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由于收缩功能严重下降或负荷过重,使泵血明显减少,不能满足全身代谢需要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和静脉系统淤血甚至水肿,伴有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的表现。它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心力衰竭。
有许多方法可以评价心脏的功能,超声心动图是其中的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超声心动图中的一个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被认定为是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这个指标低于正常值范围,被认为是心力衰竭的客观证据。
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为:①有基础心脏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②有或无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水肿)等症状;③左心室增大、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增加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40%。
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应加以区别。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或)体征,以及左室射血分数>40%~50%。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不是独立的。心脏不仅有“收缩功能”,负责把血液从心脏“泵”出去,还有“舒张功能”,负责把血液“吸”进来,这样一泵一吸才是完整的心脏功能。以往认为心脏收缩是主动的,而舒张是被动的,因此不重视舒张功能。因此,现在把心力衰竭按照心脏的两个功能进行重新划分,把超声心动图中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叫做收缩性心力衰竭,把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命名为“舒张性心力衰竭”。
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室充盈异常和充盈压的升高而导致的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征。只有心室充盈异常的客观证据,却暂时还没有收缩功能不全的证据时诊断为舒张性心功能不全。它与收缩性心力衰竭不同,舒张性心力衰竭是由心室舒张性能减低和(或)心室僵硬度增加产生心室充盈异常所致。这是由于心脏通过有效收缩,实现射血功能的过程中,心室必须具有良好的充盈性能,使其容量、压力很快恢复至收缩前状态。只有依赖由心房、心室共同协调参与的心脏舒张活动,心脏的射血功能才能得以很好地完成。因此,从广义上讲,病理状态下的舒张性心力衰竭应包括左右心室的舒张功能衰竭。由于左心室在整个心脏机械活动中承受的压力负荷最高,做功最大,受损机会最多,所以,目前研究最多的是以舒张期充盈不足和(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
199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工作组提出了如下的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①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或体征,包括劳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奔马律、肺捻发音及肺水肿等;②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或轻度减低;③存在左室松弛异常和(或)左室充盈异常和(或)左室舒张期扩张性异常和(或)左室舒张期僵硬度异常的实验室证据。
目前尚没有一种令人信服的、可降低舒张性心衰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治疗手段。利尿药通常用来控制水钠潴留和改善喘憋和水肿症状。控制血压、改善心肌缺血对于改善舒张性心衰的临床症状都是非常重要的。有效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对于缓解舒张性心衰患者的症状是十分重要的。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左室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由于心室舒张不良使左室舒张末压升高,而致肺淤血,多见于高血压和冠心病,但这两类患者也还可能同时存在收缩功能不全亦能使左室舒张末压增高,何者为主有时难以区别。如果客观检查左室舒张末压增高,而左心室不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正常则表明以舒张功能不全为主。最典型的舒张功能不全见于肥厚型心肌病变,治疗的原则与收缩功能不全有所差别,主要措施:①β受体阻滞药:改善心肌顺应性,使舒张功能改善;②钙通道阻滞药:降低心肌细胞内钙浓度,改善心肌主动舒张功能,主要用于肥厚型心肌病;③ACE抑制药:有效控制高血压,从长远来看改善心肌及小血管重构,有利于改善舒张功能,最适用于高血压心脏病及冠心病;④尽量维持窦性心律,保持房室顺序传导,保证心室舒张期充分的容量;⑤对肺淤血症状较明显者,可适量应用静脉扩张药(硝酸盐)或利尿药降低前负荷,但不宜过度,因过分的减少前负荷可使心排血量下降;⑥在无明显收缩功能障碍的情况下,禁用正性肌力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