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协调发展

如何理解协调发展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是要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建议》从四个方面部署了推动协调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协调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树立协调理念,就必须深刻认识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树立协调理念,坚持协调发展,是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因为,一方面,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原则。经济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在整体中都有着基本的位势和功能,都是整体有效运转和功能发挥不可缺少的。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需要充分发挥各部分的作用,保持各部分的协调平衡。如果出现了短板,则整体功能的发挥就只能取决于短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木桶效应”和“短板原理”。所以,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不能形成长板过长、短板过短的不平衡现象,不能长时间地在一些部分着力过多,而在另一些部分着力偏少。协调出合力,协调出均衡,协调出整体效益和效率。只有通过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发展、综合发展、平衡发展,才能增强整体功能、提高整体效益和效率。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已到了必须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时候了。我国发展中的一大问题就是不协调,突出表现为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在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不然后程就跑不下去了。如果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一系列社会矛盾就会加深,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就难以抓好,国家综合实力就难以稳步增强。因此,“十三五”时期要把增强发展整体性、增强发展协调性作为重要方向,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特别是要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建议》从四个方面部署了推动协调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这就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