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血细胞的发现史

血细胞的发现史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血细胞的发现虽已有300年的历史,但这些细胞的形态学至今还是血液学家研究的重要部分。1855年Gramer发明血细胞计数盘,1867年Potain设计出血细胞稀释计数管。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得知嗜酸性粒细胞内有阳离子蛋白,具有杀死微小生物的作用。组织细胞内如已有吞噬物质,则称为巨噬细胞,也称为吞噬细胞。B细胞产生抗体,T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有的起杀伤作用,有的起辅助作用,有的起抑制作用,有的起诱导作用等。

血细胞的发现虽已有300年的历史,但这些细胞的形态学至今还是血液学家研究的重要部分。随着观察技术不断改进,显微镜的精密度不断提高,染色技术的进步使细胞形态更清晰易于鉴别,得以区分出各类白细胞且观察到各种血细胞的异常形态。20世纪60年代后明确血细胞产生于骨髓,骨髓中有造血干祖细胞,不断产生各系列血细胞,这些细胞分化成熟后才进入血液。1929年发明了骨髓穿刺针,骨髓细胞可像血液一样被吸取和制成薄膜片,在油镜下观察。从此骨髓细胞观察成为血细胞形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血细胞数量的检测

1852年Vierordt使用刻度毛细管第一次成功进行了红细胞计数。1855年Gramer发明血细胞计数盘,1867年Potain设计出血细胞稀释计数管。1878—1895年血红蛋白定量、1877—1912年细胞分类技术发明。1953年,美国Coulter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血细胞自动计数仪,至今已有各种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血细胞计数分析仪不断问世,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血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的发展。

(二)红细胞

1871—1876年,已知红细胞有带氧功能,20世纪初对此有更全面的了解。1935年才知红细胞内有碳酸酐酶,1967年以后明确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醛可作用于脱氧的血红蛋白分子,有利于组织获得更多的氧。1946年,确定红细胞寿命在120d左右。1900年发现红细胞ABO血型,1930年后应用体外保存的血液作输血之用,20世纪40年代血库逐渐建立,之后人体输血能较安全地开展起来。

(三)白细胞

1.粒细胞 1892—1930年已知中性粒细胞有趋化、吞噬和杀灭细菌的作用,1986年后知道此作用是由于细胞内存在过氧化物酶,使自身体内的H2O2起氧化作用之故。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得知嗜酸性粒细胞内有阳离子蛋白,具有杀死微小生物的作用。嗜碱性粒细胞中的嗜碱颗粒中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组胺等都是一些参与变态反应的物质。

2.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在1910年后才有报道,这类细胞能吞噬特殊细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也能吞噬较大的真菌和单细胞寄生虫。20世纪60年代后发现,单核细胞杀死和消化吞噬的物质,主要依靠细胞内存在的溶酶体。研究证实单核细胞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也起了很大作用,能将外来物质消化后提取抗原供给淋巴细胞,是体内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同时又可调节淋巴细胞以及其他血细胞生长、增殖功能。1924年Aschoff提出“网状内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RES)这一名称,1976年后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phagocyte system,MPS)所取代。单核细胞只较短暂地停留在血液内,以后进入各种组织转变成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内如已有吞噬物质,则称为巨噬细胞,也称为吞噬细胞。

3.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过去曾认为淋巴细胞是淋巴系统中的终末细胞,而且对它的作用也很不了解。1959年后发现,淋巴细胞受到丝裂原和抗原刺激后又转化为免疫母细胞,并能再进行有丝分裂和增殖。近年来明确,淋巴细胞虽然形态相似,但按功能可分为两群:B细胞和T细胞。B细胞产生抗体,T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有的起杀伤作用,有的起辅助作用,有的起抑制作用,有的起诱导作用等。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转化出来的一种能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细胞。T细胞能产生多种细胞因子(cytokin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