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洒落与悲壮

洒落与悲壮

时间:2022-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一洒落,一悲壮耳。宋代著名词人,欧阳修、范仲淹等著名词人或出其门下,或为其幕僚。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意境与《蒹葭》一篇很接近。只是《蒹葭》情调洒脱,晏殊词情调悲壮。《蒹葭》与《关雎》很类似,都是描写对心上人求之不得的感触。表达的同样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无限惆怅,《蒹葭》让人对少年的思慕之情有着无限感触,而晏殊的词却把人强烈地带入那种足以穿透心灵的悲伤当中去。

《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注 释

①风人:即国风的作者,后泛指诗人。深致:达到精微精深的境界。②晏同叔: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人。宋代著名词人,欧阳修、范仲淹等著名词人或出其门下,或为其幕僚。词作雍容和缓,温润秀洁,虽然内容多是抒写相思离别之苦,含情凄婉,但是忧愁之中往往透露出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悟,深为后人称许。

词 解

《诗经·蒹葭》一篇最能体现诗人深远的情致。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意境与《蒹葭》一篇很接近。只是《蒹葭》情调洒脱,晏殊词情调悲壮。

评 析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溯洄,也就是逆流而上,溯游,则为顺流而下;从,是追寻的意思;湄和涘,都是指水边;坻和沚,指水中的沙洲;长、跻、右,分别代指道路漫长、险峻与曲折。

《蒹葭》与《关雎》很类似,都是描写对心上人求之不得的感触。不同的地方是《关雎》直抒胸臆,而《蒹葭》则显得更富有意味。在诗人的现实当中,道路充满艰难险阻而且极为漫长,伊人难以寻觅;他不得不溯游搜寻,却发现恍然间,她就在水中央悄然而立,似幻还真。朝思暮想的她似乎触手可及,但却永远无法拥她入怀。

写下这首诗的少年心中的凄苦并未被直白而洒脱的诗句所掩盖。这里不得不佩服先生眼光的精准。他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一句与《蒹葭》的诗意很接近,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洒脱仅为表象,仔细想一下那似近实远、可望而不可即的伊人“宛在水中央”的意象,就能够想象诗人的失落与痛苦,比之仅仅是“离恨苦”的“望尽天涯路”,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而那位在水一方的伊人,和那永远无法企及的爱情,已经被少年那无尽的情思深锁在心头,犹如琥珀般成为永恒。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天涯茫茫,长路漫漫,秋风渐起,伊人远隔,难以想见的情怀都表露无遗,而明知道“山长水阔知何处”,却依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依然“欲寄彩笺兼尺素”,这其中悲壮的意味已经浓得化不开了。

鹊踏枝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在晏殊的词当中,这首词算得上是他的代表作。“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一句更是堪称绝唱。表达的同样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无限惆怅,《蒹葭》让人对少年的思慕之情有着无限感触,而晏殊的词却把人强烈地带入那种足以穿透心灵的悲伤当中去。“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凋”字写尽了人们心中那种无人可以与之倾诉的苦楚。天涯漫漫,伊人何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个“尽”字,勾画出无尽的意境。西风遽起,独上高楼,抬眼望去,仿佛苍茫壮阔的天地间只留下这无法言说的无尽悲伤,绵亘千年始终不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