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雄浑悲壮的高适

雄浑悲壮的高适

时间:2022-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称“高常侍”。有《高常侍集》等传世。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高适写诗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有单纯的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景物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

六、雄浑悲壮的高适

高适(700年~765年),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沧县)人。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天宝八载(749年),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高适写诗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有单纯的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景物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画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费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的辞采修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