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修祠建塔祭烈士

修祠建塔祭烈士

时间:2022-08-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广东革命党由胡汉民、姚雨平发起,由姚雨平率队组织了广东北伐军,抵达上海,加入江浙联军,参加光复南京战役。“文革”期间,粤军阵亡将士墓被毁。11月20日,在灵谷寺为阵亡将士公墓举行了有1万人参加的公墓落成暨公祭典礼。公墓正门为仿古建筑,上铺绿色琉璃瓦,下辟三拱门,正门额题“国民革命烈士之祠”。再进为明代无梁殿作为的祭堂,内有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以及镌刻国民革命烈士阵亡将士名单的石碑。

除了龙蟠里修建的浙江烈士祠 【图31-2】之外,在莫愁湖建有粤军将士纪念墓,在灵谷寺建有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

图31-2 浙江烈士祠

 位于龙蟠里,由浙江联军统帅朱瑞在辛亥革命光复南京战役之后兴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廷调动军队进行镇压,汉口、武昌相继失守,武昌危在旦夕,黎元洪通电各省支援。广东革命党由胡汉民、姚雨平发起,由姚雨平率队组织了广东北伐军,抵达上海,加入江浙联军,参加光复南京战役。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张勋率领的辫子军与山东、安徽的清军沿津浦路进攻南京。粤军发表《渡江誓师文》,挥师北上,在蚌埠车站设立司令部,抗击清军。先后取得固镇首捷、宿州大捷、攻克徐州东线北伐的胜利。

1912年3月,粤军班师回到南京,在莫愁湖南岸,为55名阵亡官兵建立墓穴,以示纪念。孙中山亲书“建国成仁”刻碑,树立于墓群之前。后来因为战乱,年久失修,墓地杂草丛生,1948年1月将群墓合为一冢。“文革”期间,粤军阵亡将士墓被毁。1979年3月重修。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三年北伐,国民党数万将士血洒中国大地,为了“安慰忠魂”,1928年11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建造公墓。1929年9月确定灵谷寺旧址为公墓墓址。邀请美国建筑师墨菲设计灵谷寺阵亡将士公墓,中国工程师刘锡梦为监工工程师。公墓方案包括三座公墓、一座纪念馆、一座纪念塔、一座石牌坊。改建金刚殿为公墓的正门,改建无梁殿为公墓的祭堂。

阵亡将士公墓1931年3月动工,由上海陶馥记营造厂以80万元(后改为92万元)包价承建,至1935年11月完工。11月20日,在灵谷寺为阵亡将士公墓举行了有1万人参加的公墓落成暨公祭典礼。公墓葬阵亡将士33 224人,已经不局限于北伐时期阵亡将士,还包括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及后来的华北长城抗战阵亡将士。

公墓正门为仿古建筑,上铺绿色琉璃瓦,下辟三拱门,正门额题“国民革命烈士之祠”。进入正门是一条青石甬道。再进为明代无梁殿作为的祭堂,内有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以及镌刻国民革命烈士阵亡将士名单的石碑。祭堂以北是第一公墓,公墓后面是纪念馆。“文革”期间,除无梁殿、纪念塔(俗称九层塔)未遭破坏,公墓牌坊等都被毁。(卜承祖主编《追寻辛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