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名医叶天士诊疗奇闻

名医叶天士诊疗奇闻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老翁不惜重金,聘名医叶天士诊治。叶天士看到这种情形,知道这一“疗程”该结束了。事情已到百日,叶天士派人叫老翁来。此时,叶天士喊出这对小夫妻来拜见,老翁大喜过望,愿以婢女为儿媳,并与叶天士结为亲家,经常走动。名医叶天士所做的一切,乃因势利导,顺从了患者“少女欲变男”的心理,能够从诊病开始就见到预后,确实有高明之处。

清•宣鼎(1862—1908年),号瘦梅,安徽天长人。工书画,擅诗词,晚年在上海靠鬻字卖画为生,著有笔记小说《夜雨秋灯录》12卷,卷10载有“转女为男二则”的故事,其二为叶天士轶事。因为是用文言文所写,所以将原文译为白话文。

说的是苏州有一名老翁,家境富裕,无子嗣仅生一女。这女儿在16岁那年突然生病卧床不起,请来好多医生都束手无策。老翁不惜重金,聘名医叶天士诊治。叶天士脉后笑着对老翁说:“这不是病。如果你肯以她为我的女儿,跟我一块生活一段日子,敢叫百日以后,还阁下一个健康壮实的人,没有这种娇嫩柔弱形态。请你不要迟疑不决,相信我。”老公很诧异,说道:“相信你的高明医术,如果真是这样,愿以千金作为酬劳。”

叶天士将这少女带回家,辟了一间幽静的房间,选了一位漂亮的婢女与她同住,服侍她吃药,特地关照婢女说:“这是你的妹妹,必须终日守候在她身边,顺从她而不许违拗她。如果有半点差池,将会加深她的病情,产生不良后果唯你是问。”于是,每天都给她服药,还固定时间窥探她的行为举止。见到这女子身体调养得逐渐丰满,神清气爽,面容也逐渐舒展开朗。更显著的是与婢女形影相随,两人的感情一天比一天亲密。叶天士看到这种情形,知道这一“疗程”该结束了。

叶天士瞅准时机,突然走进她们的房间,将婢女喊到跟前,严词责问她:“你与妹妹干了什么事情?我已观察得清清楚楚,有什么不轨之事必须老老实实告诉我。如有隐瞒,将以家法从事,切莫自讨苦吃。”婢女看着她的这个“妹妹”,伤心地落泪,而这本来是治病的“少女”却顾不上害羞地向叶天士说:“叫她伴我是你的严命,如果违抗要受你的责备,现在这么多天来她顺从你的话去做,有什么罪过呢?”婢女说:“是主人陷害了奴婢,她本是郎君,伪称你的义女,而使奴婢与他同衾共枕。违抗又不敢,顺从了又获咎责,使我两难,事到如今,叫我如何做人?”叶天士笑道:“既然如此,我有心成全你们,我要为你们高兴,怎好责备你们呢?”

叶天士的第二步“疗程”,就是叫“少女”改成男装,原来盘成的发髺打成长辫子,并用药熨洗双脚展其足弓,衣帽服饰鞋袜换成男式,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疗,居然脱胎换骨变成一位美男子了。

事情已到百日,叶天士派人叫老翁来。正色告诉他:“阁下以男子冒充少女,假装有病来诳骗我。因此我误叫婢女来陪伴他,现在生米已成熟饭,这如何解决呢?”老翁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我养到16岁的女儿怎么可能是个男人?思索平素的一些疑点和发病的情况,正在发楞。此时,叶天士喊出这对小夫妻来拜见,老翁大喜过望,愿以婢女为儿媳,并与叶天士结为亲家,经常走动。

这则故事应该看到它的事实,不同于一般小说的塑造。但是,这是否叶天士的诊病记事值得考证,也可能是其他名不见经传但有一定学识的医生所诊,假托叶天士的医名记载、符合病理、事理、心理、医理的逻辑发展,并无特殊的渲染和扩张的描写,作为病例确实是特殊的个案,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借鉴的东西。

文章附吴炽昌(注:笔记小说《客窗闲话》的作者)的按语,谈到“变女为男之法,见于医经……叶所治之女,其医经所载这‘五不男’耶!”其最后说:“吾意‘五不男’中,惟天阉外,皆可以药救也。故见于医经,奈世鲜精其技者。叶天士医药名家,因其宜也。而史公所遇之人,其学亦不亚于叶,名逸不传,惜哉!”最后一句话自破天机,虽有医术而没有医名说起来也不会有人相信。类似这样写书作文中托名的事情历来屡见不鲜。

然而,“五不男”说法见于多种医籍,如李时珍《本草纲目•人傀》:“五不男:天、犍、漏、怯、变也”。明•万全《广嗣纪要•择配篇》,还有清•卢若腾《岛居随笔》等,所说都一样:天,指天宧,男子先天性外生殖器或睾丸缺陷及第二性征发育不全;犍,阴茎或睾丸被切除;漏,精关不固,常自遗泄;怯,指阳痿;变,又称人疴,俗称阴阳人,属于两性畸形。此案例属于“五不男”之“变”。若是女子,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而生理的状况事实反映她是两性畸形,内分泌促使他烦躁不安,忧郁成疾。而作为医者既要有书本知识,又要有临床胆识,具有知常达变,灵活运用,审时度势,将“四理”(病理、事理、心理、医理)融为一体,进行药物、情绪、性机能和性心理的多方面调节,方能奏效。而医者是人性、人情与道德、伦理的双重关爱的维护神。现代医学的发展尊重病人的人格,尊重所谓“阴阳人”的性选择。名医叶天士所做的一切,乃因势利导,顺从了患者“少女欲变男”的心理,能够从诊病开始就见到预后,确实有高明之处。(此文原载于《大众中医药》1999年第二期,此次作了修改和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