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柬埔寨洞里萨湖生活的人

柬埔寨洞里萨湖生活的人

时间:2022-0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水一方东南亚多雨,各个国家不乏江河海湖泊,生活在东盟各国水乡的人们,房屋各有千秋,生活也各有不同。缅甸水村 绝百年历史的泰国水村在变,缅甸第二大湖茵莱湖的水村却一如百年前,任凭时光流逝,风情依然不变。吴敖生和生活在湖边两岸的水上人家一样,循着老祖先的生活方式,住在传统的高脚屋或是渔船里,打鱼是他们最主要的营生。吴敖生的生活,也和洞里萨湖水一样,曾经大起大落。
在水一方_风起南方

在水一方

东南亚多雨,各个国家不乏江河海湖泊,生活在东盟各国水乡的人们,房屋各有千秋,生活也各有不同。

泰国水村 变

一个地方,如果是依山傍水,那就是十分理想的人类居住场所,位于印度洋安达曼海上的泰国普吉岛水上村庄,就是这样的地方。不仅仅是“傍水”,而是“在水”。从100多年前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移民开始在这里用树桩建房,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有200多户人家的大村落。他们沿袭祖上的传统,信奉伊斯兰教,许多房子带有明显的清真风格,与绿的山、蓝的水浑然天成,在佛教盛行的泰国显得特别的与众不同。起初,这里的人以捕鱼为生,十几年前,美丽的海滩、独特的村庄,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旅游业逐渐成为村里的主业,打鱼在村民的生活中没有那么重要了。

坚吉拉的一家,就很有代表性。从她的曾祖父开始,一直到她父亲,都以打鱼为生。不过今天,她父亲成了一名建筑工人,在村里忙着建旅社、餐馆,母亲在村里开了个卖旅游纪念品的商店。坚吉拉是普吉大学旅游专业的大三学生,假期的时候,到村里的餐馆打工。三个人都跟旅游密不可分。

村里的房子也在发生变化。过去,木板为墙茅草为顶;现在,越来越多的水泥房子出现在村里,屋里的内部结构,与东南亚陆地上的高脚屋没有太大的差别。不可否认的是,在腐蚀性强的海上,这样的房子要比竹木结构的房子结实耐用,这让那些有怀旧情结的人多少有点失落。但有一点始终不变,就是家里的门楣、墙壁,一定会刻有古兰经的经文。对这些变化,坚吉拉的父亲倒很坦然,觉得住在这样的村庄,是一辈子的幸运。

【坚吉拉的父亲】我是在这里长大的,最早是我的祖父、祖母来这里。以前跟现在的差别,就是以前只是捕鱼,自从有了旅游后,村里有了旅馆、餐厅、卖纪念品的,还有建筑、养鱼,有很多机会赚钱。在这里空气好,安静,风景漂亮,一切都很不错。

缅甸水村 绝

百年历史的泰国水村在变,缅甸第二大湖茵莱湖的水村却一如百年前,任凭时光流逝,风情依然不变。

茵莱湖是个内陆湖。生活在水乡泽国中的茵达族人,一般是把四根高脚木桩的房屋建在湖畔或岛边的浅水中,形成了一个个水上村落。房屋的结构,与陆地上的高脚屋大同小异。如果说有什么不同,就是陆地上的高脚屋,底下养牲畜或放农具,水上人家放的是小船,屋与屋之间用木板桥相连,每家的房前或者是屋后,都有一个小平台,用来泊船,可以在这里洗衣、取水。在一些小码头,女人们不仅洗衣,就地取水,洗个痛快,真是“近水楼台”!

小伙子看得眼都直啦!不过吸引他的是窗外的房子。不要以为在茵莱湖除了女人洗白白外就没什么令人惊奇了,茵莱湖水上人家的绝活,也叫人拍案叫绝。

各国的水村一般都能吸引外来游客,茵莱湖也不例外,这里的人家除了捕鱼、种田,还兼做点旅游工艺品,因此,家里的客厅往往特别大,既是生活的中心,也是生产的中心,制伞、打铁、纺织,各家有各家的绝活。因为地处水乡,这里的三个绝活,都与水密不可分。

第一个绝活:藕丝织布。取产于水中的野莲藕,掰断藕杆,轻轻一拉,藕丝就出来啦,果真是“藕断丝连”啊,用它织出的丝巾,清凉柔软。这么好的东西,按缅甸的习俗,一般都要献给和尚。“藕断丝连”,这是中国形容红尘男女的一句成语,不知道缅甸和尚懂不懂?

第二个绝活:单脚撑船。因为一出家门就以船代步,所以人们从小练就了用脚划船的硬功夫。当地人认为,用脚划船速度快而耐久,并能腾出手来撒网、抛叉,一个人在船上作业,可以行船捕鱼两不误。这个独特的传统划船方法至今仍在普遍采用。节日期间,湖上居民们还举行划船比赛,成为茵莱湖上的一景。

第三个绝活:水上浮田。茵莱湖上的浮岛有两种——天然浮岛和人工浮岛,它们都是漂浮在水上的土地。当地人为了谋生,把湖上漂浮的水草、浮萍、藤蔓植物等聚集起来,覆盖上湖泥,造成新的浮岛。如果体重超过70公斤,又不会寻找下脚的地方,就会沉下去。这些浮岛的面积大小不等,人们在大浮岛种植瓜果蔬菜或粮食,浮岛上水足土肥,各种蔬菜和其他作物生长茂盛。浮岛周围鱼群聚集,人们种地之余,还可以捕捞鱼虾。每到收获季节,湖区一派繁忙景象,车船满载各种蔬菜瓜果和水鲜,远销缅甸各地。当年我们的诗人元帅陈毅游览茵莱湖时被这种奇景所吸引,写下了“飞艇似箭茵莱湖”、“碧波浮岛世间无”的诗句。

