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脑室内血管型脑膜瘤影像诊断

脑室内血管型脑膜瘤影像诊断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脉络丛乳头状瘤为起源于脉络丛组织的良性肿瘤,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0.3%~0.6%。3.脉络丛乳头状癌 表现与脉络丛乳头状瘤类似,但肿块不规则,侵及脑室壁及周围脑组织,瘤周水肿重时,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脉络丛乳头状瘤为起源于脉络丛组织的良性肿瘤,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0.3%~0.6%。儿童及青少年多见,成年人少见,好发部位成人为第四脑室,儿童为侧脑室三角区,第三脑室少见。肿瘤血供丰富,瘤内易出血、囊变和钙化。常因阻塞脑脊液通路及分泌脑脊液而引起严重脑积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颅高压症状。

【影像学表现】

1.X线平片 病变区可见斑点、斑块或球形钙化。儿童患者由于脑积水可见颅板脑回压迹增多及颅缝分离。

2.CT 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平扫呈稍高密度,囊变坏死区为低密度,钙化呈高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图6-7-1A、B)。

图6-7-1 脉络丛乳头状瘤

A.CT平扫,见左侧脑室内有一小原形高密度影,边缘光滑;B.增强扫描,见病灶呈均匀强化

3.MRI 平扫T1WI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肿瘤实质呈高信号,囊变坏死区呈更高信号,钙化为低信号,但MRI很难发现细小钙化灶。增强扫描所与CT表现类似(图6-7-2A、B、C)。

【鉴别诊断】

图6-7-2 脉络丛乳头状瘤

A.T2WI,示第四脑室呈球形扩大,其内呈均匀高信号;B.T1WI,瘤体呈不均匀稍低信号;C.矢状面T1WI,示病灶占位效应较明显,脑干及第四脑室顶部受压移位

1.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发病率远高于脉络丛乳头状瘤,儿童以第四脑室多见,成人以侧脑室三角区多见,而脉络丛乳头状瘤与之相反;此外,脉络丛乳头状瘤钙化发生率高,且钙化灶大,而室管膜瘤钙化发生率低,且钙化较细小。

2.脑膜瘤 侧脑室三角区为脑膜瘤的好发部位,CT平扫为圆形或类圆形等密度或高密度肿块,一般无囊变,增强扫描均匀强化,一般无脑积水。MRI扫描信号同一般脑膜瘤,形态学所见及增强扫描特点同CT所见。

3.脉络丛乳头状癌 表现与脉络丛乳头状瘤类似,但肿块不规则,侵及脑室壁及周围脑组织,瘤周水肿重时,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