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原子构造与磁共振有何关系

原子构造与磁共振有何关系

时间:2022-06-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明确原子的构造及原子核的运动是了解核磁共振发生的前提。但是,自然界也存在其他一些物质或原子,如1氢、13碳、15氮、23钠、31磷,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比中子数稍多或稍少,这些原子核可以产生核磁共振现象并被用于磁共振成像,因此又被称为磁共振活性原子核。可见,生物组织中原子核的净自旋运动是MRI的物理学基础。电子云的最外层构成该原子的边界。在人体组织中,氢原子的含量最丰富。2个或2个以上的原子依序排列,构成分子。

明确原子的构造及原子核的运动是了解核磁共振发生的前提。原子由位于中央的原子核和在外层轨道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图1)。对于大多数的物质,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数是相等的。但是,自然界也存在其他一些物质或原子,如1氢、13碳、15氮、23钠、31磷,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比中子数稍多或稍少,这些原子核可以产生核磁共振(NMR)现象并被用于磁共振成像(MRI),因此又被称为磁共振(MR)活性原子核。

图1 原子构造示意图

中央黑色球代表质子,中央灰色球代表中子,外层轨道上的小球代表外层电子。图示原子内部的三种运动:外层电子围绕自身轴自旋,并环绕原子核进行轨道运动;中央的原子核围绕自身轴进行核自旋

1个质子带1个正电荷,并不停地沿自身轴转动,即有自旋性(图2A)。运动的电荷可以形成电流,后者能够在其周围感应1个磁场(图2B)。我们以磁矩表示该磁场的大小和方向(图2C)。每个质子都有自己的磁矩。人体内无数的质子可被视为自旋着的一个个小磁矩或小磁棒。中子没有净电荷,但其亚原子粒子并非平等地排列在中子表面,这导致某种不平衡,进而影响质子的排列和自旋。质子和中子的协同运动构成了原子核的自旋,并产生1个原子核总磁矩。当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等时,原子核就有条件形成净自旋,后者产生相应的原子核净磁矩。这个净磁矩的大小决定了最后的MR信号强度和一种原子对于NMR的敏感性。可见,生物组织中原子核的净自旋运动是MRI的物理学基础。在多种原子中,不同原子核产生的净磁矩大小不同,其中以氢原子核的净磁矩最大。

图2 质子磁矩形成示意图

A.带正电荷的质子自旋;B.自旋的质子形成一个类似小磁棒的感应磁场;C.自旋的质子具有磁矩(μ),其长度和箭头代表磁场的大小和方向

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它在自旋的同时,也围绕原子核进行轨道运动(形成电子云),这种运动方式类似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电子云的最外层构成该原子的边界。电子与质子的数目通常一致,以保持电性平衡。当原子在某种外部能量作用下失去电子时,就成为离子。运动着的电子也形成自己的磁场或磁矩。不同的电子状态(数目、运动)决定了原子的净磁矩和物质的磁性。这是理解MRI对比剂分类与其作用机制的基础。

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均由原子组成,包括各种生物组织。原子很小,将50万个原子排列在一起,其直径仍小于人的1根头发。在人体组织中,氢原子的含量最丰富。2个或2个以上的原子依序排列,构成分子。例如,水分子(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