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支气管改变

支气管改变

时间:2022-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支气管狭窄时管径小于正常,可为弥漫性或局限性,病因包括支气管壁增厚或支撑力减弱、支气管腔内病变、支气管周围病变的压迫,以及胸内压异常。支气管管径增大、超过伴行肺动脉的1.1倍以上时,称之为支气管扩张,病因是各种疾病造成的支气管壁薄弱、支撑力下降、支气管周围纤维组织牵拉等,根据形态可分为柱状、囊状、曲张状。如图1-7-3,囊状与柱状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图1-7-4,慢性炎症致牵引性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改变 气管至肺泡的气道共划分为23级,正常影像学表现为轮廓光整、逐级变细、分支自然的树状结构,内部为含气密度,管壁厚度为管径的1/10~1/6,支气管内径与其伴行肺动脉外径相等或为其1.1倍,任何与上述不同的表现均应视为异常。观察支气管的合适窗值为-700HU/(1000~1500HU)。

支气管狭窄时管径小于正常,可为弥漫性或局限性,病因包括支气管壁增厚或支撑力减弱、支气管腔内病变、支气管周围病变的压迫,以及胸内压异常。如图1-7-1,血管肉瘤淋巴结转移所致支气管狭窄。增强扫描冠状位重组,右下叶不均匀强化肿块,右肺门及隆嵴下多发淋巴结增大、融合,右中间-下叶支气管明显狭窄(箭)。

支气管内肿瘤、异物、结石等病变导致支气管含气突然中止,称为截断,根据其形态可分为光滑截断、杯口状截断、鼠尾状截断,仿真内镜对阻塞端的形态显示清楚,恶性肿瘤所致支气管截断周围常有软组织肿块。如图1-7-2,类癌所致支气管截断。增强扫描冠状位重组,左主支气管远端平截状中断(箭),其周围及左上纵隔多发软组织肿块。

支气管管径增大、超过伴行肺动脉的1.1倍以上时,称之为支气管扩张,病因是各种疾病造成的支气管壁薄弱、支撑力下降、支气管周围纤维组织牵拉等,根据形态可分为柱状(支气管较均匀增粗,管径失去正常,逐渐变细的特点)、囊状(支气管局限性增粗呈囊袋状)、曲张状(支气管粗细不均匀,形似曲张的静脉)。CT上根据扩张支气管与扫描平面的关系呈轨道状、圆形、腊肠状等,并与伴行的肺动脉构成“印戒状”外观。合并感染时病变段支气管管壁增厚,并常见内部气-液平面,或扩张支气管支配区域的肺小叶性实变及小叶中心结节。如图1-7-3,囊状与柱状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轴位CT平扫,右中叶及右下叶后基底段多发囊状含气密度影(箭),左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增宽,管壁轨道状增厚(无尾箭头),右下叶外基底段多发小叶中心结节。图1-7-4,慢性炎症致牵引性支气管扩张。轴位CT平扫肺窗,右中叶密度增高,内见多发迂曲及扩张的分支状低密度影(箭)。

支气管周围肺组织密度增高、肺泡含气减少或消失,而支气管相对正常时,在X线平片或CT上支气管被衬托、显示得更清楚,呈管状或分支状低密度影,即含气支气管征。当周围病变为浅淡的磨玻璃密度影时,局部支气管显示较周围肺区突出,也称“黑支气管征”。如图1-7-5,含气支气管征。左下叶支气管黏稠黏液栓致左下叶膨胀不全。CT定位片,左下叶体积缩小及密度增高,内见分支状含气密度影(箭)。

支气管近端梗阻时,远端支气管内黏液、脓液等不能排出,积聚于支气管腔内,形成分支状水样或较高密度影,称为支气管黏液嵌塞(mucoid impaction)。X线平片与CT上表现为条状及分支状水样密度影,并见支气管增粗,黏液较稠厚或合并出血及钙质沉着时,平扫也可为较高密度。增强扫描这些病变不强化。如图1-7-6,鳞癌阻塞所致支气管黏液嵌塞。轴位增强扫描,左下叶体积缩小及实变,内见多发与血管伴行的分支状水样密度影(箭)。

(袁 涛 周新华)

图1-7-1

图1-7-2

图1-7-3

图1-7-4

图1-7-5

图1-7-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