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婴幼儿的双上肢与目标训练

婴幼儿的双上肢与目标训练

时间:2024-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将婴幼儿横坐在治疗师的大腿上。同时治疗师将自己的重心向前转移,带动婴幼儿的重心向远离自己身体的方向转移。治疗师用右手和手臂施加一点力,使婴幼儿右侧手臂外展和屈曲。治疗师用食指向婴幼儿的肩部施加一点向下的压力,向婴幼儿输入一个直接的体位支撑的感觉。在维持婴幼儿的手臂外展外旋和肩关节下压时,治疗师向婴幼儿的一只手臂施加一点向侧上方的牵拉力,稍微放低另一只手臂。婴幼儿会外展非承重侧的腿,调整自身平衡。

一、训练目的与目标

1.训练目的

● 为所有的侧面重心转移做准备。

● 促进婴幼儿上肢抓取东西和保护性伸展反应能力。

● 促进婴幼儿从坐位向其他体位转移的能力。

2.训练目标

● 牵拉斜方肌和肩胛提肌(让肩胛上抬和颈过伸的肌肉)。

● 牵拉承重侧躯干的肌肉。

● 离心性地激活婴幼儿承重侧髋、躯干和颈的肌肉。

● 向心性地激活婴幼儿非承重侧髋、躯干和颈的肌肉。

● 通过触觉、本体觉、视觉和前庭觉给予感觉刺激。

● 通过感觉反馈诱导调正反应。

● 训练身体重心位置改变后正确的姿势反应和平衡反应。

● 训练对平衡要求的评估和预计。

● 激活颈和躯干用于侧面调正反应的肌肉。

● 激发上肢侧面保护性伸展反应。

二、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1.操作方法

(1)治疗师长坐在治疗垫上(也可坐在凳子或球上),髋关节屈曲90°。将婴幼儿横坐在治疗师的大腿上。治疗师用右手(诱导手)握住婴幼儿的肱骨,食指放在婴幼儿的肩上。将左手(辅助手)从婴幼儿的背后握住婴幼儿的前臂近端,外旋肱骨(图4-8-1)。治疗师的左侧手臂要接触到婴幼儿的背部,在必要时可辅助婴幼儿。

图4-8-1

(2)治疗师用左侧手臂使婴幼儿的躯干伸展,在矢状面成一条直线(或尽量接近中立位)。可以外旋婴幼儿的肱骨帮助躯干伸展。同时治疗师将自己的重心向前转移,带动婴幼儿的重心向远离自己身体的方向转移。治疗师用左手和手臂外旋、外展和屈曲婴幼儿的左手臂,用重心转移和手臂的运动牵拉婴幼儿的一侧躯干,同时,用右手从婴幼儿的右侧肩部稍微向左侧髋部施加一点压力(图4-8-2)。在训练时,治疗师左侧手臂要继续放在婴幼儿的背部,帮助躯干伸展。要让婴幼儿的骨盆和胸廓一起运动,在骨盆没有运动的时候,不要移动婴幼儿的胸廓。如果在运动过程中胸廓移动超过骨盆,可能会牵拉胸廓和骨盆之间的肌肉,导致躯干不稳。

图4-8-2

(3)治疗师把自己的重心向后转移,带动婴幼儿的重心向靠近自己身体的方向转移。治疗师用右手和手臂施加一点力,使婴幼儿右侧手臂外展和屈曲。当婴幼儿的重心转移到右侧髋上后,治疗师用左手放低婴幼儿的左侧手臂,帮助诱导非承重侧头和躯干的侧面调正反应(图4-8-3)。

图4-8-3

(4)在一侧重复几次重心转移和牵拉训练后,让婴幼儿转身,面向另一个方向,重复同样的重心转移训练(图4-8-4)。这时,治疗师的左手是诱导手,右手是辅助手。

图4-8-4

(5)在婴幼儿向右侧转移重心时,治疗师同样要用左手向对侧髋部稍微施加一点压力(图4-8-5)。这将有助于婴幼儿重心向对侧髋部转移,也有助于诱导非承重侧的躯干侧屈。斜向的压力也增加了婴幼儿对新的姿势的感觉反馈。同样,要让婴幼儿的骨盆和胸廓一起运动。

(6)假如婴幼儿较大,可以让婴幼儿坐在治疗垫上使用这项技术。婴幼儿在治疗垫上取长坐位,治疗师坐在婴幼儿的身后,这样治疗师的重心可以随婴幼儿一起转移。治疗师将双手放在婴幼儿的肘部,手掌和手指握住婴幼儿的手臂,食指放在婴幼儿的肩上,外展和外旋婴幼儿的双上肢,帮助婴幼儿伸展躯干,并在中立位成一条直线(或接近中立位)。治疗师用食指向婴幼儿的肩部施加一点向下的压力,向婴幼儿输入一个直接的体位支撑的感觉。

在维持婴幼儿的手臂外展外旋和肩关节下压时,治疗师向婴幼儿的一只手臂施加一点向侧上方的牵拉力,稍微放低另一只手臂。牵拉要缓慢但有力,使婴幼儿的重心转移到一侧躯干和骨盆上(承重侧是牵拉的那侧)。对承重侧牵拉会诱导非承重侧侧屈。婴幼儿会外展非承重侧的腿,调整自身平衡。当重心转移后,骨盆必须在侧面超过股骨(图4-8-6)。

图4-8-5

2.注意事项

● 对婴幼儿的两侧进行同样的训练,要把婴幼儿的重心向每一侧转移。

● 在转移婴幼儿重心时,治疗师要用辅助手臂维持婴幼儿的躯干伸展。

● 在转移婴幼儿重心时,用歌声来鼓励、安慰和诱导婴幼儿。也可以和婴幼儿一起坐在镜子面前,让婴幼儿看到自己的运动。

● 在外展婴幼儿的手臂时,一定要使手臂外旋和外展,牵拉一侧肩胛带(特别是背阔肌)。

● 不要强行牵拉婴幼儿的手臂,施加牵拉力时要缓慢而小心。

● 将婴幼儿的双上肢维持在外旋位。

● 治疗师的身体要随着婴幼儿的重心向前和向后移动,可以帮助婴幼儿重心的转移。

● 要让婴幼儿的骨盆和胸廓一起运动。

● 只在额状面运动,不要旋转婴幼儿。

● 要给足够的时间,等待婴幼儿出现侧面调正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