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路径选择和方案制定

路径选择和方案制定

时间:2022-03-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课程案例”为例,心理疏导者要快速把握小曹的“ABC”:A.丈夫小张是一个老是在外面玩,不负责任,工作没有成就的不成熟男人。
路径选择和方案制定_心理疏导技术

在明确了疏导方向和目标之后,心理疏导者就需要选择一个实现目标的路径。路径选择,一是指确定用什么方式从哪些角度来改变个体的固有认知,二是指确定个体尝试行为改变的突破口和“杠杆解”。这个路径通常由心理疏导者根据对个体的了解直接作出选择,如果个体有比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也可以和个体一起讨论来确定。

1. 最常用的路径——解释

心理疏导五步手法中的“反映”是最常用的方式,不拘泥于形式,一般只要能够把个体的错误信念像照镜子一样予以显现,摊到桌面上来讨论,个体通常有能力看到其不合理之处,并愿意调整姿态作出新的尝试。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疏导者对于“桌面上东西”的解释是很重要的,受认知局限,被疏导者通常需要借助疏导者的解释来理解自我真相,并且得到新的认知,找到改善的方向和方法。

在“课程案例”中,通过解释,让小张观察到自己和父亲的距离以及和母亲的过分依赖,实际上是一种基本的恐惧感在作祟,让小曹看到婆婆的溺爱实际上是她自己的安全感缺失所致。让小曹观察到自己的家庭民主其实是父亲的疼爱错位,她把父亲的包容大度误解成了能力缺失和退缩,从而进一步误解自己很有主见——她会很惊讶,并且能够对自己做出新的评估,尝试新的行为;让小张观察到小曹特别的爱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正是他长期以来适应了的,而他对婚姻初衷的疑问,实际上是对自己的质疑造成的——小张会勇敢面对自己的自我否定导致亲密关系出现问题。这些解释能够帮助当事人自我观察的实现,能够促使他们开始接受对方和自己,并且尝试找回爱的感觉。

2. 路径选择,也可以采用一些帮助改变认知的技巧

以“课程案例”为例,可以选择“换位体验”,从不同的亲人角度体验生活感受,尤其是对他的行为感应。让小张得以勇敢表达和重新体验自己与家人的关系,从而建立新的情感连接,实现行为变化。(下附“换位体验”简介)

也可以选择“显示信念”。显示信念的过程,是一个心理疏导者自身内部的“理性情绪”梳理过程,在这个内部辨识过程中,心理疏导者要善于发现“不正确信念(即认知)”,直接把对方的错误信念说出来,加以纠正。以“课程案例”为例,心理疏导者要快速把握小曹的“ABC”:

A.丈夫小张是一个老是在外面玩,不负责任,工作没有成就的不成熟男人。

B.幸福的婚姻都是由一个成功男人带着女人创造的。(这是小曹的认知)

C.我的婚姻不幸福,是因为我的丈夫引起的。

心理疏导者发现了小曹的B错误信念,把它直接提出来加以纠正——

D.疏导:显然B是一个非理性的信念,改变这个信念——人和人的性格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两个人走到一起,每一个婚姻都不一样,幸福的婚姻各有各的幸福方式。

让小曹重新体认自己和丈夫的关系,并改变对婚姻的满意度的归因,她会产生自我改善的意愿——

E.我的婚姻不幸福,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自己的幸福方式。——那么,我怎样找到我们的幸福方式呢?

顺着这个引导出来的问题,可以继续下去……

还有其他可供的选择,这取决于心理疏导者本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倾向,如果熟悉,还可以使用海灵格的“人偶家庭排列”方法。

3. 制定方案,是指对调适过程作一个基本操作步骤的计划

通常情况下,个体所面临的是一个系统的问题。他们在系统动力的影响下,要完成自我调适,必然需要应对来自系统的应力作用。这往往需要心理疏导者做一个整体方案来帮助个体的“自助”行动。以“课程案例”为例,需要小张小曹都对双方父母的反应有所预估,并且可以面对,把搬入新房子独立生活作为一个重新起飞的开始。

【附:换位体验简介】

生活中人们经常扮演着某一段关系的胜利者或者失败者,那只是一种自我感觉。但是这种感觉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并且包含了个体通常没有觉知的自我认知。通过体验对方的感受这种方法,可使个体充分地体验冲突之所在,尤其是在家庭关系中,个体更能体会到所谓胜利和失败,其实都是爱的变形。而由于个体能从不同的角度接纳和整合生活中的“胜利者”和“失败者”,通过两部分的对话,使人们内在的对立与冲突获得解决,使人们内在的对立与冲突获得较高层次的整合,即学习去接纳这种对立的存在并使之并存。

换位体验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倾诉宣泄式”

这种形式假定某人坐在面前(可以对着一张空的椅子,也可以对着一个人偶或者某一物件,乃至只是假想对方坐在面前)。个体把自己对内想要对他说却没来得及说的话,表达出来,从而使内心趋于平和。这种形式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

1.恋人、亲人或者朋友由于某种原因离开自己或者去世,个体因为他们的离去感到特别悲伤、痛苦,甚至悲痛欲绝,却无法找到合适的途径进行排遣。

2.对面的人曾经伤害、误解或者责怪过个体,个体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又不能直接将负面情绪发泄出来,郁结于心的情感,此时可以通过对代表物的直抒胸臆,从而使个体获得内心的平衡。

3.对象是个体非常亲密或者值得个体信赖的人,个体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或者不便直接向其倾诉。

第二种是“自我对话式”

就是自我存在冲突的两个部分展开对话,假如个体内心有很大的冲突,又不知道如何解决时,放两张空椅子在个体面前,坐在一张椅子上,就扮演自己的某一部分,坐在另外一张椅子上,就扮演自己的另一部分,依次进行对话,从而达到内心的整合。也可以是一张长椅子的两端,朝左朝右对话;或者拿两个代表物,一个代表甲自己,另一个代表乙自己,让甲乙对话。在形式上没有定规,但一定是要让两个自己对话的。其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

1.由于种种原因,个体认为自己本应该做的事情,却没有做,引起了不好或者严重的后果时,产生了强烈的内疚感、负罪感和自责心理。此时,换位体验技术,让个体自己与自己展开对话,从而降低内疚感。

2.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很难下定决心或者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何去何从时,个体会因此逃避现实,甚至通过烟酒或者其他方式来麻醉自己。此时,运用换位体验技术,让个体自己与自己展开对话,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分析各种选择的利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三种是“他人对话式”

用于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对话,操作手法上跟前述方法一样,只是甲乙双方变成自己和他人。让两者展开对话,从而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去理解别人。它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

1.个体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或者无法去体谅、理解或者宽容别人,因此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自己却找不到原因。此时,运用换位体验技术,让自己和他人之间展开对话,让个体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领悟,找到人际交往困难的原因。

2.个体存在社交恐惧,不敢或者害怕和他人交往。此时运用换位体验技术,模拟人际交往的场景,让个体在这种类似真实的情境当中减轻恐惧和焦虑,学会或者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