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等价关系与集合的分类

等价关系与集合的分类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构造一个U-SVM所需要的训练集:令负类集{,…定理4.1:一定存在类2:{,…,},使得问题(4-7)与问题有相同的解。不同的等价类对应不同的矛盾数。基于此,可以构建相应的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120],而U-SVM就是该原则的一个实现方法。同理,对NPSVM的第二个优化问题,仍然可以构造一个基于负类为Universum集合的U-SVM问题,使得两个问题的解相同。因此,给出了NPSVM的一种统计学习理论的解释。

本节从U-SVM的角度来解释NPSVM的原理。首先对给定的训练集

我们构造一个U-SVM所需要的训练集:令负类集{(xp+1,-1),…,(xp+q,-1)}为类1,正类集{(x1,+1),…,(xp,+1)}作为Universum集,并假设存在和类1对应的另一类集合{(xp+q+1,-1),…,(xp+l,-1)}为类2。针对此训练集,应用U-SVM对类1和类2进行分类,则得到与问题(4-2)对应的原始优化问题

图4.1 问题(4-7)的几何解释
(Figure 4.1 Geometr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oblem(4-7)in R2

图4.1 给出了上述问题的几何解释,一方面,其要求Universum集合(即正类点“+”)尽可能地居于两条细红线(w·x)+b=-ε和(w·x)+b=ε所界定的ε-带内,类1(即负类点“*”)尽可能在左侧的细红虚线(w·x)+b=-1左下方,而某个假设存在的类2(即点“”)尽可能在右侧的细红虚线(w·x)+b=1右上方,同时其要求ε-带对应的间隔尽可能的大。下面证明一定存在着类2所对应的集,使得问题(4-7)与问题(2-45)有相同的解。

定理4.1:一定存在类2:{(xp+q+1,-1),…,(xp+l,-1)},使得问题(4-7)与问题(2-45)有相同的解(w,b)。

证明 设针对训练集(4-6),问题(2-45)的解为(w,b,ξ-),显然其也是问题(4-7)的可行解。要使得(w,b,ξ-也是问题(4-7)的最优解,则只需找到集合{(xp+q+1,-1),…,(xp+l,-1)},使得如下的问题最优值为0。

进一步,即找到满足

的xj,j=p+q+1,…,p+l即可。显然对已知的(w,b),一定存在着满足此不等式组的xj

上述定理告诉我们可以通过求解问题(2-45)来代替求解问题(4-7)。换句话说,两类分类问题(负类(类1)和正类(Uninversum集合))的最优的正类点中心超平面(w·x)+b=0,对应着类1和类2通过U-SVM得到的最优分划超平面。而U-SVM是基于Uninversm的最大矛盾原则构建的[117],所以NPSVM也遵循了该原则:假设F为候选函数集,基于Uninversum的最大矛盾原则构造等价类Γ1,…,Γm,该等价类将函数集划分为m个集合,每个集合中包含无穷多个等价的函数,其等价性由Uninversum集合确定。即如果某个等价类Γr中存在两个函数f(x,α1)和f(x,α2)使得

那么我们就说Universum集合中的点xt对等价类Γr产生一个矛盾,产生矛盾的点xt的个数为对该等价类大小的一个定量描述。不同的等价类对应不同的矛盾数。基于此,可以构建相应的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120],而U-SVM就是该原则的一个实现方法。同理,对NPSVM的第二个优化问题,仍然可以构造一个基于负类为Universum集合的U-SVM问题,使得两个问题的解相同。因此,给出了NPSVM的一种统计学习理论的解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