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氟的生物学作用有哪些

氟的生物学作用有哪些

时间:2024-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氟广泛存在于岩石、土壤、水、动植物及人体,是人与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天然水源均含有一定量的氟化物,地下水一般比地面水的含氟量高。每日约摄入2.4毫克的氟,通过饮水而进入人体的氟占摄入总量的50%以上。氟是经肾由尿排泄,每日排出约2.4毫克,与摄入量大致平衡。氟在细胞内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干扰胶原的合成。

氟广泛存在于岩石、土壤、水、动植物及人体,是人与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氟常以氟化物的形式存在,可通过食物、饮水、空气而进入人体。天然水源均含有一定量的氟化物,地下水一般比地面水的含氟量高。成人体内含氟量2.6克左右,主要分布在骨骼、牙齿、指甲、毛发中。每日约摄入2.4毫克的氟,通过饮水而进入人体的氟占摄入总量的50%以上。食物中也含有微量的氟,其中以海产品、豆类、葱和茶叶中含量较高。摄入的氟主要在胃肠道和肺部吸收,在骨和牙齿中蓄积,10岁以前的儿童吸收进的氟主要蓄积在骨骼和牙齿中;当牙齿钙化完成后,氟便主要蓄积在骨骼中。骨骼的含氟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实际的蓄积率与年龄成反比。骨骼和牙齿的含氟量随饮水含氟量增加而增加。氟是经肾由尿排泄,每日排出约2.4毫克,与摄入量大致平衡。

氟的生物作用:氟为骨骼牙齿的必需组分,与牙齿及骨的形成密切相关,可增加骨硬度及牙齿的耐酸蚀能力。缺氟易生龋齿,氟过多可引起骨密度增加和斑釉齿。氟在细胞内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干扰胶原的合成。根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研究所的研究,专家推荐每日最大安全氟摄入量:

7-15岁1.9~2.1毫克;成年人3.4毫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