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的正确性,必须由实验来验证.1927年,美国物理学家戴维逊(C.J.Davisson)和革末(L.H.Germer)的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图14.11(a)是戴维逊-革末实验装置图.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经电场加速后投射到镍晶体的特选晶面上,经晶面散射进入电子探测器,即可测出散射电子束的强度.实验时,保持电子束的掠角不变,改变加速电压U,观察散射电子流的电流强度I,实验

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的正确性,必须由实验来验证.1927年,美国物理学家戴维逊(C.J.Davisson)和革末(L.H.Germer)的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图14.11 戴维逊-革末实验

事实上,当我们把电子束看成一束波时,这就与 X射线在晶体上的衍射完全相同.如图14.12所示,设晶体的晶格常数为a,根据X射线衍射理论,衍射极大的空间方位与入射电子束的波长满足布拉格方程,即

将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式(14.23)代入布拉格方程中,可得电子流强度取极大值时与加速电压的关系

由上式可以算出各极大值点所对应的U值,结果与实验完全符合.这样不但证明电子确实具有波动性,同时也证明了德布罗意公式的正确性.

图14.12 电子束在晶面上散射示意图

同年稍后,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G.P.Thomson)做了另一个电子衍射试验,他把经电场加速的电子束打到金箔片上,结果在金箔片后的底片上拍摄到电子衍射的图样,如图14.13所示.根据这些衍射环的半径可算出电子波的波长,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德布罗意波长公式,证实了电子的波粒二象性.20世纪30年代以后,质子、中子、氦原子、氢分子等微观粒子都被证实同样存在衍射现象,特别是中子衍射技术,已成为研究固体微观结构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波动性是粒子自身固有的性质,而德布罗意公式是反映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基本公式.德布罗意因提出物质波理论而获得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14.13 电子穿过金属箔的衍射

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已在现代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电子显微镜就是一例,我们知道显微镜的分辨本领与光波的波长成反比.当加速电场很大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可以比可见光波长短得多,如U为10万伏时,电子的波长为0.004nm,比可见光小10万倍.因此利用电子波代替可见光制成的电子显微镜具有极高的分辨本领,其分辨本领可以达到0.1nm,放大倍数达几十万倍,不仅能直接看到蛋白质一类较大的分子,还能分辨单个原子,对于研究物质结构、晶格缺陷、病毒和细胞组织,以及纳米技术生命科学和微电子学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过电压U加速后,电子的动能为

由此可得

根据德布罗意公式,电子的波长为

例14.5 试估算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中子的质量

 热中子是指在室温下()与周围处于热平衡的中子,它的平均动能

它的方均根速率为

则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