业翻译辞书。(5)会议将优先考虑关于小语种辞书编撰研究的论文。 (6)凡欲参加会议者,请于1987年11月15日前将论文摘要(约1000字)寄往信头地址交会议组稿人坦马斯·马盖博士收。论文摘要可用英、法、德、俄等大会语言中任何一种。 (7)经审稿同意接受后将于1988年2月底前发邀请信。

因此,立足于语篇翻译的角度,为实现译文相对于原文的“对等”,译者必需因应目的语在语篇的纲要式结构和体现样式方面与源语的不同情形,在译文语篇建构时,即篇章信息的组织上做出适度调整。

宏观语境而言,在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背后,还有一个更高层面的语境——意识形态。使用语言时我们之所以要遵循相应体裁的纲要式结构和体现样式,在语域的层面行文措辞要因应语场、语旨和语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追根究底,根本上说来还是所属文化里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审美期待等在内的意识形态作用的结果。就翻译的情形而言,由于面对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环境,这样目的语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源语社会就常有不同,从而对译者的翻译策略和操作产生影响。

据孙致礼(2001) ,《寡妇》一书中有相当的篇幅描写女主角佩吉跟她女儿的男友在水下做爱的情节,这在中国人看来完全是乱伦,如果再把所有的细节也赤裸裸地译出来,势必引起读者的义愤,因而他在与人合译该书时,对原文中的露骨描写处理成只留下“佩吉第二次失去了知觉,而且平生第一次经历了性高潮”,以暗示他们在水中的龌龊勾当。我们认为孙致礼这样做就是考虑到中西文化在包括伦理观念等在内的文化观念的差别。王东风(1998)曾指出:“中国是一个具有二千多年封建史的社会,千百年封建文化的积淀造就了一个在伦理上相对保守和敏感的社会;相形之下,西方文化经历过旨在解放人性,走向自然的文艺复兴的洗礼,对人性的尊重超过对礼教的膜拜,因此在伦理上具有较大的开放度。”由于这一差异,西方文学中的一些赤裸裸性描写在我们的主流伦理文化里是难以容忍的,因此,翻译时必须对之做出淡化处理。同理,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莎翁完全可让朱丽叶发出这样的感慨:

“He made you for a highway to my bed;

But I, a maid, die a maiden-widowed.”

诗中的“you”指的是软梯, “He”指的是罗密欧。照字面直译则可翻译成:

“他(罗密欧)本要借你做捷径,登上我的床;

可怜我这处女,守活寡,到死是这样。”

但是, 由于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社会,千百年的封建文化沉淀造就了一个在伦理上保守和敏感的社会,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对男女幽会场合的描写一般十分含蓄,所以,上世纪初朱生豪在翻译这两行时是这样处理的:

“他要借你做牵引相思的桥梁,

可是我却要做一个独守空闺的怨女而死去。”

其中道理,正如方平所指:“男女幽会场合也会出现在我国才子佳人的戏曲中,像《西厢记》的‘酬简’,《牡丹亭》的‘惊梦’:羞羞答答的大家闺秀,只宜半推半就, 自始至终是一个哑角,哪能无所顾忌地说出登上我的床呢?”当然,在今天,由于人们性观念较上世纪的开放,我们在翻译时或许完全不必再那样羞羞答答。总之,意识形态,这只看不见的手,无不时时刻刻对翻译发生影响。从译文评估的角度我们当然不能对之避而不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