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病毒性角膜炎

病毒性角膜炎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皮细胞间出现裂隙,树枝状缺损区边缘角膜上皮细胞肿胀,疏松且反光增强,其间可见多量炎细胞,病灶区前弹力层可见多量活化郎格汉斯细胞聚集,病程较长患者,浅基质角膜细胞活化,反光增强,细胞肿胀。角膜内皮一般不受影响。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共聚焦显微镜下改变见图4-26至图4-28。主要表现为病灶区角膜上皮层大小不一的圆点状高反光物聚集,推测可能是炎细胞聚集及坏死的上皮细胞。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1.上皮型 共聚焦显微镜下改变见图4-13至图4-14。上皮细胞间出现裂隙,树枝状缺损区边缘角膜上皮细胞肿胀,疏松且反光增强,其间可见多量炎细胞,病灶区前弹力层可见多量活化郎格汉斯细胞聚集,病程较长患者,浅基质角膜细胞活化,反光增强,细胞肿胀。角膜内皮一般不受影响。

2.基质型 共聚焦显微镜下改变,见图4-15至图4-17。角膜基质细胞肿胀,基质间可见多量炎细胞。复发或病情迁延患者,基质内可见片状不规则高反光瘢痕形成,并可见新生血管形成,角膜内皮细胞改变不明显。病情反复的患者基质内可见大量不规则松针样瘢痕形成。

图4-13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上皮型)
A.角膜鼻上方角膜上皮树枝状缺损;B.病灶区角膜上皮肿胀,疏松,反光增强,上皮细胞间可见裂隙(箭头所示);C.上皮细胞树枝状缺损,周边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可见细胞核;D.病灶区角膜上皮肿胀,反光增强,上皮细胞间可见炎细胞;E.病灶区前弹力层可见大量郎格汉斯细胞聚集

图4-14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上皮型)
A.左眼颞上方角膜上皮树枝状混浊,浅基质轻度浸润;B.病灶区角膜基质细胞活化,细胞肿胀,胞质反光增强

病灶区角膜上皮细胞肿胀明显,前弹力层可见大量活化郎格汉斯细胞聚集,神经纤维密度明显下降,甚至消失。

图4-15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基质型病例1)
A.角膜颞侧基质轻度水肿,浸润,角膜中央不规则云翳形成;B.病灶区角膜前弹力层可见大量郎格汉斯细胞聚集,神经纤维密度明显下降,甚至消失;C.角膜基质细胞肿胀,可见多量炎细胞浸润;D.上皮下及浅基质薄翳区可见片状高反光影

3.角膜内皮炎 共聚焦显微镜下改变,见图4-18至图4-25。角膜上皮细胞肿胀,直径增大,细胞间隙增宽,严重的患者上皮细胞间出现水泡或大泡,呈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反光区,周边细胞大小不一。部分患者基底细胞肿胀,可见多量形态各异的树突状细胞。基底细胞下神经纤维密度降低,变细,甚至消失。基质细胞肿胀,反光增强,核反光模糊。

图4-16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基质型病例2)
A.角膜中央基质水肿,周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B.角膜内新生血管形成;C.非病灶区角膜内皮形态正常

图4-17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基质型 病例3)
反复复发的患者,角膜基质内大量不规则松针样高反光影

图4-18 角膜内皮炎(病例1)
A.角膜上皮水肿明显,上皮大泡形成,基质水肿,后弹力层皱褶;B.角膜上皮细胞肿胀,增大,细胞间隙增宽,上皮细胞间出现低反光暗区;C.上皮下神经纤维丛消失

图4-19 角膜内皮炎(病例2)
A.角膜中央基质盘状水肿,后弹力层皱褶;B.角膜基底细胞层出现大量活化郎格汉斯细胞,病灶区前弹力层神经纤维密度明显下降

图4-20 角膜内皮炎(病例3)
A.角膜中央盘状水肿,角膜后大量羊脂状沉积物;B.上皮下神经纤维丛密度下降,神经纤维变细;C.角膜基质间见片状高反光瘢痕形成;D.病变区内皮细胞肿胀,失去多边形结构,边界模糊,细胞间见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角膜后沉积物,突破内皮细胞进入角膜内皮层间(箭头所示);E.角膜后沉积物可突破内皮细胞,导致内皮细胞缺损区(箭头所示)

