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怎样能让宝宝爱和小朋友一起玩儿

怎样能让宝宝爱和小朋友一起玩儿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思睿21个月了,长得白白净净的可精神了。比如故事中的思睿,他并不是没有和别的小朋友互动,他是在用他认为安全的方式在进行着人际交往。宝宝们在“冲突”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在碰撞中提高交往的技能,在矛盾中习得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态度与方式,对于宝宝来说,或许是最为宝贵的一生财富。

成长故事

镜头:

思睿21个月了,长得白白净净的可精神了。不过妈妈发现他好像不太愿意和别的小朋友玩,最近带儿子参加了几次亲子活动,每次思睿参加群体活动的兴趣都不大,总是拽着妈妈找个角落自己在那儿玩,偶尔也会看看其他小朋友玩,妈妈让他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时,思睿就会摇头,还是自己去玩儿。妈妈认为是平常出来得少,要多带孩子出来参加活动;爷爷奶奶认为每次出来孩子困,大人累,得不偿失。孩子愿意自己玩就自己玩呗,上了幼儿园、上了学就好了。妈妈却担心这样下去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

观点一:孩子小时候都是自己玩,上学就好了。

观点二:孩子要从小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不能总自己玩。

故事解析

好多年轻父母担心孩子性格孤僻,不合群儿,对以后的人际交往会产生影响,甚至还有些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是来自神秘世界的星星的孩子(孤独症)。这份担心的背后在说明这样的孩子数量在增多,引起了全社会关注,也表达出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期望。而造成这份担心,主要是因为成人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理解孩子与同伴相处的关系模式。

其实只要仔细去观察,会发现大部分3岁以前的孩子都像是驰骋在自己王国中的“独行侠”,即使现在的父母非常重视社交培养,宝宝还躺在婴儿车里时,就已经开始和小区里年纪相仿的其他宝宝在一起了,真可谓两小无猜。可孩子们几乎都是各玩儿各的,互不干扰,彼此间很少交往,就像两条各自延伸的平行线,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处于以“物”为中介的同伴交往关系状态。当孩子3岁左右进入幼儿园后,游戏活动成为展开互动的重要场景时,宝宝才能从中逐渐懂得并学会基本的交往方式,建立起社会交往来。

每个宝宝都有着自己的性格特质,每个家庭的人文环境与交流互动方式也不太一致,因而每个宝宝的交往方式也就有所不同。比如故事中的思睿,他并不是没有和别的小朋友互动,他是在用他认为安全的方式在进行着人际交往。你看别的宝宝做游戏时,思睿偶尔也会去活动场地,不过不是融入活动中,而是选择和妈妈一起玩儿,这就是他的社交方式,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并在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到孩子的喜好和兴趣点,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一定是个什么样子,更不能急于求成地要求孩子改变,一定要尊重孩子性格特点。

给孩子创造适合的社会交往的机会,对于促进宝宝走出家庭圈子,走进更为广阔的天地是非常有益处的。爷爷说的也有道理,舟车劳顿确实会让孩子受累,老人的体能有时也会吃不消,这样的活动不妨交由父母去落实,这也是一种弥补爸爸妈妈平常没有时间陪孩子的良机,千万不能因为怕累、怕生病而限制孩子不参加活动。让宝宝多接触与同伴及社会的活动,获得更多的角色体验,懂得一定的交往技巧和社会准则,慢慢地学会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儿,更好地融入同伴中。

游戏活动是提高宝宝交往能力的主要方式与重要渠道,借助游戏活动帮助宝宝与同伴进行合作,即使宝宝还没有形成比较固定的玩伴,也能从中体会出同伴合作的乐趣。由于两岁左右的宝宝还不会交往,与小伙伴发生一些在大人看来的“冲突”在所难免,实属正常,家长一定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吃亏”,也不要限制宝宝的交往活动。谁说宝宝之间的争、抢、打、闹不是属于他们的社交方式呢?宝宝们在“冲突”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在碰撞中提高交往的技能,在矛盾中习得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态度与方式,对于宝宝来说,或许是最为宝贵的一生财富

智慧锦囊

(1)婴幼儿也会产生最初的友谊,互相喜欢对方,但并不长久,甚至在一个小时内就可能转换几个朋友。对宝宝来说,朋友就是一个与自己玩了一会儿的人,与成人对朋友或者同伴的认识不同。

(2)幼儿时期交往能力的高低,不能预测他长大后的社交能力,很多幼年很内向的人成人后在社交上没有任何问题,因此无须这个时候就开始担心,而是多提供一些社交活动的机会。

(3)社交开发不是越早越好,而是应该逐步常态化,根据自己宝宝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法,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4)不同性格的宝宝,面对环境与同伴的方式不同,应该给予尊重。

(5)为孩子创造“由近及远”的交往环境,先在亲戚朋友的孩子中尝试同伴交往,体验与伙伴交往、一起玩耍的快乐!逐步扩散到幼儿园的小朋友、社会的小朋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