柬埔寨水村 奇

缅甸茵莱湖的田是浮着的,柬埔寨洞里萨湖连房子也是浮着的。

洞里萨湖位于柬埔寨中央的暹丽省。如果要知道这号称东南亚第一大淡水湖究竟有多大?那么,搭上金边往吴哥的班机就会有答案了。40多分钟的旅程,有20多分钟在洞里萨湖的上方飞行。洞里萨湖有点像葫芦,东西窄南北长。洞里萨湖的大小没人能说得准,完全是靠老天爷来决定,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旱季时湖的面积约为2500平方公里,到了6~10月的雨季,湖的面积扩展到10000平方公里。这儿的居民得随季节的变化常搬家,因此房子的下面都绑着几个浮桶,以适应随时出现的水涨水落。

【吴敖生】下雨天就靠岸一些,涨水时就把整个家拖到那边去,水有多高房子就能升多高。

柬埔寨人民的日子贫富与否,与洞里萨湖息息相关。雨季的时候,码头离市区只有9公里;到了旱季的时候,距离就变成17公里。但洞里萨湖并没有亏待他们,反而以丰富的渔获量来作为补偿。吴敖生和生活在湖边两岸的水上人家一样,循着老祖先的生活方式,住在传统的高脚屋或是渔船里,打鱼是他们最主要的营生。与其他水乡的房子不同,这里的人家,家里都有一个养鱼的鱼仓。大多数人家日子并不宽裕,因此房屋的材料也十分简单,木材或铁皮,吃喝拉撒全在湖上,小孩的玩具也很有水乡特色,他们在水中嘻戏,不会嫌弃水脏。

吴敖生的生活,也和洞里萨湖水一样,曾经大起大落。

吴敖生今年57岁,1979年,为了逃避战乱而来到洞里萨湖,从此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因为洞里萨湖有足够的生活物质来源,他决定这里定居。

让他感到惊奇的是,在他决定在这里定居以后不久,因战乱而失散了十多年的哥哥吴金安也因为同样的原因与他在洞里萨湖不期而遇。

【吴敖生】以前没有办法联系上,想见也不能见。这时不期而遇,两人都抱头痛哭,因为两个人的几个孩子都饿死了。当时真的很饿,一天只有这个小的一汤匙稀饭,到这里后什么也没有,就有一个鱼网。心想,洞里萨湖肯定有鱼,捕到鱼可以生存,就可以拿去换大米

洞里萨湖成就了吴家兄弟的一段人生传奇,这使得兄弟俩对洞里萨湖更充满无限的崇敬。两兄弟从此毗邻而居,他们的房子没有根,但他们的日子在洞里萨湖生了根,说是房子,实际上就是一个相对固定的船,到了下午,他们就划着另外的小船出去捕鱼,直到第二天天亮。

【吴敖生】以前不懂什么叫开心,现在生活虽不是很富裕,但很充实。

他们不需要时钟来叮咛时间,大自然就是他们最好的提醒,个个是大地之子,早已融入自然。

吴敖生还有一个梦想——在湖边买块地,建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

【吴敖生】等我打鱼赚够了钱,我就在陆地上买地建一栋房子给我的孩子。

文莱水村 古

可是,文莱水村的人,却与吴家兄弟的想法不同,他们在陆地上有自己的房子、汽车,但他们宁愿把陆地上的房子租给别人住,自己仍然住在水上。

文莱水村,由十来个建在水上的村落组成,已有数百年历史,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传统水上村落之一。一位曾随麦哲伦远航的意大利旅行家将这里誉为“东方威尼斯”,水村由此传名天下。

数百年时光随河水流逝,今天的水村依然古风犹存。无数根扎浸在河中的粗木桩颜色斑驳,上面搭建着幢幢人字顶木屋。有不少木屋被收拾得干净漂亮,走廊和窗下摆着盛开的鲜花。这里的房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客厅特别大,但与缅甸茵莱湖水上人家不同,没有必要用来做生产场地,就是用来接待客人、举办各种家庭重要活动。屋内宽敞明亮,布置豪华,踩在厚厚的地毯上,根本想不到脚下与河水只有一板之隔。人们的生活却早已融入现代社会。这里水电供应充足,学校、警察局等一应俱全,放在屋里的电视机更是将外面的世界带进古老的村庄。

img71

文莱水村里的孩子们

尽管水村设施齐全,大多数村民在城市里工作,他们每天早上乘“水上的士”过河,然后开着停在岸边的汽车前往城中各处。到了晚上,他们再从城里往回返,过河回到水村,回家睡觉。

在生活越来越讲究的今天,作为世界上较富裕国家的国民,水村居民为什么还要继续住在故园中?

原因其实很简单:习惯了。曾经有一位水村的居民搬到陆地上生活了两年,然而,没有了船浆的划水声,没有了屋子下面文莱河的流水声,没有了雨滴敲打铁皮屋顶的雨声,这位水村居民竟然无法入眠,于是,他又回到了水村。毕竟,数百年的水村历史,让水村居民仿佛生活在水面上的鱼,一代又一代习惯了这种水上生活方式,而且,这里的生活也很方便很现代。

水村居民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故土难离情怀,或许就是维系着水村世代相传的原因。

(撰稿:蒋延;播出时间:2006年4月1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