图4-21 角膜内皮炎(病例4)
A.初发病例,角膜颞侧基质水肿、混浊,浸润不明显;B.角膜基质细胞肿胀,反光增强,无炎细胞浸润

图4-22 角膜内皮炎(病例5)
A.复发病例,角膜上方角膜混浊,轻度浸润、上方新生血管长入;B.角膜基质内多量炎细胞浸润

图4-23 角膜内皮炎(病例6)
A.角膜中央直径约7mm基质圆形混浊、浸润;B、C.形态各异的角膜后沉积物突破内皮细胞进入角膜内皮层间(箭头所示)

图4-24 角膜内皮炎(病例7)
A.角膜基质水肿,角膜后羊脂状沉积物;B.角膜后沉积物突破内皮细胞进入角膜内皮层间,出现内皮细胞缺损区(箭头所示)

图4-25 角膜内皮炎(病例8)
A.治疗后,角膜基质水肿吸收,角膜后羊脂状沉积物逐渐吸收;B.内皮细胞覆盖原内皮细胞缺损区(箭头所示)

病情反复或迁延的患者,角膜基质内可见多量炎细胞浸润及瘢痕形成。角膜病灶区,角膜内皮细胞不同程度的肿胀,失去多边形结构,边界模糊,细胞核增大。内皮细胞间可见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角膜后沉积物,可表现为细胞间扁平的树突状高反光结构,附于内皮细胞后表面;或边界光滑的圆球形结构;或形态各异,边界不光滑或“海胆样”高反光结构。这些结构可出现在角膜内皮间,导致内皮细胞出现缺损区;角膜后沉积物还可相互融合或连接成网状。

患者恢复期,角膜后沉积物逐渐被吸收,内皮细胞重新覆盖缺损区,形态也逐渐恢复正常。

(二)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共聚焦显微镜下改变见图4-26至图4-28。主要表现为上皮细胞肿胀、反光增强、基底细胞肿胀、基底细胞下神经纤维丛密度下降,基底细胞层可有郎格汉斯细胞聚集,基质细胞肿胀活化,角膜内皮细胞肿胀,细胞边界欠清,细胞间可见炎细胞浸润。

(三)流行性角、结膜炎

流行性角、结膜炎共聚焦显微镜下改变,见图4-29。主要表现为病灶区角膜上皮层大小不一的圆点状高反光物聚集,推测可能是炎细胞聚集及坏死的上皮细胞。上皮基底细胞层和前弹力层大量活化郎格汉斯细胞聚集,浅基质局限反光增强,角膜基质细胞活化。

图4-26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病例1)
A.颞下方角膜上皮及基质水肿、浸润;B.角膜上皮细胞肿胀,水肿;C.角膜基底细胞肿胀,核反光增强,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降低;D.角膜基质细胞活化,水肿;E.角膜内皮细胞增大,肿胀,细胞边界不清,可见高反光炎细胞

图4-27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病例2)
A.角膜基质水肿,轻度浸润;B.基底细胞层见大量郎格汉斯细胞聚集

图4-28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病例3)
A.鼻侧角膜基质圆点状浸润,局部角膜水肿,可见角膜后沉积物;B.角膜内皮细胞轻度肿胀,边界模糊,内皮细胞间可见炎细胞

图4-29 流行性角结膜炎
A.角膜上皮下圆点状浸润,病灶间角膜透明;B.病灶区角膜上皮层可见不规则圆点状高反光物及炎细胞;C.病灶区前弹力层可见多量郎格汉斯细胞聚集;D.病灶区浅层角膜基质局限反光增强,可见活化角膜细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